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牌子曲类说唱的有哪些剧种?
属于牌子曲类说唱的是四川清音。四川清音用四川方言演唱。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有八个大调、一百余支小调,唱段两百多支。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为琵琶、竹鼓、檀板等。
早期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坐着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代表作品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等。
四川清音的吸收源泉非常广阔,吸收的对象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曲本和音乐上。历来曾吸收过许多地方戏曲(主要是川剧)、曲艺以及古今南北的各种民歌小曲等。
四川清音在其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地方文化及风俗的影响,不仅演唱风格(曲调、语音等)发生了一些变异,连称谓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除一些省区仍称“清音”外,则出现了“调子”“小调”“曲子”、“小唱”以及按伴奏乐器而称“唱琵琶”“唱月琴”(或直呼为“琵琶”“月琴”),或按艺人组合形式而叫做“唱海湖"、“海湖班”等称谓。这些名称在它传人四川时统统带入,形成了四川曲艺曲种中唯“清音”有多种名称的现象
各地方戏的剧种分别是什么?
越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湘剧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戏曲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末年,学者刘埙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在当时是指“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在戏曲艺术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在舞台上需要由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主要的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京剧、川剧、闽剧的代表剧目有哪些?
【京剧经典】
1、霸王别姬(折子戏); 2、白蛇传.断桥(旦角折子戏); 3、定军山(折子戏); 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 5、借东风(折子戏); 6、金玉奴.洞房(旦角折子戏); 7、京空城计(折子戏); 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 9、女起解(旦角折子戏); 10、让徐州(折子戏); 11、三堂会审(全剧); 12、失子惊风(旦角折子戏); 13、艘孤救孤(折子戏); 14、文昭关(折子戏); 15、西施(全剧 选场 01-——02); 16、徐策跑城(折子戏); 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折子戏)。
川剧
【剧目】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闽剧
《双钉判》、《状元拜塔》、《女运骸》、《长亭别》、《柳荫记》、《玉堂春》《双封侯》、《卖画》、《递柬》、《桃花村》《双救架》、《双状元》、《赠宝塔》、《赠宝钗》、《赠白扇》、《金印会》、《种葵花》、《料柯山》、《卧龙岗》、《三官堂》、《鸳鸯帕》等。
二十世纪20年代,闽剧进入了多声腔剧种的成熟期,以郑奕奏为代表的"郑派艺术",是闽剧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郑奕奏在短短的几年间,先后成功地塑造了《新茶花》里的新茶花,《孤儿血》里的张桃珠,《百蝶香柴扇》里的林英姐,《黛玉葬花》里的林黛玉,《紫玉钗》里的霍小玉,《孟姜女》里的孟姜女,《秦香莲》里的秦香莲,《杜十娘》里的杜十娘,《钗头凤》里的唐婉,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万花莲船》、《邱丽玉》、《秋兰送饭》、《蔡松坡》、《救国救民》、《浪子魂》、《箱尸案》等上百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女性悲剧形象。他演唱的闽剧"逗腔"韵味悠长,缠绵悱恻,20-30年代就被百代、联声等几家全国有名的唱片社灌制成唱片,流传海内外,被誉为"闽剧泰斗"、"福建梅兰芳"。
80年代以后,闽剧新创作的剧目不断涌现,出现了诸如《洪武鞭侯》、《魂断燕山》、《曲判记》、《林则徐充军》、《天鹅宴》、《丹青魂》等一批题材新、主题高、立意深、结构巧、剧情妙的佳作。其中《天鹅宴》、《丹青魂》荣获全国剧本创作最高奖-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
请写出我国三种戏剧剧种的名称及其代表作?
先给你所有的剧种吧: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碗碗腔、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罗罗腔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辽西木偶戏
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郃阳提线木偶戏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环县道情皮影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
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滑稽戏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宜黄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大腔戏、四平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花朝戏、陆丰皮影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
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
重庆——川剧、梁山灯戏
其中比较著名的剧种的代表作:
京剧:梅派是《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程派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文姬归汉》、《六月雪》、《春闺梦》等等;尚派代表作有《昭君出塞》、《失子惊风》。荀派的代表作是《红娘》、《霍小玉》、《杜十娘》、《桃花村》等等;后起之秀张派代表作是《秦香莲》、《望江亭》、《状元媒》。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
昆曲:《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
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孔雀东南飞》
川剧:川剧: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
中国的八大剧种是哪八种?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近三百个剧种,“中华之声——2006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主要选了以下八大剧种——
1、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2、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3、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4、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6、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7、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昆剧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8、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参见:http://info.guqu.net/xiquzhishi/3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