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朝代的顺序表?
1、夏商周:出现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
2、秦朝:在秦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统一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演变而来。
后来由于篆法苛刻,书写不便,隶书开始出现。
3、西汉:在西汉时期,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4、东汉:东汉时期,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碑刻上的汉隶,字型方正,法度谨严。在东汉时期隶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汉代时期草书诞生,创兴草书,也成为汉代书法的标志,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5、魏晋南北朝:
在三国时期,隶书开始逐渐没落,进而演变出了楷书。
在两晋时期,行书最为盛行,当时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时期,以碑刻为主,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
6、隋朝:正式完成楷书的形式。
7、唐朝: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在唐朝时期发展进入了一片新天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东汉的字体是什么字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
东汉流行的字体是隶书,代表人物是蔡邕,其代表作是《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尊卑等级很严的古时宫廷,是怎样规定本朝及属国的文书字体篆楷行草章魏隶的应用要求的?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要求确实挺高,专业性很强
商朝、商朝、周朝文字还没有普及,用于祭祀的龟甲上刻的叫“甲骨文”,青铜器上雕刻的叫金文;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废除了各国文字,选用了简单明了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替代各国繁多的字体。
汉代就渐渐摒弃了秦代的小篆,采用了隶书,东汉时期除了隶书,有了楷书的起源。钟会的父亲钟繇发明了真书,就是楷书的前身,汉子发展趋于完善。晋代盛行行书,介于隶书的简单随意和楷书的工整中的一种字体,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
宋代也是在行书和楷书改进下,宋徽宗、秦桧这些人人品不怎么样,书法还是不错的。瘦金体是宋代改进的行书体裁,也就是输入法中的宋体,汉字完全成型。除去清朝局域使用过女真文,元朝使用过蒙古语,其余的都是汉语,和现在没有大的区别。
汉字进化史?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 “汉字七体”。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是:商代之前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为成熟期。此后出现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楷书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被美术化成为「宋体字」,后有模仿宋体字而来的仿宋体,大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用字体。
汉字演化各阶段的特点:
1、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他们都学什么书法?难道只有楷书吗?
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他们都学什么书法?难道只有楷书吗?
书为六艺,读书学习,首先要学会识字,识字离不开写字。
学什么字,写什么字,要看当时的官方通行文字来决定。就象我们现在学习书写的是简体楷书一样,它是我们必须学习认识的书体。那么各个朝代的人都写什么字体呢?
周代的官方文字是大篆,大篆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各诸侯国和周王朝的人各自按本国的官方文字书写。到了秦始皇时期,文字发生了巨变,他统一了文字,由原来的周王朝的籀书和其他诸侯国的大篆统一成小篆。这时的人学习书写的字体是小篆。紧接着又产生了隶书,隶书和小篆并行,是秦代人的书写书体。
进入汉代以后,隶书成为了汉代的官方唯一文字。整个东西汉的读书人,他们书写的文字是隶书。在汉代,先后产生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隶书仍然是汉代读书人的必学字体。他们可以写隶书以外的其它书体,但不是学校所教。也不能用隶书以外的字体去写公文。更不能用草书去写奏折。
六朝时期的文字,是中国书法的发展高峰,各种书体都已经发展建全。但是这一时期社会局势十分动荡,楷书和隶书并存,是当时的官方书体。北方以隶书为主,南方以楷书为主。私人间的书写则非常丰富。行书,行草书是他们最喜欢的书体。
唐代以后,楷书作为官方通行文字的地位确立起来,一直到现在,楷书再也没有被动摇。它是读书人识字写字的根基。楷书为唐代以后学校教习的唯一官方字体。其它字体可以写,但在官方文书中,楷书是最主要的文字,隶书也可以,除此以外,其它书体只能用于非官方文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