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代表作品?
《赤壁赋》《江城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在谪守黄州的时候都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词作?
王安石罢相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经过几个月的折磨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搁笔,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明月当空,带着朦胧的醉意骑马而行。
溪桥下,清溪辽阔的流过旷野。
白色的骏马急于归去嘶鸣不止!
我却已不胜酒力,等不及卸下马鞍鞯。
想马上就醉眠于芳草之上,只得和马儿商量。
你看这一溪风月多么可爱,
怎忍心踏碎那水上皎洁的月光。
就让我以鞍作枕,斜卧绿杨桥上少休片刻吧。
谁知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
直睡到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
这首西江月寄情山水的词,就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词前有序: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结尾更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词人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黄庭坚评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大部分经典作品,大部分出自黄州的四年。虽然被贬到荒无人烟的黄州,但苏东坡从来都是一个乐天派,一个善于将无趣化成有趣的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直是他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就像他在《初到黄州》所写的一样。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虽然因谋生糊口而做官,也因口快笔锐而获罪,想来实在荒唐。但是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一到此地就闻到了鱼儿鲜美的味道,望着满山的竹林,我似乎都尝到了竹笋的甘美。
苏轼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赋作品选列: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结合传统文化,简述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的认识?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时值王安石推行新法.
苏轼因直谏得罪了安石,遂被请出朝廷.在外期间,因心怀不平,常以诗论讽,又引起小人的讪谤,被捕入狱.安石欲置以死地.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升为翰林学士,但终以才高言直,为权臣所忌恨,历贬至惠州、琼州、杭州等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年)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
苏轼的代表作品介绍: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各时期代表作有哪些?标注具体时期?
一、入仕之初。《和子由渑池怀旧》,作于嘉祐六年(1061)苏轼赴凤翔上任路过渑池时。 二、诗案前的平静期。《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杭州通判任上;《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作于熙宁八年(1075)密州知州任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熙宁九年(1076)密州知州任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作于元丰二年(1079)湖州知州任上。
三、贬谪黄州。《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作于元丰三年(1080)寓居黄州定惠院期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元丰五年(1082)黄州城外出行遇雨时;《念奴娇》(大江东去)、《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均作于元丰五年(1082)黄州游赤壁时。
四、入京重用。《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答张文潜县丞书》,作于元丰八年(1085)在汴京中书舍人任上。
五、流放生涯。《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作于绍圣三年(1096)贬居惠州期间侍妾朝云去逝后;《试笔自书》和《书上元夜游》,均作于元符二年(1099)贬居海南儋州期间。
六、晚年。《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于元符三年(1100)自海岛北返大陆渡琼州海峡时;《答谢民师书》,作于元符三年(1100)苏轼去逝前一年。
扩展资料: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