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锦鸡图作者是谁?
芙蓉锦鸡图作者:赵佶
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高俅,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专注于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
靖康之耻,宋徽宗究竟有多惨?
其实,宋徽宗赵佶在金国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谈不上有多惨,真正惨的是那些被抓的大臣及他的妃嫔们,还有北宋的老百姓,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受害者,宋徽宗受此劫难完全是咎由自取。
徽宗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被封为端王,他从小就浑身都充满了艺术细胞,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酷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尤其是书画方面那是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
赵佶出身皇室,成天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属于那种纨绔子弟、花花公子类型的,古代的风流才子都是那个德行的,他本来是与皇位无缘的,但由于宋哲宗赵煦死后无人接班,在向太后等人的坚持下,把对政治毫无兴趣的赵佶推上了高位。
赵佶喜欢的是笔杆子家和美女,这样的外行做皇帝,那能好到哪儿去,俗话说“玩物丧志”,赵佶一向追求奢靡,毫无治国之能力,因而造成政治腐败,外交无力,自然是祸国殃民。
徽宗赵佶受骗与金国联合灭了辽国,金国逐渐壮大起来,时常南下惊扰宋朝,公元1126年金军渡过黄河,徽宗审时度势,认为宋朝坚持不了多久,他不想做亡国之君留下千古骂名,于是急急忙忙的禅位给儿子赵桓,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公元1127年3月,金军攻陷东京汴梁,宋徽宗父子成为了阶下囚,连同皇室成员、后宫妃嫔及子女加上朝臣共3000 多人被金军押回金国,汴梁城也被洗劫一空,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北上,他们遭受了非人的虐待,金军对他们非打即骂,特别是徽宗父子的妻女更是惨烈,都成为进军的发泄工具,随军“慰安妇”,他们当中许多人不堪受辱,有的当场自尽身亡,总之一路上死伤无数。
徽宗父子有着超强的求生能力,宁辱不死,苟且偷生,他们一行人被带到了经过都城会宁府,金国对他们自然是要进行一番羞辱,徽宗被封为“丧德公”,他们还要穿上金人的服饰,头缠白布,身披羊皮,裸露上体,到金人的宗庙行“牵羊礼”,祭拜金人的祖先,堂堂的大宋皇帝祭拜金人的宗庙,这样的耻辱徽宗也欣然接受了,毫无怨言。
虽然受尽屈辱,但这也改变不了徽宗他喜爱的书画生活和生儿育女,徽宗作为宋朝的皇帝,那可是金国要挟南宋的一张王牌,金国还是给予徽宗享受较高的待遇,他们把徽宗送到黑龙江境内的五国城,并且划给他四十五顷土地,让他的妃嫔及大臣们侍候着他,徽宗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地主,每天同样是大鱼大肉美酒佳肴,悠哉游哉,仿佛在这里养老。
徽宗在这里安享晚年,渐渐的他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又找回了写诗作画的灵感,萌发了创作的源泉,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与此同时,他还不忘造人计划,在那样的环境下,徽宗还生下了八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可谓是高产。
徽宗作为古代杰出的知识分子,在艺术上造诣颇深,但作为皇帝,统治国家可谓是一塌糊涂,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他客死他乡完全是罪有应得。
宋徽宗做过“道宗皇帝”吗?
宋徽宗事实上没有做过“道宗皇帝”。
2009年第三期《百家讲坛》(红版)载有《汉武帝:将长生不老进行到底》一文,文中说宋徽宗把自己封为了“道宗皇帝”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宋徽宗从没有做过“道宗皇帝”。
其实,作者是想强调宋徽宗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崇信道教一事。有宋一朝,皇帝崇道者的确不少,其中以宋徽宗赵佶和宋真宗赵恒为最。
据说,宋徽宗即位初期,皇子并不算多,为此他一直闷闷不乐。一个名叫刘混康的道士说:“京城的东北角有问题,如果能把那里垫高,皇帝将会诞生更多的皇子;而若能把那里改建成为一片园林,那国家就将会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这显然是刘混康的无稽之谈,但宋徽宗却仿佛被洗脑了一般,对其言听计从。
而巧合的是,自从京城东北方向动土之后,后宫妃嫔果然屡屡诞育皇子。从此,整个北宋朝廷便为仙道怪气所笼罩,宋徽宗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崇道狂潮。崇道的宋徽宗生前曾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或“道君皇帝”,而不是所谓的“道宗皇帝”,或许这才是《汉武帝:将长生不老进行到底》一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正确意思。
宋徽宗这个人怎么样?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1]在位期间,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贯、梁师成、汪伯彦、朱勔、李邦彦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
赵佶本未必有机会继承大统,宋哲宗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弟以大宁郡王赵佖最长,惜患有眼疾不能继位,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赵佶继承大统。宰相章惇当时反对赵佶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赵佶继位,故赵佶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赵佶在位期间,“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尊号“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民变。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
赵佶继位的时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认为其轻佻不可以治国,但向太后力荐,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 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后又被迁到五国城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都城绍兴,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两浙,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名曰永固陵。
《梦华录》里的宋朝园林,藏着古人多少春天的记忆?
纵观中国园林史,发展至宋代,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庭院的内容形式也趋于稳定,这一点在近日热播的古装剧《梦华录》中也得以充分体现。新华网思客与“人文清华”联合策划“宋朝文化那些事儿”系列,本期特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解析宋朝园林艺术之美。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一句台词脍炙人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宋朝人应该对这句话最有共鸣——因为他们的很多春天,都是在园林中度过的。北宋时期,中国造园艺术的中心不是江南地区,而是位处中原的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东京梦华录》说“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范围之内找不到一块空闲寂静的地段,春天到来的时候,“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城内居民竞相出游,从城南到城北,皇家御苑、私家园林、佛寺园林、道观园林、官署园林和名胜风景区鳞次栉比,亭台楼榭、画桥流水美不胜收,令游者沉迷其中,乐而忘返。宋代皇家园林的数量不及秦汉隋唐那样多,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景物的细致程度则明显超过前代,其中最精雅的是徽宗政和年间所营的艮岳。艮岳位于开封城东北部,三面均以人工叠造的大假山围合,中央辟两个方形水池,另有曲折的河流和小池蜿蜒其间,山上堆叠来自江南和其他地区的奇石,雄峻险怪,瑰丽灵秀,千姿百态。此外,大内后苑、延福宫、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等也各有佳致。宋徽宗绘《艮岳祥龙石图》 作者供图每年三月上旬,金明池、琼林苑和玉津园都向广大市民开放,是宫禁森严的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特例。皇帝与群臣在金明池水心殿大开筵席,水面上有龙舟比赛和彩船表演,东岸可以钓鱼,还在几座园林的空地上搭置临时帐幕,充斥各种演艺、杂耍、赌博以及饮食、古玩、百货,热闹之极。北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 作者供图西京洛阳本是前朝故都,宋代降为陪都,私家造园的风气比开封更盛,号称天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写过一篇《洛阳名园记》,记述了洛阳最有名的十九处园林,其中包括开国宰相赵普的宅园、仁宗时期宰相富弼的宅园、名臣司马光的独乐园、节度使苗授之的宅园以及环溪、湖园等名园。这些园林一般建筑数量不多,假山以土山为主,常以水池为中心,更多以各种花卉以及松柏、竹林等植物景观见长。诸园虽然大多属于官僚阶层,却表现出强烈的文人气质,而且可以接待外来游客。洛阳名园中最受人称道的是司马光的独乐园。这座园林以“独乐”为主题,设有读书堂、弄水轩、种竹斋、见山台等七处景致,分别与主人仰慕的七位古代先贤一一对应,反映了深刻的哲理和通达的人生态度,被后世视作文臣园林的典范。另一座湖园以大面积的湖池为中心,水中堆大岛百花洲,湖北建四并堂,以示同时并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大优点。明代仇英《独乐园图》中的读书堂 作者供图洛阳的水土条件极好,非常宜于培植花木。春日百花齐放,以牡丹最为明艳,洛阳人对之异常珍爱,甚至以单独的“花”字作为牡丹的专称。三四月间,全城市民无论男女、老幼、贫富,都喜欢在头上簪一支花,然后去逛各处园子。一般进入私家园林,需要给看门人一点“茶汤钱”——这也许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公园门票。高官魏仁浦的宅园在池中小岛上秘密培育出牡丹名品“魏紫”,轻易不让人看见,游者交纳十几钱之后才能乘船前往观赏。独乐园的园丁名叫吕直,得了十几贯钱,不愿私吞,主动在园林增建了一座井亭。文人更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雅集,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活动尤其频繁,特别是立春、二月十二日花朝、三月初三上巳、清明这几天,往往要在园中赏花、宴饮、吟诗,兴致勃发。我们熟悉的很多宋人诗词,都是春日游园时所作,比如“满园春色管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洛阳相望尽名园,墙外花胜墙里看”。宋代最著名的文人雅集当属潞国公文彦博留守洛阳时筹办的耆英会,邀请年高德劭的退休官员在各大名园轮流宴集,诸老大多年过七十,须发皆白,与秾丽娇美的牡丹花相互映衬,传为佳话。靖康之变后,屡遭兵火的两京沦于残破,被金人所占,所有名园均成废墟。宋朝的疆域退缩到南方的半壁江山,临安(杭州)、平江(苏州)、吴兴(湖州)、扬州崛起为新一代园林名城,景致更趋于婉约秀美,对元明清三代的造园风尚影响深远。南宋时期,春日游园的风俗依然延续。临安皇宫由内司在后苑中主办赏花盛典,亭榭花木装点一新,锦帘绡幕、器玩盆窠、珍禽异物四处陈列,还让小太监扮作伙计,开设店铺,售卖各种瓷器、玩具、首饰、龙船、饮食,只是不再与民同享。高官显宦各拥私园,热衷于在花丛中聚会畅饮。老百姓们主要以西湖、虎丘等兼具园林属性的名胜风景区为游览地,同样没有辜负大好春光。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作者供图再美好的春天,也终将逝去。时隔数百年,宋代园林的雅韵恍若一场春梦,早已随风而逝,却又凭借少量遗迹、名画和《东京梦华录》《如梦令》之类的文字,给后世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其情其景,令人无比神往。(作者: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