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写作背景?
艾芜(1904-1992),中国现代小说家。原名汤道耕,曾用笔名刘明、吴爱吾、魏良、乔城等。四川新繁县人。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做过小学教师、报馆校对和编辑。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建国后当选为中国文学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品集共四十余种。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夜景》、《秋收》、《夜归》;中篇《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长篇《丰饶的原野》、《山野》、《百炼成钢》;散文集《漂泊杂记》、《缅甸小景》;理论著作《文学手册》;论文集《浪花集》等。
缅甸的传统艺术有哪些?
9世纪的唐朝时期,骠国王曾派遣了30多名艺人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20多种乐器,十几种乐曲,在首都长安举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诗人白居易作诗《骠国乐》加以记载:“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说明古代缅甸音乐舞蹈艺术的繁荣和独特。
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中南部则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较深。缅甸的古典戏剧、舞蹈大都选材自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古典音乐中也都具有独特的“味”的讲究。但是缅甸音乐舞蹈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缅甸人喜爱自然、纯朴的民族唱法,常常采用轻声吟唱的方式,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或称“凤首箜篌”,造型十分华美,演奏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弯琴的音乐特点、音色影响了缅甸整体器乐风格。除了弯琴外,编鼓乐队也是缅甸乐器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演奏形式,编鼓乐队包括了围锣、芒锣、钹、木梆子、唢呐、笛子等。演奏的音乐多为具有缅甸特色的曲子,也经常用于大型演奏。
缅甸舞蹈同样历史悠久。按民间传统,举行布施、庙会等佛教仪式活动中也伴以舞蹈表演或群众性的歌舞活动。舞蹈随着宗教的普及而得到流传并不断发展。另外,舞蹈和戏剧有着很多联系。
缅甸戏起源于古代拜神敬佛的活动,如蒲甘佛塔壁砖上刻面的表演戏剧的图案。缅甸傀儡戏、古典戏剧及阿迎舞等古典艺术中,除一部分是由流行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剧发展而来的以外,另一部分是18世纪从暹罗传入缅甸的官廷剧经再创作而形成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
阿迎舞原是来自宫廷的一种歌舞表演。近百年来流传于民间,发展成一种以女子独舞为主,配有男丑角插科打诨的说唱舞蹈。阿迎舞无固定剧情,内容灵活自由,演出短小精悍,颇受群众欢迎,是民间红白喜事及各种喜庆活动中最常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独立后,缅甸历届政府曾授予优秀舞蹈艺人以“著名艺术家”称号。20世纪50年代先后在仰光、曼德勒成立了歌舞学校,如缅甸艺术大学,专门培养现代缅甸舞蹈人才。
乔治奥威尔写作风格主要有什么特点?
既然题主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本奥威尔(误)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吧。
关于“本人曾说过反对为文学人而写的文学作品 ”实际上奥威尔的作品本来就是写给人民看的,并非像一般文人雅士一样追求什么美啊,浪漫啊,英雄主义啊之类的。而是给你讲故事,讲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故事,这一点造就了奥威尔作品的地位。而且奥威尔作品的也有特点分类,首先是政治色彩是否浓厚。政治色彩不太明显的比较少,如《巴黎伦敦落魄记》,政治色彩浓重的就多了,可以说政治色彩又是奥威尔文学的一个标签。如《1984》, 《缅甸岁月》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动物庄园》等。其中又有寓言(实际上是预言)和纪实之分。寓言诸如《1984》和《动物庄园》,纪实如写自己缅甸当警察时的经历的《缅甸岁月》,源自参加西班牙内战经历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去维冈码头之路》。 总之奥威尔的作品寓言也好,写实也罢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同时又如老生常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的作品里都有对其描写现象的深入评析,以此警醒世人。所以说反对为文学人而写的文学作品。 关于 “有不少文学家也都挺反感他说他的作品文学性差,迷茫”说实话我除了反感以外承认上述所有观点。首先说“文学性差,迷茫”。奥威尔作品基本上可谓“散文”,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叙述喜欢打破连贯性。最典型的的是长篇插入议论内容,如《1984》里插入的《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光是名字就烧脑,但是你又不得不停下来读它,因为剧情相关。所以有评论家不客气地质疑他:“你干嘛要塞进这些东西?把原来很不错的书变成了低级的新闻报道。”他的这种写作风格也被评为新闻体(journalism),在不少人眼里是文学大忌,用了这种风格,文学性不用说。但奥威尔的作品在我们看来之所以那么有趣,也就是得益于这种“新闻体”能充分反映现实的功效,也就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深刻思想或黑色幽默都是因为其风格偏向反映现实,而非所谓文学性。摘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一段:(前面的情节是:奥威尔参加马统工党民兵,并在一次战役中进攻一个堡垒,在冲锋时一个法西斯敌军忽然跳了起来)“他没戴帽子,双手紧抓披在肩上的毯子,身上什么衣服都没穿......我攥紧枪托的握持部,并向那个男子的背部刺去。他刚好在我攻击距离外的一点点。再刺一次,他仍在我攻击距离外的一点点。我就这样追了他好远。”如这个情节,让我们有感触的正是因为奥威尔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写出了一个令人发笑的事实。这种对于选取叙述素材的敏锐之外又加上深刻的评论就形成了“没有文学性”的奥威尔风格,这种风格的优点远大于其缺点,所以时至今日奥威尔文学长盛不衰。2.再说“反感”,大概是由于其作品不入时而引起的。 不入时就由于政治和文学界两方面。政治上奥威尔是一个左翼的社会主义者(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而不是苏联政府之流),其政治观点在西方肯定会受到排斥。再说奥威尔这种敢于在文学作品中融入大量政治内容的作者自然不会为当时文学界所容。当时文学家大部分谈政色变,耻于将政治与文学混为一谈,并自以为保证了文学的纯洁性,但这种“纯洁”却不能反映人民的政治利益。奥威尔敢于批判时政,如他自己所言是“为政治而写作”,这样的态度肯定会受到误解甚至攻击,被认为是政治枪手。不过今天我们看奥威尔的作品不难看到他政治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醒世,无论《1984》好,《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罢都是为了让人民明白极权主义的黑暗,并警醒世人逃避不是办法,而要起来改变政治现状。所以奥威尔由于与当时部分主流文学家观点相悖而受到他们“反感” 综上可以评价:奥威尔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政论家,是人民的作家。他的政治寓言和纪实小说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跨越大半个世纪而经久不衰。他的作品从不是象牙塔中文人雅士的空洞作品,而是反映现实,批判社会,鼓舞人民的伟大政治寓言,历史最终证明了他是我们超越时光的朋友和导师!在缅甸建国的小说?
这本小说就是:《一支黄金雇佣兵的崛起之华夏佣兵》作者:抽烟的红河
从多视角讲述一支黄金雇佣兵的崛起之路,退役中国军人在海外组建华夏佣兵,征战非洲,积累财富,并得到以中国第一大富豪肖军为首的富豪军团的财力支持,在金三角建立一个强大的金三角帝国。在全新的金三角帝国中,年轻的奠基者们利用我华夏民族智慧精心缔造一个旨在拥护我华夏民族...
姓敏的名人?
敏彦文,当代回族诗人。1967年生于甘肃甘南州临潭县卓洛乡,199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时代因组织诗歌社团和文学活动而成为全国大学生诗坛知名人物,入选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诗歌风云榜。
至今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630多篇 (首),120余万字,入选重要文学选本,获全国及省级文学专业奖(文艺评论奖)。出版诗集《相知的鸟》、散文集《生命的夜露》、《在信仰的草尖》、文学评论集《甘南文学夜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