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吴晗的代表作品有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和吴晗(明史专家),哪个更牛B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和吴晗(明史专家),就选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著作,《历史的镜子》是吴晗先生自编的一本历史杂文集,深刻表达了吴晗先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照。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明朝那...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和吴晗(明史专家),哪个更牛B?

一个是小说形式说解,一个是依书直说。 《明朝那些事儿》堪称通俗版的《明史纪事本末》。

如果是兴趣爱好,就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语言风趣,情节生动,有史实,也有作者的思考,非常不错。

如果做学术研究的话,不嫌历史枯燥的,就选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著作,严谨求实。

历史的镜子创作?

《历史的镜子》是吴晗先生自编的一本历史杂文集,1946年由生活书店首次出版。

《历史的镜子》为吴晗的代表作,其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文化等方面,撷取历史细节,论述兴衰得失,深刻表达了吴晗先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照。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限制权力、根除腐败、民主政治等众多现实问题,不管是对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本版《历史的镜子》为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

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吕思勉(1884一1957),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常州人,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四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本书虽然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精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为此,他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的历史入门书。所谓"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O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此书也是其中最权威最完整的一部。

想了解明朝,《吴晗讲明史》和《明朝那些事》选哪本好呢?

《明朝那些事儿》堪称通俗版的《明史纪事本末》,如果想先培养对明史的兴趣,这是一套不错的入门书,看完之后可以对明朝的政治军事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我不认为《明朝那些事儿》是小说,但我觉得也不能将其视为完全的正史,虽然当年明月确实是向这个方向去努力的。但在我看来,《明朝那些事儿》还是过于美化大明了。

如果真的想研究明史,即使是玩票性质的,只看《明朝那些事儿》也显然是不够的。

吴晗是明史专家,其著作尤其是《朱元璋传》是明史研究的名著,不可不读。

此外,明史著作其实有很多,断代史方面,孟森的《明史讲义》具有开拓性质,至今在明史领域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不过语言偏文言,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

而南炳文、汤纲所著的《明史》应当是目前最好的明朝断代史著作。

如果古文功底好的话,可以直接阅读《明史》《明史纪事本末》,不要听网上的人乱说什么清朝通过《明史》摸黑明朝,《明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良史。

要了解明朝,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已是经典和必读书目,不过要想详细的了解明朝中后期的历史,我觉得韦庆远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可能更好。

《暮日耀光》一书中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至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居正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最后,如果要想了解明朝的结局――南明,建议阅读顾诚的《南明史》,写南明,我觉得至今无出其右。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蔡元培 郭沫若 冯友兰 周作人 黄侃 蔡元培 傅斯年 章太炎 沈从文 郁达夫 钱玄同 陶希圣 茅盾 冰心 朱光潜 朱自清 徐志摩 陈寅恪 顾颉刚 可桢沈 吴晗 郑振铎 叶公超 马君武 马寅初 傅雷 陶行知 章士钊 俞平伯 刘半农 梁实秋 沈士远 鲁迅 丰子恺 林语堂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或者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人物。

主要是为一种文化改良运动,因此众多成就 都集中在教育体制改革之上,参与人物主要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并对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和封建思想进行批评,以为社会新思想和新的主义的传播除去思想上的瓶颈,当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也大大得益于此次运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