这个问题有点太小白了。两者的共同点是内容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褚遂良写的是楷书雁塔圣教序,怀仁是用十多年的时间从王羲之,王献之的所有流传作品中逐字选出来,然后摹勒上石,最后由诸葛神力等著名工匠镌刻出来。两者都是首屈一指的学习范本,千古流传。
不是颜体。《雁塔圣教序》是唐代褚遂良的书法,楷书,共1463字,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褚遂良和赵孟頫都属于王羲之一路,个人认为,二人相较,入门更宜选赵孟頫。
作为初唐四大家之一,褚遂良上承虞世南,下传赵佶,是硬瘦一路的代表书家,其《大字阴符经》常被作为初习褚字的首选。
不过,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是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他简化了王字,同时他传世的作品极多,从他入手,更易掌握楷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你好,关于这两种小楷从哪个入门比较合适的问题,其实取决于学习者自己的喜好倾向,而这两个帖本身,都是值得去学习的。
邓散木的《三都赋》源于魏晋首先,邓散木的小楷水平在近代来说本身就很高,比如大家学习篆刻时基本都会买的《篆刻学》这本书,那是邓散木以小楷一笔笔写就的,一丝不苟,赏心悦目。如下图
可以看出,他既有写经类的基础,也有当时流行的风气,比较清新典雅,婀娜多姿,以灵动见长。
而他书写的《三都赋》这篇小楷,实际上很容易看出来取法魏晋,所以显得更加厚重高古。
这是典型的魏晋小楷风貌,有行无列,字形参差错落,以自然随机为特点,字有大小高矮的对比,整体章法紧密,用笔内敛峻峭。很容易让人想起下面的碑帖来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
王羲之的《曹娥碑》
用笔和结体都有很深的渊源,可见他学古之深,并且能写出自己的新意来。
所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临摹和学习的范本。有人鄙薄近人,觉得一定今不如古,这是一种偏见。
凡是有可取之处的,都可学,关键在于学人有无抉择正眼。学近人书,能取五六分,去其糟粕,也是好的。何况自己还远不如人的时候,应该始终保有谦虚的治学态度。
褚遂良的《倪宽赞》一尊唐法,而有隶势褚遂良的这部《倪宽赞》则风格恰恰相反,是属于唐人的特色。
褚遂良其人,是初唐四家之一,其楷书在唐代独树一帜,风格明显。有很多人喜欢他的字。
因为我们知道唐楷向来以法度森严为特征,而他的字在法度之中,别有一种灵活生动。
如果说颜真卿的字是庙堂的公卿,威严端庄;欧阳询的字似法堂官吏,峻严谨饬;虞世南的字如国士大夫,深规远穆;那么褚遂良的字则似野外散道,手执拂尘,翩然舞蹈,散淡寂寥。
所以褚是唐楷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而这篇《倪宽赞》又是他最特别的一个代表作,以至于有人都怀疑它是假的。因为它和《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作品有些区别。
它结字以瘦俊为特色,而横向则取隶势,让字在高挺的同时有横向的舒张,不会显得过于俊瘦(启功的字即有此种弊端,一味瘦挺,有时会显得单薄)。所以它有许多隶书的特征用笔,这是要注意的。
能写出它的结构的大有其人,但能写出它的韵致的,却极少。大体写褚的人,极容易写的过媚乃至滑俗,少有清新,这是字外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两者都可学,从更喜爱的那个开始这两种帖其实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从哪个学起都没有问题。所以完全可以根据自我的喜好来选择。
因为学习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尤其在这个时代,资源之丰富,可以说穷尽一生对书法也只得有限的掌握,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自己会没得学了。
而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从哪里开始有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从哪里出去。也许你先学了唐楷,后学魏晋,有的人有先学魏晋,后学唐楷,条条路都是通的,能够遨游于经典,出入于古今,充分地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才是真正重要的。
希望大家抱着热情学习,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假以时日,各人都会在自我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这里是鱼生文化杂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褚遂良是初唐和盛唐楷法过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结合六朝书法成果,触入己意,将楷法逐渐导入规范法度的轨道。
盛唐、中晚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吸取前代楷书法则,将笔法、结构等综合技巧完全融通,使楷书发展达到巅峰。
褚遂良的作品,字形多不大,只有《阴符经》堪称其楷书大字代表作。
要写好《阴符经》,重要的是了解其特点:
1、线条曲势发挥到极致,这是其秀丽风格的直接原因。此帖线条富有极强的流动感,生动活泼,曲线虽弯动不软,内含较强筋力。
临时要对曲线的刻画要分清主次,运笔要裹锋凝练,力度控制适宜。如果只讲内力,只求流美飞动,会陷入滑软境地。
2、运笔时提按顿挫明显。此帖线条的粗细对比较为强烈,如果一味求流动华美,势必格局纤弱,要通过跨度较大的提按顿挫的穿插运用,增强线条的厚度和弹性效果。
3、节奏感强烈。此帖极为讲究笔画的来龙去脉,点画精到,临时要注意上引下带,牵丝和笔断意连要较为明显。
4、结构取扁式。褚遂良后期作品大多取扁式,这一方面体现他对古朴风貌的喜爱,以此展现宽容大度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俏丽风格带来的轻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首先要说的是,他们二位书家同宗同源,都学过王羲之的书法,肯定有相同的书法遗传基因。褚遂良曾学过欧阳询的楷书,他的书风受欧楷影响,有一定的相似度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欧阳询书小楷阴符经)
欧阳询小楷阴符经,端严工整,结构紧密。处处有法,中规中矩。
(欧阳询书小楷阴符经)
褚遂良楷书飘逸灵动,线条细瘦遒丽。结构开张。书写心态是比较轻松的,自由自在的。米芾称他的书法:"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铛,窈窕合度″。
(褚遂良书小楷阴符经)
清代有位书家叫王澍,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学欧阳询和褚遂良楷书,致力尤深。在综合二者书体上,写出另一种风格。周倜称他:“澍摹古代名拓,四体皆工,对唐欧阳询、褚遂良两家致力尤深。″
(王澍楷书作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