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唐代参军戏代表作品(唐代的参军戏在)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代参军戏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的参军戏在进行解释,1、唐代参军戏在当时拥有怎样的地位2、中国唐代的歌舞参军戏情况如何?3、唐代的代戏曲表剧作家及作品4、参军戏是否是唐代最有价值的戏剧类型?唐代参军戏在当时拥有怎样的地位参军戏与歌舞戏的亲和关系,来摹仿参军戏了,扩展资料参军戏流行于唐宋,有关参军戏的记载在这一时期...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代参军戏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的参军戏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唐代参军戏在当时拥有怎样的地位

参军戏与歌舞戏的亲和关系,加速了二者间的渗透,为即将形成的中国戏曲预示了一种将歌舞、科白、表演融为一体的基本格局。

唐代除了歌舞戏的铺衍,还有参军戏的兴起,它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军戏名称来自一名犯官。因他原是个参军,故曰参军戏。在实际演出中,参军一词已失去了官职的含义,而衍化为就角色名称,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

两个演员相互问答,以滑稽讽刺为主,在科白、动作之外还加进了歌唱及管弦伴奏。其中一个叫参军,即那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参军、苍鹘都是扮演戏中人物的角色名称,实际上已构成“行当”。中国戏曲有角色行当之分,就是从参军戏开始的。

不少戏剧史家不无根据地指出:“参军”这个角色,就相当于后世戏曲中的净角、“苍鹘”的角色,即相当于丑角。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骄儿》一诗中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之句,足见晚唐时期连做游戏的孩子也懂得如何按既定的行当,来摹仿参军戏了。

扩展资料

参军戏流行于唐宋,有关参军戏的记载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多有所见,有些虽未出现参军之名,但考其内容与表演形式皆与参军戏的表演有关。对参军戏的考证,近代自王国维始,周贻白、任半塘、曾永义及其他学者多有著述,对史料爬梳分析,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尽管各家持论不同,关注点亦各异,但对于参军戏的滑稽特征均无异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将参军戏归于歌舞戏一类,但亦认为参军戏是歌舞戏与滑稽戏的关纽,又言唐宋滑稽戏内,均有参军、苍鹘两个角色,肯定了参军戏的滑稽特征。

任半塘反对王国维将唐戏分为“歌舞戏”与“滑稽戏”两类,视参军戏为科白类戏,但并未忽略参军戏的滑稽特征,将其滑稽形式进行了重点论述。曾永义在《参军戏及其演化之探讨》一文中称:“《参军戏》和《踏谣娘》是唐人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大抵说来,前者是倡优用以讽刺的滑稽戏,后者是艺人供为笑乐的歌舞戏,二者均未脱离小戏的范畴。”

此论指出了参军戏的传统和特征,最接近事实。参军戏源自于宫廷的俳优戏笑,传承了俳优的表演传统,唐代以来逐渐形成了讽刺笑乐的滑稽小戏。

由唐入宋,参军戏超越唐代的其他滑稽戏体裁,在宋代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宋杂剧经常上演的滑稽戏形式,无论宫廷民间、城市农村,还是真人扮演的杂剧或傀儡戏,都能见到有关参军戏的记载。入元之后逐渐融于院本之中,表演中不再使用参军苍鹘之名,但对后世滑稽戏和滑稽表演的影响至为深刻。

涉及参军戏的史料虽丰富,但亦零星琐碎,特别唐代的记载多散见于史书、笔记、诗歌之中,语焉不详,需要详加比勘才能建立联系。

尽管参军戏的研究已相当翔实、深入,但仍有发掘的余地,特别是从滑稽戏的视角加以探讨,由此来考察参军戏的起源于名称的由来,其发展过程中在演出形式、人物角色等方面的变迁,及其对俳优传统的继承等问题,亦可有新的阐发。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与名称的由来,历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就起源而言,主要有源于后汉石耽和后赵周延二说。而名称的由来,除上述石、周之说外,还有起于唐代的观点。现将石周二说的相关记载引述如下:《乐府杂录》“徘优”条云:“开元中,黄蟠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

耽有脏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开元中,有李仙鹤善此戏,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太平御览》卷五六九“倡优”门引《赵书》曰:“石勒参军周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匹,下狱,以八议宥之。后每大会,使俳优着介帻黄绢单衣,优问:‘汝为何官,在我辈中?’曰:‘我本为馆陶令’,斗数单衣,曰:‘正坐取是,故人汝辈中。’以为笑。”。

后汉石耽和后赵周延的史料在记述上并无矛盾龃龉之处。周延与石耽俱为馆陶令,皆犯罪而获免,为优戏的情形亦十分相似,但在具体细节上的叙述又不尽相同,作者相互抄袭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认为二者皆有所本。

两条史料所记之事相距二百余年,表演形式具有同质性,可见明显的传承关系,而周延的事例在南北朝时期并非孤例。《北齐书·尉景传》载:“(景)转冀州刺史,又大纳贿,发夫猎,死者三百人。厍狄干与景在神武坐,请做御史中尉。神武曰:‘公何意下求卑官。’干曰:‘欲捉尉景。’

神武大笑,令优者石董桶戏之。董桶剥景衣,曰:‘公剥百姓,董桶何为不剥公?’”石董桶剥尉景衣服,与优人嘲弄周延大同小异。可以推断,以犯罪官员入优戏而为笑乐兴起于后汉,在南北朝时期的宫廷中成为君主戏弄犯官的一种常见方式,它与唐代的弄假官戏及之后衍生的参军戏在表演形式上联系密切,可以视作参军戏的源头。

曾永义在《参军戏及其演化之探讨》一文中认为汉和帝令优人戏弄石耽,“上承‘东海黄公’而下启‘慈潜讼阋’,已具有‘参军戏’的实质”,又引唐代《冷热相激》的角抵戏表演,认为“则‘参军戏’与‘角抵戏’必然有渊源传承的关系”。

但是,从表演形式上观察,“戏弄石耽”与《东海黄公》和《许胡克伐》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正如上一节所述,角抵戏的表演传统为两两相抗,对垒双方势均力敌并相互攻击,无论是《东海黄公》、《许胡克伐》,还是《冷热相激》的滑稽戏表演,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而优人戏弄石耽,石耽作为被戏耍的对象,只能被动接受优人的侮辱,不能反抗,是单方面的戏弄。在后世的发展中,无论是唐代参军戏耍苍鹘,还是到宋代苍鹘可以击打参军,都是单方行动,而非双方互殴,这点与角抵戏有本质不同。参军戏的起源应与角抵戏无涉。

中国唐代的歌舞参军戏情况如何?

公元618年建立的唐帝国,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王朝对外开疆拓土,对内选贤任能,法治严明,打击豪强,发展生产,赢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朝野上下充满了勃勃生机。南北文化以空前的速度相互融汇,中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兴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的诗歌光华万丈,名家辈出,诗体大备。众多的流派,各异的风格,形成诗国中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壮美奇观。

唐代的传奇小说瑰丽多彩,情节离奇,故事曲折,成为戏曲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元稹的《会真记》、陈鸿的《长恨歌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陈玄祐的《离魂记》、袁郊的《红线传》、许尧佐的《柳氏传》等后世均被改编成名剧。

唐王朝设梨园,置教坊,音乐、歌舞极一时之盛。隋九部乐增为十部乐,即:一宴乐、二清商、三西凉、四扶南、五高丽、六龟兹〔qiuci丘磁〕、七安国、八疏勒、九康国、十高昌。删雅乐,补胡乐,定燕乐;演剑器舞、胡旋、柘枝等健舞,及绿腰、凉州等软舞。唐代的大曲载歌载舞,著名的《霓裳羽衣舞》传说由杨贵妃创造,舞蹈者身着孔雀翠衣,腰系绯红长裙,飘飘欲仙。《七德舞》(即《破阵曲》)发扬蹈厉,威武雄壮。《剑器舞闪烁着刀光剑影,如羿射九日,群龙飞翔,火爆炽烈,变化多端。由《公莫舞》发展而来的《樊哙〔kuai块〕排君难》,动作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唐代的乐器演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歌女弹奏琵琶,时而如急雨,时而像絮语,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像莺声呖呖,时而如幽泉潺潺,时而像银瓶迸裂、刀枪齐鸣……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唐代还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讲唱文学——如变文、词文、俗讲、诗话等,它们多数取材于佛经,也有不少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大目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孟姜女》、《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捉季布传文》、《秋胡》等。著名俗讲大师文溆和尚驰誉四方。

到了唐代,由北齐流传下来的《兰陵王》、《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日臻精妙,更富于戏剧性。特别是《踏摇娘》,已由原来的两个角色发展为三个角色,增加了当铺伙计,当场调侃一番,有点类似后代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戏”。演员在广场上的锦筵(彩席)上表演,马围人簇,非常热闹。观众自动围成圆圈,并齐声帮和,戏剧效果十分强烈。

唐代出现的参军戏,是先秦俳优滑稽表演的衍变和发展。参军,本来是一种官职的名称。相传后赵时一个身为参军的官员周延贪污了几百匹黄绢。皇帝赦免了他的罪过,却每逢宴会便命俳优扮演他,令人嘲弄。那个扮演周延的演员被称为参军,扮演嘲弄角色的演员叫做苍鹘〔gu谷〕,参军装出痴呆愚笨的样子,苍鹘则机智灵活。二人表演以科白为主,一个逗哏〔gen〕,一个捧哏,有点像今天的相声。后来,参军戏逐渐由简单趋向复杂,并吸收了歌舞成分。赵璘《因话录》云:“肃宗宴于宫中,女优有弄假官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薛能《女姬诗》云:“此时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可见,后期的参军戏已有了歌唱,加进弦管鼓乐伴奏,并有女演员参加演出。

参军戏是唐代主要的戏剧样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演员。宫廷名角有黄幡绰、张野狐、李仙鹤、李可及等。黄幡绰被称为“滑稽之雄”,深得玄宗宠爱,“如一日不见,龙颜为之不舒”(高彦休《唐阙史》)。李可及机智敏捷,妙语联珠。他的《三教论衡》采用谐音、串义,奚落了儒、道、释三教祖师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令人忍俊不禁。民间参军戏艺人有曹叔度、刘泉、周季南、周季崇及其妻子刘采春等。周季崇、刘采春是淮甸人,夫妻善弄参军,歌声入云。唐代的参军戏流行非常广泛,连小孩子都会学演。李义山《骄儿诗》云:“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可为证明。

唐代的歌舞参军戏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的五代十国虽然时局动乱,但某代某国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下,都以制礼作乐、百戏歌舞来点缀升平。尤其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u序〕,像唐玄宗一样能知音唱曲,风流自赏,取名“李天下”,被后世戏曲艺人尊为戏神。李存勖和优伶关系至密,《五代史·伶官传》记载了他和当时有名的伶工敬新磨之间的故事。有一次,庄宗和群优在庭院内游戏时,环顾四周,大呼曰:“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敬新磨急忙走上前去,给了庄宗一个耳光。庄宗惊愕失色,周围的人无不十分恐惧,齐声质问道:“你为什么抽天子的耳光?”敬新磨从容答道:“李天下只有一个,他就是李天下,还叫何人?”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庄宗大喜,不仅没有怪罪敬新磨,反而给他丰厚的赏赐。

唐代的代戏曲表剧作家及作品

唐代是中国戏曲的形成阶段,还没有正真意义上的戏曲,到了元代元杂剧的兴起,才是戏曲的成熟阶段。

唐代的戏曲主要是以歌舞戏和参军戏为代表。

唐代音乐歌曲的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如“大曲”,已经有散板、慢板、中板而转为快板,这是现代的所谓变奏。有了大曲,就可以配上演故事。当时有《莺莺六么》,就是用大曲演奏崔莺莺的故事。从此,舞的部分去掉,歌唱的部分便发展起来。唐玄宗时,在皇帝生日时,赐“天下大酺,宫门聚众万人,皇帝命高力士宣诏,令李龟年击板,(杜)秋娘唱歌,以响应士子之请。

歌曲既兴,于是戏曲的雏形便形成了。

歌舞戏的代表形式是:

①《踏谣娘》,源自北齐,写不成器的丈夫酗酒殴妻,妇人诉苦(踏着节拍唱,故称踏诗),旁人和之,男人至,做殴斗状,以为笑乐。至唐时、已改由女人表演,且配以音乐,已经不属于伎艺,而是歌唱与舞蹈相结合,并有“帮腔”的形式。

②《兰陵王》,又称《代面》《大面》。

《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才武而面美。尝著假面对敌……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人阵曲》。”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帝,有胆勇,善斗战,以颜貌无威,每人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

《兰陵王》后来传人日本,即日本雅乐部中的《罗陵王》。

③《拨头》,来自西域。情节是,有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上山寻父的种种遭遇,唐代已经发展成为十分精彩的戏剧了。

参军戏

参军戏盛行于唐代,以滑稽问答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乐府杂录》云:“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

“参军”一词始自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权,其僚属往往用“参丞军事”的名义。至南北朝,诸王及将军开府,皆置参军为主要幕僚。到了唐宋时代,参军成了滑稽戏的角色名称。参军戏起初主要表演嘲讽赃官的种种情状。后来情节逐渐发生变化,成为经常表演的戏剧形式、仍然称为参军戏。

(注)摘自《中国戏曲简史纲要》

参军戏是否是唐代最有价值的戏剧类型?

是的。

唐代除了歌舞戏的铺衍,还有参军戏的兴起,它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实际演出中,参军一词已失去了官职的含义,而衍化为就角色名称,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两个演员相互问答,以滑稽讽刺为主,在科白、动作之外还加进了歌唱及管弦伴奏。

其中一个叫参军,即那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参军、苍鹘都是扮演戏中人物的角色名称,实际上已构成“行当”。中国戏曲有角色行当之分,就是从参军戏开始的。

扩展资料:

唐代的相关情况: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在唐朝,分别为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状元。

2、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

3、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军戏

唐代参军戏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代的参军戏在、唐代参军戏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