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约翰多恩英文代表作品,约翰邓恩作品英文

其中也会对约翰邓恩作品英文进行解释,1、约翰·多恩的《早安》的诗歌全文是什么?的出处4、关于JohnDonne的人物介绍5、诗人约翰多恩的简介约翰·多恩的《早安》的诗歌全文是什么?约翰·多恩的《早安》的诗歌全文如下:只知吮吸田园之乐像孩子一般?现在向我们苏醒的灵魂道声早安,让航海发现家向新世界远游,约翰·多恩的代表诗作《早安》既是对“...

今天给各位分享约翰多恩英文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约翰邓恩作品英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约翰·多恩的《早安》的诗歌全文是什么?

约翰·多恩 的《早安》的诗歌全文如下:

英文版本为以下:

THE GOOD-MORROW.

by John Donne

I WONDER by my troth, what thou and I

Did, till we loved ? were we not wean'd till then ?

But suck'd on country pleasures, childishly ?

Or snorted we in the Seven Sleepers' den ?

'Twas so ; but this, all pleasures fancies be ;

If ever any beauty I did see,

Which I desired, and got, 'twas but a dream of thee.

And now good-morrow to our waking souls,

Which watch not one another out of fear ;

For love all love of other sights controls,

And makes one little room an everywhere.

Let sea-discoverers to new worlds have gone ;

Let maps to other, worlds on worlds have shown ;

Let us possess one world ; each hath one, and is one.

My face in thine eye, thine in mine appears,

And true plain hearts do in the faces rest ;

Where can we find two better hemispheres

Without sharp north, without declining west ?

Whatever dies, was not mix'd equally ;

If our two loves be one, or thou and I

love so alike that none can slacken, none can die.

Source:

Donne, John. Poems of John Donne. vol I.

E. K. Chambers, ed.

London: Lawrence Bullen, 1896. 3.

中文版本如以下:

我真不明白;你我相爱之前

在于什么?莫非我们还没断奶,

只知吮吸田园之乐像孩子一般?

或是在七个睡眠者的洞中打鼾?

确实如此,但一切欢乐都是虚拟,

如果我见过.追求并获得过美,

那全都是——且仅仅是——梦见的你。

现在向我们苏醒的灵魂道声早安,

两个灵魂互相信赖,毋须警戒;

因为爱控制了对其他景色的爱,

把小小的房间点化成大千世界。

让航海发现家向新世界远游,

让无数世界的舆图把别人引诱

我们却自成世界,又互相拥有。

我映在你眼里,你映在我眼里,

两张脸上现出真诚坦荡的心地。

哪儿能找到两个更好的半球啊?

没有严酷的北,没有下沉的西?

凡是死亡,都属调和失当所致,

如果我俩的爱合二为一,或是

爱得如此一致.那就谁也不会死。

约翰·多恩的代表诗作《早安》既是对“破晓歌”的继承和开拓,同时也是对这一文学形式所作的玄学诠释。诗中“巧智”、“奇喻”等典型玄学派艺术技巧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传统“破晓歌”这一文学形式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探索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独特的宇宙观及其自然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早安》全诗共分三个诗节。诗人在该诗中的第一诗节就着眼于描写相爱之前人生意义和经验的苍白、单调和虚无。传统“破晓歌”普遍着眼于“共度良宵”的短暂欢乐以及随后的“依依惜别”的离愁相比,多恩无疑是一位善于“在天文、航海、神话、金属加工术等一切事实和体验中提取意象和隐喻”的诗人,是一位有思想深度并且善于使读者也使自己震惊的诗人。诗的开篇就直接表露了这种震惊:“我真不明白”(I wonder)。“wonder”一词一语双关,既表现了震惊,也暗示了探索。紧随其后出现的“你我相爱之前在于什么?”突出地否定了相爱之前的人生意义,从而将凌晨的苏醒不仅理解为时间的更替,更是诠释成生命的发现和生命意识的觉醒。接着,诗人用了“没有断奶”、 “吮吸”、“沉睡”等词,来表现了“成熟”与“不成熟”、“婴儿生活”和“生命全面觉醒”之间的冲撞与对立。“七个睡眠者的洞”是一个典故,传说埃弗索斯地方有七个青年,为了躲避罗马皇帝狄希乌斯的迫害,藏入山洞,由于喝了魔酒,在洞中昏然沉睡了一百多年。诗人以此来寓指以前的生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毫无意义。如果说有过什么欢乐,那也只是“吮吸田园乐”一种没见过大世面的乡下孩子所体验的那种欢乐。如果说获得过什么美,那也不是现实的美,而是虚无,而是梦幻,甚至连梦幻也只不过是预想中的恋人——梦中的你。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1631),英国诗人。157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之家,1631 年3月31日卒于伦敦。信仰罗马天主教。约翰·多恩又译邓约翰,是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宗教诗、拉丁译本、隽语、挽歌、歌词等,代表作有《日出》,《歌谣与十四行诗》,神圣十四行诗》《给圣父的赞美诗等。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除了milton还有哪些诗人

约翰多恩John Donne 他是玄学派代表人物,善用奇喻手法.主要描写对爱情的态度,有Song《歌》,The Canonization《封为圣者》等作品.

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受约翰多恩影响,属玄学派,作品Virtue《美德》等.

本琼森Ben Jonson属于骑士派(Cavalier)诗人,同时还是一位剧作家,作品Song to Celia《致西莉亚》爱情诗等.

罗伯特赫利克Robert Herrick属于骑士派诗人,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给少女的劝告》等.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no one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的出处

出自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1631)的著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原文及翻译:

No Man Is An Island ——John Donn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a part of the main; 连接成整个陆地。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Europe is the less,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这如同一座山岬,

as well as any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也如同一座庄园,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it tolls for thee.丧钟为你而鸣。

扩展资料:

约翰·多恩又译邓约翰,是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宗教诗、拉丁译本、隽语、挽歌、歌词等,代表作有《日出》,《歌谣与十四行诗》,《神圣十四行诗》《给圣父的赞美诗》 等。

他的创作启迪了包括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一大批杰出诗人在内的所谓“玄学诗派”。作品包括爱情诗、讽刺诗、格言诗、宗教诗以及布道文等。诗歌节奏有力,语言生动,想象奇特而大胆,常使用莎士比亚式的机智的隐喻,这些特点在他的诗集《歌与短歌》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多恩和他开创的玄学诗派在18世纪遭到人们冷落,到了20世纪,现代派诗人叶芝、T.S.艾略特等都从多恩的诗歌中广泛汲取营养,多恩因而被看成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关于John Donne的人物介绍

邓恩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为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 .

年来,学者们对约翰 邓恩 (1572~1631)的兴趣大增,尤其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对他更是推崇备至。邓恩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但未获任何学位。尽管他从其父处继承了一笔钱,但远远不能使他经济上获得自立。他不善经商,不得不以另一种途径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他只得依靠智慧、幽默、情趣、学识、勇敢以及别人的恩惠。他广泛阅读了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著作,因此在写作中,他有时显示出其不凡的学识、机智和幽默。

邓恩曾在欧洲大陆游历。也曾是宫廷中潇洒倜傥、前途无量的绅士。1598年,他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宫廷中最重要的一位爵士的私人秘书。他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邓恩也能够逢迎那些达官贵人。但是1601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他与一位17岁少女秘密结婚,由此毁了自己的大好仕途。二人虽婚姻美满,但他上层的朋友们对他耿耿于怀,不肯原谅他。那们爵士解除了邓恩的职务,并命人逮捕、拘禁了他。获释后,邓恩不得不干各种差使,以供养妻儿。30多岁的邓恩已风光不再,他疾病缠身,穷困潦倒,郁郁不乐。

邓恩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开始他曾经断然拒绝担任神职。1615年,邓恩终于成为一名卓越不凡的英国车教牧师。他的玄学风格,大胆显露的博学多才,以及机智和幽默,都在他的布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621年,他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有多篇优秀的布道文得以流传下来。不难理解,邓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宗教诗。邓恩的诗歌与其前人和同龄人的作品迥然不同。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大多讲究雕饰,意象华丽。邓恩通过使用一种更注重智力的比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而给诗歌重新注入了活力。他创造了极为凝炼意象,这些意象通常包含包含着一种戏剧性对比的因素。他在诗中嘲笑传统的爱情诗的陈词滥调。邓恩不仅在意象和观念上作大胆的实验,而且在诗的节奏和诗节形式也作创新。本 琼生曾经说到:“邓恩在很多方面是世界上第一诗人。”

邓恩与他其后的模仿者通常被称为“玄学派诗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读者对他的作品重新进发出巨大兴趣,仿佛发现了一块埋藏在地下的宝玉,并且立即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的诗人对邓恩所代表的那种诗风如饥似渴,想极力摆脱19世纪末浪漫主义诗歌的陈腐的语言。所有这些,都使邓恩在英国诗人中的地位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邓恩被公认为文学大师。艾略特对他情有独钟。二者的诗风有颇多的相似之处。

约翰·多恩 (John Donne)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约翰·多恩语)

约翰·多恩 (John Donne)

作者 : 克里夫顿·费迪曼

约翰·多恩 (John Donne)

1573-1631

《多恩选集》(Selected Works)

如果这本《一生的读书计划》编于1900年,多恩和布莱克(Blake)[63]很可能会被忽略掉。这种重点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一种时尚,虽然这两个人在文学圈内的确碰巧是那种时尚人物。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人的品味问题,但如果品味能够反映我们对于自己的看法的真实变化,那品味可能成为一种深刻的东西。

多恩去世之后,在几代人中都没有得到重视,而他打动我们当代人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的生活境遇,而弥尔顿[45]就做不到这一点。也许再过大约五十年,这种情况就会改变。但现在,多恩在我们眼中是个伟大的作家,不仅因为他对现代诗歌产生的强有力影响,而且因为他的看法就是现代人的看法。1940年海明威 (Hemingway )[119]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这一题目选自多恩发表于1624年《祷告》(Devotions)中的一首诗中,这绝非偶然。

多恩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他的母亲与壮烈牺牲的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ore)沾亲。多恩在牛津和剑桥学习过几年,然后开始学习法律,并在伦敦度过了一段世俗而耽于情欲的生活,此后他被外派到国外工作,然后和他雇主,托马斯·伊戈尔顿爵士(Sir Thomas Egerton)出身名门的侄女结了婚,从务实的角度说,这段婚姻是不明智的。多恩的事业陷入了低谷,年轻的夫妻二人整整度过了十年悲伤而贫困的生活。四十二岁时,经过认真的反复思考,多恩抛弃了对于家庭的忠诚,听命于英国国教教会。直到他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Dean of St. Paul’s)后才有了声望,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牧师。那个早先撰写爱情诗的勇敢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忍受上帝折磨的人,时时被死亡的想法和疾病的侵袭所困扰。他排斥那“诗歌,我少年时的情人”,转而热爱“神学,我中年时的伴侣”。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对他的困扰也越发强烈。今天如果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室,还可以看到多恩的塑像,这个塑像是在他生前制作的,用布单缠绕着。生命的最后时刻降临时,多恩在床边设想了一幅图画,他被裹在尸布当中,双目紧闭,似乎死神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多恩的《祷告》(Devotions)和《布道》(Sermons)与传统的宗教文学有很大区别。它们都是艺术作品,将一种几乎是令人恐惧的强烈的感情与精巧细致的韵律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祷告》主要写给他本人,而布道则是在很多观众面前,特别是国王面前进行的。这里表现的并不是一种只有星期天布道时才有的虔诚,而是专门要对人的感情施加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有效,即使教义不再流行,其艺术性依然能够使人感动。

多恩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美感(常常是富于高度的感官刺激),强烈的理性,而且具有惊人的个人化倾向。通过使用有时复杂,有时粗暴直接的比喻,多恩将感觉和理性融于一处,他的手法似乎非常为我们的口味所接受。在他写得最差的作品中,他的比喻也表达出天才的观念,这一点令直率的约翰逊博士[59]恼怒不已,而在他写的最好的作品中,他的比喻似乎与他的思想完全合二为一。

多恩的爱情诗不仅超越了一切伊丽莎白时代的传统,而且超越了他以前所有情诗的典范式情感。“看在上帝面上,请闭上嘴,让我爱你。”用这样的话语做诗的开头的人不会模仿任何一个人。他不是在进行写作练习,他是个真正的人在说话,他的声音就回荡在房间里。多恩既能使人惊讶,令人愤怒,也能温柔博学,明白如话,他时而幻想,时而热情,时而虔诚,时而绝望。有的时候,他会在一首爱情诗中将几种情感集于一处。他能够认识到感情是复杂的,这一点使他适应于我们这个不再单纯的时代。他爱情诗中的特点同样适用于他的祈祷诗,这些诗中也带有一些情欲的色彩,这些作品反映是全部人性,也包括人的肉体。以下两句话经常被人引用,这两句话中浓缩了约翰·多恩的大部分特点:

爱情的神话的确在人的灵魂中萌生,

而人的身体如同记录神话的书页。

我们可以非常粗略地将多恩的诗比作埃尔·葛里柯(El Greco)的油画。埃尔·葛里柯扭曲的是线条,而多恩扭曲的是语言。他并不是渴望进行尝试,而是为了达到精确的效果,以强调内容,强化感和直抒胸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办法。埃尔·葛里柯的色彩初看起来粗糙而不自然,同样,多恩的韵脚也不够整齐,显得粗糙,因此诗者产生的反映也显得粗糙而不联贯。在埃尔·葛里柯画作当中我们会感到心灵的痛苦和紧张,这种情绪在多恩的诗中也同样能体会到。他的虔诚不是平静的,而是被焦虑,困惑,矛盾所掩盖,似乎预示了我们这个充满忧愁时代的氛围。

多恩写出的很多作品主要吸引学者们的兴趣。读者一开始可能只了解几篇选集中的作品,我推荐:《歌与十四行诗》(Songs and Sonnets),《挽歌》(the Elegies),《一周年与二周年》(The First and Second Anniversaries ),《圣十四行诗》(Holy Sonnets),《突发事件的祷告》(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也许还要读几篇布道文。刚开始读时,多恩“这个从云中说话的天使”(angel speaking out of a cloud)可能会令人觉得牵强附会,制造没有必要的困难。但在他那些奇特的比喻(常常来自商业与科学)和看似铺陈的风格背后,藏着正确的理性。读者认真阅读很快就可以使这些理性彰显出来,而他的个性化语言也就不再那么奇特,而变得越发有趣起来。

诗人约翰多恩的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我整理的诗人约翰多恩的简介,欢迎阅览。

诗人约翰多恩的简介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1631),英国诗人。157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之家,1631 年3月31日卒于伦敦。信仰罗马天主教。早年曾参加埃塞克斯伯爵对西班牙的海上远征军,后成为女王大臣托马斯·埃格尔顿爵士的秘书。1615年改信英国国教,后出任教职,成为当时著名的布道者,1621年起被任命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

约翰多恩的文学特点

17世纪英国文坛上的玄学派诗人有着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即所谓“奇想”)。

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这也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特色。

玄学派之自恃甚高是出于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道德主义。玄学派持一种道德至上主义立场;而且,这种道德主义带有一种宗教的色彩。正如科学派具有一种我称之为“科学拜物教”的倾向一样,玄学派也有一种强烈的宗教性色彩。

约翰多恩的人物经历

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爸爸是威尔斯人后裔。他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文学,但均未获得学位。1598年,多恩被任命为伊格顿爵士的秘书。1601年,他秘密同伊格顿夫人的侄女结婚。尽管婚姻愉快,多恩却因此获罪,失去了职位,并遭监禁。出狱后十数年间,生活艰苦。后因撰文攻击天主教、维护王权而获得赏识,于1615年成为王室牧师,1621年出任圣保罗大教堂教长。

约翰多恩的历史评价

约翰·多恩的诗歌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毫无疑问是他的奇思妙喻。他一贯追求新奇的思想,喜欢云前人所未云,经常从各种“新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捕捉稀奇的事例,再把两个属性截然不同的物体安置在一个语境中,使二者的关系既贴切又隐秘,还能在内容上彼此阐发。这些比喻既叫人出乎意料,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例如: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跳蚤》。在一般人的审美观念里,美好的事物同样也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和表达,相形之下,多恩把婚姻和爱情比喻成“跳蚤”则显得那么另类,任谁也无法把人类视之为神圣的婚姻和爱情比喻成人见人厌的跳蚤。他写道:“看这个小跳蚤/你就明白你对我的否定是多么的渺小/它先是吮吸你的血液,然后是我的。”在这首诗中,多恩将男女之情比做跳蚤,意指双方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个男子劝他的爱人及时行乐时的花言巧语。但很可惜的是:“突然而残忍的,你的指甲染上无辜的紫色血液/而你对此却毫无知觉/这个跳蚤犯了什么罪孽/无非是从你那里吸取的一滴血液。”最后,女方杀死了跳蚤,也就意味着掐断了对方的联系,爱情的坚贞不渝受到了置疑。 在多恩赠给妻子的诗《别离辞·节哀》是他的另外一首意象丰富的.著名诗篇。多恩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使得他对女性和爱情的态度大转弯,诗中的意象大改以前玩世不恭的味道,变得深沉而严肃。它的最后三节是这样的:“我就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和一副两脚的圆规情况相同/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象/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虽然它一直是在中心/可是另一个去 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那一个一回家,它就马上挺腰。//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方。”

在这首诗的前几节,诗人运用了各种意象,包括了传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风浪和大地,以及天体的震动和手工打金等,而在这最后三节,他又提出这样的一个另人意想不到的比喻。这是一个连贯的隐喻,两个要素是圆规和夫妻关系。圆规本来不过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但在多恩看来却别有深意。圆规的两只脚可以用来比喻成一对忠诚相爱的夫妻,虽然离别也仍彼此相连。丈夫动,妻子也随之而动,因此,不必对离别而感到伤悲。圆规的两脚是由一个轴固定的,这就象征了夫妻之间的结合点、共同点。当要画圆时,必须有一脚固定住,另一脚围着固定的一只旋转。这就表明了夫妻的一方都是随另一方而动的,是以另一方为中心的。二者的密切相连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夫妻双方走过了一段完美的人生。

在多恩的诗歌中除了有意象突出的抒情,还有更多的对社会、爱情和死亡的思辨。他认为工整规范的旋律和华丽雕琢的辞藻远不能体现个人存在的多异性和独特性,因此,他注重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多从个体的内在感去解读对象。玄学派诗歌本身就是这样一种风格:体现的是强化了的个性,迸发着强烈的激情,凝聚着独立思辨的分量。灵魂与肉体,尘世与上苍,情爱的复杂性和独一性让多恩着迷不已。他在纪念一个女孩早逝的系列宗教诗里《周年》中论及死亡是一种永恒的分离,是灵与肉的分离。在诗中他对个体生命的脆弱性和生命与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认为生命的实质无法界定,人类远不是自己的主宰。

关于约翰多恩英文代表作品和约翰邓恩作品英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