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林升写的?
当然不是一首 只是出名的是一首罢了 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孝宗淳熙时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只要粗识汉字的老人,大概都读过《千家诗》。如果对古典诗词感兴趣,一定会记得千家诗所选的宋·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因为这首诗风格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千古名篇广为传诵。
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此诗,并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据民国《平阳县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献载,林升大约生活在南宋绍兴至淳熙之间,善诗文。
他既然是平阳人,到底是今日的平阳哪里人?日前,因受托编写平阳·苍南姓氏通览文化稿,我对这首名诗的作者进行了查考。 查阅今日的平阳、苍南两县的林氏谱牒,据平阳八丈《林氏宗谱》(今日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谱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编修)载:“林升,字云友,梦屏,葬西程山,娶渡龙(今苍南灵溪镇)杨氏,生雄、熙。”林升系灵溪厦林迁始祖林时鸣四世孙。两宋绍兴前后儒士,谱中未注明其有无获取功名。而其子林雄,谱载为“宋绍兴廿七年(1157)武进士授承议大夫……娶钱仓时氏,生一子方大,娶游岐张氏,合葬小亭(今灵溪浦亭)”;林升孙即林方大,字正荣,宋景定三年(1262)武进士。再以林升为中心上溯:父仲美;祖清;曾祖时鸣;高祖岐;曾高祖萼九;曾高祖萼九兄芸八。芸八和萼九均系由福建长溪(今霞浦)赤岸迁至横阳亲仁乡荪湖里(今苍南繁枝林坳)的林嵩的嫡孙,林嵩是横阳林氏(包括今日平阳、苍南和泰顺林姓)的始迁祖,唐末大顺元年(890),由闽迁浙之横阳荪湖,唐元符进士,金州刺史,礼部尚书,现在平阳、苍南、泰顺三县直系嫡传约十万之众。 至此,我认为可以得出结论:《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系今日苍南县人,即原平阳县荪湖里人。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本地报纸和全国发行的《文学遗产》上曾刊文认为:林升系平阳人,并与南宋著名学者叶适的《水心文集》第六集第十二卷的一篇短文《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扯到一起,认定“林升卿”即林升。并说“叶称其为‘卿’,可见是叶的长辈或年长的朋友”等云云。 那么,“林升卿”是谁呢?
据乾隆年间当地林谱载,林升卿系晚林升三代的另外一个人,但也是林升房族里的同祖晚辈。升卿父三兄弟,与林升卿同辈的有亮卿、清卿、允卿、春卿、淳卿共6位“卿”。
叶适是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淳熙五年进士,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学、史学、政论及文学方面都很有成就,现不妨花些笔墨抄录其《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全文: 林君好学有文,贫不能葬其父,属余为之言。
余谢以母丧犹在殡,方图葬未克,不忍言也。
林君乃言:“吾先人葬大父时,乡先生林英伯为谋于江南故人叔材,亦得治墓葬。”不以为嫌,今其无可辞,余闻而伤之。士贫累世,命也。若死不得葬,乞于人而后葬,此贫之不可讳之极也,亦可以继世为之乎?何子遇之深也!虽然不可以讳此名而使其亲不得葬也,其往告之,当有见哀者。
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声的资料?
《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升,不是林声。
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他的作品《题临安邸》被纳入小学课本中。
林生的作品有哪些?
林生
宋代画家
林生,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杭州人。善芦雁及水禽,气格清绝,可并徐熙,在艾宣、张泾、宝觉之右。
本名
林升简
所处时代
宋孝宗淳熙年间
民族族群
汉人
主要作品
《海岳画史》
擅长写作方面
芦雁及水禽
林生,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杭州人。善芦雁及水禽,气格清绝,可并徐熙,在艾宣、张泾、宝觉之右,作有《海岳画史》。
请问<<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是?
作者:林升,跨北宋南宋两朝;作品为南宋时期所做。南宋迁都临安后,不思卧薪尝胆,终日歌舞升平,陶然于暂时的“太平盛世”。作者愤慨这种糜烂之风,遂有此作。
题临安邸宋叶绍翁?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不是叶绍翁的作品。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