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各种字体代表作品 最个性的古代字体是什么

1、颜体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2、柳体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778-865)地书法作品字的总称“3、赵体赵体是元代初期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

最个性的古代字体是什么?

1、颜体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2、柳体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778-865 )地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

3、赵体

赵体是元代初期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赵孟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4、欧体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

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5、瘦金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唐朝的薛曜是瘦金体之祖,薛曜书学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较褚书险劲,更纤细,他对褚书不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加以发挥,有所创造,亦成习气,为褚书末流。《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

石淙河摩崖题记,唐久视元年三月十九日刻,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二者的书者皆为薛曜,其书法瘦劲奇伟,被历代书家称为“瘦金体之祖”。薛曜的书法后被宋徽宗所习,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

5种字体分别寓意什么?

汉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5种主要字体,即人们俗称的:真、行、草、隶、篆。这5种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真书,又称正书,也称正楷、楷书。在真、行、草、隶、篆5种字体中,真书是产生最迟的一种,直至今天人们仍在使用它。真书的出现,是在汉代隶书和草书使用阶段开始产生的。它的优点:一是方便书写,简省改变了隶书的波磔;二是匡正了草书的无固定标准、结构不严密的弱点。总之,真书在汉代末期出现时,就逐步舍弃了篆书与隶书的环转笔势。它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易认易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就成了书写的楷模,所以又称做楷书。由于真书的应用范围广泛,书写时可大可小,又有小楷、中楷、大楷、榜书等不同的功用和称呼。

行书,是一种处在真书和草书之间

请分别介绍一下书法的几种字体/行书?

书法五大字体楷,篆,行。草。隶。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篆书是最有内涵的,同样写起来也是最难的。一幅名家的篆书作品,挂在墙上是,它是在动的。它起源很早,在书写的更迭之中,逐渐被人舍弃,但它依然用哪种深邃的内涵,灵动的线条表达古典的美,内心的美。

隶书——内心的思想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篆书字体、楷书字体、隶书字体、行书字体、草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1、篆书字体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楷书字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3、隶书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4、行书字体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5、草书字体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拓展资料:

著名书法家

1、秦汉

李斯、张芝、篆书、汉隶、皇象、蔡邕、石门颂、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秦诏量铭文、莱子侯刻石、天发神谶碑、阳陵虎符

2、两晋

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索靖、王珣、陆机

3、隋唐五代

冯承素、张旭、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阳冰、贺知章、怀素、李邕、智永、徐浩、柳公权、杨凝式、董美人墓志

4、宋辽金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蔡京、朱熹、欧阳修、李建中、林逋、薛绍彭、张即之、吴琚、白玉蟾

5、元代

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欧阳玄、危素、虞集、赵期颐、倪瓒、饶介、张雨、杨维桢、邓文原

6、明代

董其昌、解缙、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陈淳、王宠、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徐渭、张瑞图

7、清代

傅山、金农、邓石如、蒲华、黄慎、郑簠、石涛、赵之谦、吴熙载、姚鼐、姚文田、宋曹、查士标、杨守敬、万经、巴慰祖、翁同龢、沈曾植、吴大徵、汪士慎、李鳝、梁巘、莫友芝、刘墉、郑板桥

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在篆书之后,是一种非常优美的书体。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隶书有着自己独有的思想性,用柔美的笔画,严谨的章法,严肃但不死板,方直但不生硬。有思想,有内涵。

草书——缠绵的意境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草书是中国书体简化的极端,有着极强的艺术价值。

行书——速度的轨迹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以宋代的最为著名,有米芾、苏轼、蔡襄黄庭坚等。行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书的出现是书写简化,以及速度加快的结果。

楷书——方正的柔美

楷书,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是我国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种书体。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著名书家有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楷书一般作为入门书体,其上可追篆隶,下可及行草,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拓展资料: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篆书字体、楷书字体、隶书字体、行书字体、草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五大字体的特点及口诀?

五种书体特点,如下:

一,楷书书法口诀

汉字楷模是真书,端庄美观价值高。

形体方正有魅力,结构严谨多精巧。

笔画规范讲变化,阴阳笔法结合好。

起收有序要利索,笔笔分明忌潦草。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二、行书书法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行书字体最多姿 用笔八法需记清

横平竖直重心稳 疏密匀称结构精

点画呼应贵活泼 穿插揖让要有情

项背分明多变化 运笔轻盈忌僵硬

三、草书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四、魏体口诀

魏碑书体真美观 刚柔并济楷隶兼

笔画稳健多雍容 结字奇伟要有变

入笔收笔应遒劲 捺画压笔最关键

隶意楷法掌握好 雄浑质朴贵自然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五、隶书书法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汉隶无师可自通 首先学会用中锋

蚕头雁尾笔画美 内紧外松结构精

雁不双飞须注意 蚕无二设要记清

距宽行窄字宜扁 笔要圆粗墨要浓

五种最为典型的字体?

1、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宰相李斯推行“书同文”政策,来统一全国文字,李斯废除了其它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把秦国使用的大篆籀文进行简化,并结合明间文字的简体,俗体加以整合规范,形成了统一的文字书写格式—小篆体。

2、隶书:隶书始于秦朝,在汉魏时期较为成熟并广泛通用,他被称作“隶书”“古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小篆字体书写比较繁琐,人们把小篆匀圆的线条改为平竖方正的笔画,以此来提高书写速度,便于推广。

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朝,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隶书的一种演变,书写时结构简省而不失梗概,减少了隶书的中规中矩,起笔奔放,笔画连绵。唐朝以后,草书逐渐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尤其是狂草的出现,使草书本身的传递信息作用大幅减退,更多地被人们以艺术品眼光来看待。

4、楷书:也称正楷,真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字体更加简化,字形由扁体改为方体。《辞海》中的解释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工整,是在汉末八分书(见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新书体。这种书体在三国时以通行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隋唐以后真书在书法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作如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真书一直作为正体字沿用至今。

5、行书:行书是结合楷书的字体方正,草书的洒脱大气两大优点而成。在书写时,弥补了草书的难以辨认和楷书的速度缓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