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属卢代表作品 初唐四杰中的主要文学体裁

初唐四杰中的主要文学体裁?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是什么作品风格介...

初唐四杰中的主要文学体裁?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尽管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是什么作品风格介绍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序》;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

卢荻主要作品?

卢荻的主要作品:《高级政治经济学》, 《 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变革性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制度与结构分析》

伍子胥自裁用的什么剑?

名将伍子胥死在吴王赐给他自尽的宝剑,叫 属镂。

属镂,古代名剑。独鹿与属镂同。“属镂”系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剑名。

《左传.鲁哀公十一年》载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事。《吴越春秋》作“属卢”;《广雅.释器》作“属鹿”;扬雄《太玄赋》作“属娄”;《荀子.成相》作“独鹿”。

姓卢和姓芦有什么不同,或是有什么渊源?

芦卢同源,两姓祖上是一家。

卢姓的得姓始祖是高傒,而齐桓公(芦姓奉其为始祖)是高傒堂侄,因此,芦姓与卢姓同源同宗。

卢姓人也和芦姓人一样,都将芦苇视为守护神。

芦卢两姓,不仅同源,还在2000多年的传承中,有过通用、并用、甚至融为一体的历史。就连很多芦姓或卢姓,都说不清自己的姓氏到底应该写成哪个字,是“草”字头的“芦”,还是“虎”字头的“卢”?

有姓卢的朋友吗?报个到?

介绍三位卢姓名人,与友友分享。他们是:

△卢嘉锡(1915.10.26—2001.6.4),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8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卢汉(1895年-1974年5月),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卢胜(1911.11.05~1997.09.23),广东省乐会(今属琼海县)县人,开国中将军衔。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三军政委、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和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卢照邻的代表作是什么?

卢照邻的代表作是《卢照邻集》《幽忧子》等。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

卢照邻工诗,现存诗作中,以“染疾”为界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诗人壮志凌云,才华横溢,作品格调相对高昂,感情奔放;后期诗人为“风疾”所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

卢照邻的骈文与诗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吸收“徐庾体”的重抒情部分,又摆脱徐庾大部分骈文形式凝固、文气堵塞、典事繁复和辞藻华丽的束缚,形成了其骈文的主要特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