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米芾书法作品代表作逃暑贴 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米芾晚年行书以意驭法,说《寒食帖》更接近于今天的创作,古人的书法经典作品在意境上。今人书法创作水平也许已经不输古人,在艺术感染力方面今人却远在古人之下,像《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那样结合着特殊社会背景和高超的艺术功力的经典佳作,《寒食帖》比三大行书中的另二部经典要逊色很多,而三大行书中的《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都是书家情之所至。王羲之...

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米芾晚年行书以意驭法,书无定法,随心所欲写心中之意境界。就以下二帖举例说明。

一,《吴江舟中诗卷》

这首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面上逆风行驶的船。雇了许多纤夫来拉,十分费力。所以纤夫们"百金尚嫌贱″,后来加了工钱就"一曳如风车",拉船的纤夫们以声助气,以气助力。"叫嗷如临战″。

《吴江舟中诗卷》,31.3X559.8厘米,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此帖老辣古朴,欹侧恣肆。

(米芾行书吴江舟中诗卷)

二,米芾《行书虹县诗卷》,墨迹纸本。曰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卷是他途经虹县时,写的自作七言诗书法作品。此帖运笔较快,枯中有润,沉着有力。

米芾谈他的学书经历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

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

我认为“天下三大行书中”,《寒食帖》更接近今天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怎么看?

在三大行书中,说《寒食帖》更接近于今天的创作,这种看法我很认同。

古人的书法经典作品在意境上,远胜于今人的书法创作,尽管在风格技法等技巧性方面,今人书法创作水平也许已经不输古人,但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在艺术感染力方面今人却远在古人之下。

因为文化背景的远去,像《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那样结合着特殊社会背景和高超的艺术功力的经典佳作,已经很难再出现。今人的书法创作,更多的是单纯技法的展示。这也是书法失去实用性,变成纯艺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东坡的书风以率真写意而著称。其自我评价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也成为他潇洒自然风格的标签。但以“无法、意趣、毋安排”而闻名天下的苏东坡,在书写《寒食帖》时,在点画、结字和章法上却多有造作之嫌。在率真、流畅、自然,以及书法意境方面,《寒食帖》比三大行书中的另二部经典要逊色很多。就像题主在问题中所说的那样,《寒食帖》书法,字里行间刻意安排的痕迹明显,有负东坡率真自然的美名,将其列入到三大行书之中,有“名至实归”之嫌。

而三大行书中的《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都是书家情之所至,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兰亭雅聚,好友畅叙幽情,兴致高昂之时,王羲之提笔挥洒出《兰亭序》。其书从头至尾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实属即兴之作,其书法造诣和水平功力于挥洒之间显现在一点一画之中,兴致意趣也在字里行间隐约可见。而颜真卿于悲愤之中所书就的《祭侄文稿》亦是情感压力的瞬间释放,其奋笔疾书,悲愤难耐的心情亦全然显现在潦草不堪的字迹中,其书法功力和真挚情感交织在一起,才书就这千古经典。

《寒食帖》精于安排,略显造作,虽技法、功力深厚精熟,但在艺术境界上与《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存在差距,虽仍不失为成功之作,但难以与前二部经典比肩,而成功作品与伟大作品的区别就是境界的不同。

古人的书法创作,与今人的书法创作在本质上的不同亦体现在此。

有人说在古代,没有书法创作的概念,说古人作书是实用为主,不会像现代人这样刻意搞什么书法创作,更不会在作书之前还先把字势章法这些东西先设计好,然后再写。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古人作书虽然形式上与今人有所不同,在落款与用印等方面也没有今人这么讲究,但在追求艺术欣赏性方面、在追求艺术表现力方面,本质上与今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古人作书讲究意在笔先,王羲之说: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颜真卿说:

“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王羲之与颜真卿都强调作书要先在心中“预想”,要“意在笔先”,这与今人搞书法创作时事先构思用笔、结字和章法的作法如出一辙。

宋代书法家米芾不但重视“预想”和“意在笔先”,对书写完的作品还会适时总结与反思,有时感觉不满意,还会反复重写。米芾在《中秋海岱诗》帖中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还会进行修改“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古人对书法创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古人书法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特点,有时出于实用书写的需要,在下笔时无暇构思细想。这一特点往往能使古人的书法更显自然,更少雕琢,也更容易出佳作经典。《兰亭序》与《祭侄文稿》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典范之作。

相比之下,苏轼在创作《寒食帖》时,虽也有以书法、文章表达内心苦闷思绪的渴求,但却过于注重对点画、结字技法的运用,过于注重章法上的安排。苏轼在《寒食帖》中表现出的注重技巧的作法与今人的书法创作特点有极为相似之处。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刻意安排,刻意为之,反而忽视了书写的率性自然。

《寒食帖》毫无疑问是经典之作,苏轼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才华也毋庸置疑,但书法家也是人,也会在创作时有各种想法,有时你对技巧方面的东西考虑过多,过于注重,其作品就会在情感表达与率真自然方面有所不足。而当你急于宣泄某种情感时,又会在技法与流畅性上有所欠缺,就像《祭侄文稿》里出现的多处的勾勾抹抹。

所以当我们看过了各种书法经典之后,总会回过头来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大加赞赏,因为它实在堪称是情感与技法完美结合的佳作。

搞书法创作,技法与功力的展现十分重要,这也是高水平作品必须要具备的核心要素之一,但若想作品在艺术境界上达到较高层次,则必须还要将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还要有“书贵自然”的艺术追求。秉持这种理念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是真正的好作品。这种理念也应为当代书家所推崇。

回答完毕。

米芾作品全集?

一、米芾的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二、米芾(1051至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是有宋以来至清灭亡,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吗?

米芾学童时初学颜体,后又学柳体和欧体,但唐人的这种楷书的法度似乎并不是他的性格所喜欢的,因此后来又学习时人周越和苏舜钦等。后来听从苏轼的劝告,开始学习晋人书法。米芾号称自己的字是“集古字”,他把前人各家一些觉得好的笔法,拿来用到自己的书法当中,可见米芾在书法上面用功颇深。

米芾对于二王的学习是得益于苏轼对他的指点,而二王当中米芾更推崇王献之,甚至对李世民扬羲之抑献之一直耿耿于怀,他曾经说:“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米芾一生追求天真自然的表现手段和平淡清古的艺术内涵,所以他经常指责别人的书作有“尘意”,指的是功名利禄之心在书作上的反映。跟米芾非常要好的,当时有个人叫薛绍彭,此人对二王的深入甚至超过米芾。但米芾与薛绍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米芾学王能深入而出自称一家,而薛绍彭是一头扎进去出不来了。所以从这点来说米芾并不是学二王最入神的人。或者说米芾是入其神而出其形。

南宋还有许多书家是学习二王的高手,然而与苏、米、黄相比,都是缺少自身风格的转变。元代的赵孟頫对二王的学习也十分了得,而且也是学完之后能自称一家。

米芾 书法 资料

赵孟頫:楷书有《胆巴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等。行草书有洛神赋、闲居赋、临兰亭序、兰亭十三拔、烟嶂叠嶂图诗、千字文等等。小楷也很多:汲黯传、道德经、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授衣帖、洛神赋十三行、鹅群帖、地黄汤帖 主要是尺牍信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阴符经、临兰亭序、倪宽赞 、枯树赋

张旭:郎官石柱记、古诗四帖、疾痛帖、肚痛帖、千字文、李清莲序、心经。。。。

黄庭坚:《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经伏波神祠诗》《狄梁公碑》《书赠李方叔真迹卷》《荆州帖》

米芾:蜀素帖、研山铭、虹县诗卷、多景楼诗册、苕溪诗卷、《乡石帖》 《虹县诗卷》 《三吴诗帖》 《吴江舟中诗》 《拜中岳命作》 《清和帖》 《岁丰帖》 《留简帖》 《临沂使君帖》 《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值雨帖》 《箧中帖》 《伯充帖》 《苕溪诗卷》 《竹前槐后诗卷》 《蜀素帖》 《逃暑帖》 《盛制帖》 《方圆庵记》 《珊瑚复官二帖》 《公议帖》 《彦和帖》 《吾友帖》 《苏太简参政帖》 《叔晦张季明李太师三帖》 《来戏帖》 《烝徒帖》 《中秋诗帖》 《秋暑憩多景楼帖》 《研山铭》 《韩马帖》 《戏成诗帖》 《淡墨秋山诗帖》 《穰侯出关诗帖》 《向乱帖》 《粮院帖》 《恶札帖》 《法华台诗帖》 《向太后挽词帖》 《焚香帖》 《惠柑帖》 《道林诗帖》 《提刑殿院帖》 《致伯修老兄尺牍》 晋纸帖》 《贺铸帖》 《丹阳帖》 《论草书帖》 《致伯充尺牍》 《甘露帖》 《真酥帖》 《政事帖》 《王略帖赞》 《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 《臈白帖》 《陈揽帖》 《紫金研帖》 《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自叙帖》 《建州帖》 《乐兄帖》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