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韩东诗歌代表作品有 当代诗歌的队伍组成?和诗歌的发展历程

当代诗歌队伍的组成1、来自国统区的老诗人郭沫若、臧克家、冯至、卞之琳、袁水拍等。新时期文坛涌现出来的诗人A.张学梦、杨牧、赵、株闲、高伐林、、叶继筑.B.北岛、芒克、王小眠梁小城…C.韩东、海子、于型…二、当代诗歌展历程:(-)1949-1956年诗歌1.颂歌的兴起①对祖国、党和人民领袖的歌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贺敬之《放声歌...

当代诗歌的队伍组成?和诗歌的发展历程?

-,当代诗歌队伍的组成

1、来自国统区的老诗人

郭沫若、臧克家、冯至、卞之琳、袁水拍等。

这批老诗人在现代文坛上已经享有诗名,是跨越两个时代的作家。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创作热情高涨,功底深厚,但新的创作超越并不明显,甚至陷入某种创作困境,他们面临的是如何适应的现实命题。

2.来自解放区的诗人

艾青、田间、何其芳、张志民、李季、就章意、同件平、F辰等.

转点:从延安根据地走来的诗人,接受毛泽东《讲话》的精神响育,与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形态比较运应,但面临着如何创新的之术难关.

3、共和国诗人

A、频敏之、第小川、闻键等作家,40年代开始创作,但主要诗戰成绩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

B.随新中国的诚生而酒现于50年代众多诗人.

如:白样、公刘、果上泉、原工、高平、依阶巴未奕、那急样,健仇等.

4,新时期文坛涌现出来的诗人

A.张学梦、杨牧、赵、株闲、高伐林、、叶继筑.

B.北岛、芒克、王小眠梁小城…

C.韩东、海子、于型…

二、当代诗歌展历程:

(-) 1949-1956年诗歌

1.颂歌的兴起

①对祖国、党和人民领袖的歌颂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贺敬之《放声歌唱》、郭沫若《新华颂》、萧三《自题照片赠老柯》等。

(二) 1957-1965年诗歌

1, “双百方针”鼓舞下的诗坛

《星星》、《诗刊》的创刊,标志了新的艺术视野的开拓,多样化诗歌的创作开端。

1958—1959长篇叙事诗 eg:《将军三部曲》(郭小川)、《复仇的火焰》(闻捷)、《杨高传》(李季)、《赶车传》(田间)…

蔡其矫《雾中汉水》

(三)1966—1976:“文革”时期的诗歌

①公开发表的诗歌

a、“文革”时期的政治诗,运动诗,浮夸诗等

b、其他诗歌的创作,如部队诗歌,知青诗歌等。

②潜在写作的诗歌

老诗人的创作,如郭小川的《团泊洼的春天》,绿原《重读圣经》,牛汉《悼念一颗枫树》……

*潜在写作:按照陈思和观点指:1949年到1979间,相对于公开发表而言,作品分俩种:一是作家们自觉创作,有诗歌,散文等;二是作家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白洋淀诗群:是朦胧诗的第一个源头,“文革”中形成的活动于1969—1976之间的民间乡村的青年人群体,

主要成员一群下放到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北京知青组成。如:根子(越重),芒克(姜世伟)…

传播:小圈子传看,传抄的阅读方式

天安门诗歌

1976丙辰清明,人民自发聚集天安门广场,以诗歌形式悼念周恩来总理,抗议“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由此爆发声势浩大的“天安门运动”1978正式出版了《天安门诗抄》 其意义在于它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意志,人心向背,具有解放思想,解放的启蒙意义,并显示了诗歌与时代,人民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语言是谁提出的?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语言是布罗茨基提出的。

布罗茨基在诗歌与散文的等级划分上总是抬举前者的,他断言:诗歌是语言存在的最高形式。在《诗人与散文》一文中,他精心地论述了诗歌较之于散文的优越:诗歌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诗人因其较少功利的创作态度而可能更接近于文学的本质;诗人能写散文,而散文作家却很少能写诗,诗人较少向散文作家学习,而散文作家却必须向诗人学习,学习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对文学的忠诚。在其他场合,布罗茨基还说过,诗歌是对语言的“俗套”和人类生活的“同义反复”的否定,因而比散文更有助于文化的积累和延续,更有助于个性的塑造和发展。同样,像其他诗人一样,布罗茨基也不能不写散文。

公路美人原著?

电影《公路美人》 根据著名作家韩东原著《爱你一万年》改编,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形创幻维(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该片也是韩东作品首登大银幕。

朦胧诗派与新生代诗派的区别?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新生代诗歌是继朦胧诗之后的诗歌运动,又有“第三代诗”,“后崛起的一代”、“第二浪潮”等多种称谓。

韩东等代表的“他们”诗派,胡冬、万夏等代表的“莽汉主义”诗派,周伦佑,蓝马等代表的“非非主义”诗派,以及其他种种名目繁多的划、诗歌群体都可大致归为“新生代”。1986年10月,安徽《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曾以《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为题同时推出60余个诗歌团体以及富有个性的宣言和诗作,首次展现了新生代诗人的群体阵容,新生代诗人群基本上是以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受过或正在受着各种类型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为主要素质构成,他们不但在年龄层次上比“朦胧派”诗人年轻,而且社会历史背景和接受文化影响方面也不同,具有异于“朦胧派”诗人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比之“朦胧派”诗人,淡化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强化人的本体意识的能动性,是新生代诗歌有别于朦胧诗的鲜明标帜。在反历史,反文化倾向的支配下,新生代诗以一种纯口语,纯世俗的语言方式参入待中,从而实现对朦胧诗意象化的超越,新生代诗整体上是反讽的,非崇高的,个性化的,具有寓言世俗化的喜剧意味。新生代诗以对朦胧诗的否定而崛起,是当代新诗探索前进的又一股浪潮,不过作为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庞大混杂的诗歌群体,其文学形态和审美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

有关大雁塔赏析意象?

韩东的《大雁塔》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权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贵和精英,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这个没有英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

你见过大海韩东诗歌赏析?

《你见过大海》

◎韩东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赏析:本诗以海为喻,揭示日常所见与文化想象之间的反差和我们与世界真实联系的空缺。

诗的开篇就指出了全诗的中心话题:“见”和“想象”这两种与大海发生联系的方式,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冲突。“见”即亲历,是日常生活的直接体验;“想象”是虚构,是一种文化参与意义生成的方式,然后诗歌写到我们一般体验大海的方式,先想象,后亲见。从第九行开始,诗歌的叙述从两种与大海的联系方式转到主体与大海的关系,由于我们只能想或看大海,由于我们只是与大海建立了一种外部的和虚构的联系,所以我们终究无法像水手那样接近大海,因此我们也无法更多地说出大海。这样,主体与大海就构成这样两种关系,一种是见和想,它使大海成为一片审美的风景——“也许你还喜欢大海”;一种是进入大海,但结局是被淹死,事实上又形成了对大海的另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比见和想更恐怖,因为它是接触到真实就意味着死亡。所以,我们与大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任何真实的关系。

这首诗在口语式语言的运用上堪称经典,特别在语音上,它通过“你”、“见”、“想象”和“就是这样”的反复使用,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回环的旋律,表明口语词汇也能达到丰富的表达效果。从篇章上看,这首诗篇幅短小,结构简洁而意蕴丰富,它表明现代汉语也能像古代汉语那样,在简短的篇幅中容含丰富的内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