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画顶峰时期?
在当今书画市场,齐白石的书画无疑是非常受欢迎的。作为20世纪在中国画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首,齐白石在传统基础上的变化,成就最高、面貌最新,影响也最大,至今也无人能和他相比。齐白石活了90 多岁,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混乱的一段时间。清朝灭亡、日本侵华、国内战争等,导致国内非常的贫困,在一个贫困的时期,尤其还是在非常内陆、非常贫困的湘潭农村,齐白石能成长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画家,实为一个奇迹。
现代人将齐白石的创作轨迹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1.早期
早期从20岁到57岁之间,也就是去北京之前,主要是学习、临摹各家之长,画风工细,小写意兼而有之。40岁或以前,主要是在家乡湘潭一带学习绘画。此时期作品墨多,设色很少,以粗笔传统较多。从画幅体现出齐白石早期的特点,用笔大胆,但比较死板。
2. 中期 1919年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其57岁到70岁为大家所熟悉的“衰年 变法”,这一时期画风大变,由工笔、小写意转向大写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齐白石刚来北京时,其画不为人喜欢,因为齐白石早年学习八大山人冷逸的画风,跟当时北京流行的画风相左,但很受陈师曾重视与喜爱。正是在陈师曾的启发下,齐白石决定改变画风,首先开启了“红花墨叶”派画法。可以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看出齐白石善于运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笔力功夫纯熟,准确神似。赋色上鲜艳泼辣,喜用洋红,明快浑厚。
3.晚期
85岁以后为晚期,作品之构图、色彩、挥笔、运墨已从有法到无法, 随心所欲作画,喜用洋红,多用粗花卉配工虫,工虫一粗一细 ( 早期工虫 )。晚期九十岁后画虾,去掉了须。
这时期的作品仍以花鸟题材为主,给人留下了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观感。其原因即得益于画家运笔驱墨、施彩上色的“百变神通”,工笔与写意甚至大写意的表现兼备。即便是处理同一题材,齐白石也能够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画四季花卉,能有新生、繁茂和凋零的分别,就是画秋天的残荷败蕾也能分出新秋、中秋和晚秋的不同。由此充分展现出齐白石的转益多师、兼能俱工,以及为造化传神写照的表现手法。
此时落款多作长方形,横平竖直,得端正稳重之感。然以撇捺斜笔破之,使在平正中形成斜向、三角等锐角关系,使整体平正而不呆板,富有变化,“石”字右下角“口”有写成“〇”现象。
怎样欣赏吴昌硕的画?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大成者。
他的写意花鸟画苍茫古厚,其中的“金石气”是他个人风格的显著特点,通过“以书入画”赋予植物书意之美。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吴昌硕《三千年结实之桃》的绘画技法。
绘画:于光华
吴昌硕作画时往往站立于画案前,贯全身之力于笔毫之端,可谓入木三分。
笔锋的灵活掌握也使笔墨变化丰富,时而用笔尖勾勒,时而用散锋铺陈,时而用笔根重扫,方达笔随神往的自由境界。
吴昌硕 《三千年结实之桃》
96.5cm×44.5cm 1918年
临摹原则:
尽量接近原画的效果方能达到学习目的。
1
确定主干位置,作初步笔墨表现。
2
将分枝根据主干的位置写出。
3
写出次干,补出主干和次干上的干湿浓淡笔墨关系。
4
根据主干和分枝的取势,点出桃实的位置。
桃实设色先点藤黄,用曙红加胭脂写出桃实的结构。
5
根据范本的姿态,顺势写出叶片,注意疏密和笔法。
点叶过程中也要注意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适当突出一组主要叶片的笔势和墨色。
6
根据叶片的主次关系,用浓墨从主要部分勾写叶筋,墨色逐次由浓至淡。同时完成枝梢部分的调整。
勾写叶筋时,笔线要契合叶片俯仰反正的姿态。
要注意叶片的结构、疏密、动势表现。
7
根据画面的笔墨结构和布白要求作最后调整。以苔点突出画面的节奏和动势。
调整过程中,部分叶片需加强墨色,使墨色的节奏变化更强。点苔时也要注意大小、疏密及笔势的衔接。
8
临摹过程中,要注重笔法、墨法、用水法,尤其注意画面的布白和边角关系。
想要观看更多教学演示,
可以购买《人美画谱·吴昌硕》
查看临摹步骤、观看临摹视频。
微店购买
天猫购买
吴昌硕
(1844—1927)
浙江安吉人;
初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小名乡阿姐,中年后更字昌硕,遂以字行;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诗书蒙养,勤学不辍。
十七岁时,家乡遭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躲避战乱,吴昌硕在浙皖一带流亡五年,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疾苦,由此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为其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当时避难于石苍坞,遂号苍石、仓石、昌石、昌硕、仓硕。
二十二岁返乡后,与父亲开垦芜园,常习金石篆刻,乐此不疲,故号苦铁、苦铁道人。
二十九岁始离开家乡赴湖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访师友,先后拜大儒家俞曲园和金石学家杨见山为师,自识“寓庸斋内老门生”。以刻印谋生,故号五湖印丐。
三十六岁时,经友人书荐结识海上画派领军人物任伯年,过从日密,终成莫逆,一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微妙关系。任伯年提点他“不妨以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为吴昌硕画风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十九岁时,得友人赠古陶罐,故自号老缶、缶庐、缶道人。于苏沪期间,因怀念芜园生活,又自号芜青亭长、破荷亭长、破荷道人。
五十六岁时,任江苏安东县令,因不善逢迎,无意官场,一月即请辞,遂刻有“一月安东令”“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二印。
六十九岁时,正式以昌硕字行,刻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并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晚年因听力障碍,故号大聋、聋、聋道人。又因只有三根痣须,遂又号无须老人、无须吴。
吴昌硕求索一生,诸艺融会贯通,创金石写意画新风,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后海派”领袖之一,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享誉中外、影响深远,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近百年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齐白石作品特点?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据齐白石的孙子齐可来回忆,当年为了画出紫藤的神韵,爷爷齐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园写生。有一次,爷爷问他的学生:“你们跟我学画虾这么久了,你们知道虾应该在第几节开始打弯吗?”见没有人回答,爷爷接着说:“应该在第三节开始打弯。”正是齐白石细心观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创立了笔墨简练、高度概括的齐派艺术风格。
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但对平民百姓‘贡献’最大的东西。齐白石画虾,画萝卜,虽然受到当时所谓正统画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艺术魅力。
你认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艺术造诣谁更高?
都是艺术巨匠,各有千秋。
我的观点是首推张大千。
齐白石先生 花鸟山水大开大合,鱼虾、草虫精工雕琢。可谓大工不拙中又纤微具现。
徐悲鸿先生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美术教育方面,他成体系引入了前苏联的美术教育方法,对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从无到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大千先生 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学渊博,先天的才情加之其在画坛勤勉耕耘,不辞劳辛、历经磨难的敦煌莫高窟取经之旅,兼容并蓄,在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大写意、泼彩等方面探索求新,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
个人喜好之见,难免粗浅、偏颇,望见谅。
如何体现国画艺术作品的古雅秀润?
中国画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这五色,墨色是指刮在纸上的厚层油墨的颜色,以墨代色,从而有了墨分五色的说法,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问题来了:如何体现国画艺术作品的古雅秀润?
体现国画艺术作品的古雅秀润所谓“古雅秀润”就是整体画面效果秀丽泽润,有光泽,或者说墨韵久了却不变质,色气秀润、清丽动人的感觉,要体现国画艺术作品的古雅秀润,就要掌握用墨的奇妙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就如开篇所说,中国画是以“墨水”为载体,墨又分五色,每一色都有不同的特性和视觉感受,
国画创作,虽然艺术文化素养很重要,但是不能了解各种墨色的特性和视觉感受,就无法实现“古雅秀润”的表现意图,当然了,书法功底也非常重要,国画的笔触和书法的笔法,是密切相关的,“书画同源”这是千古不变的艺术真理;自古国画大师,在创作时,用墨非常讲究,枯湿浓淡,恰到好处,尽得其妙,
如果一个书画家的书法可以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结构自然秀美,布局闲适舒朗,那么其国画作品必定也能呈现古雅秀润之风,古雅秀润的国画作品,其墨色必然是“浓淡相间”,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的意思,明末时期松江画派的领袖画家董其昌,他的画就古雅秀润,
董其昌精于鉴赏,他对书画作品有很高的审美能力,擅长画山水,早期临摹唐、五代、宋元各大名家的作品,从而在结合前代大师笔墨、图式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完整、独特的绘画语言,其画古雅秀润,很有笔墨趣味,具有写意效果,《葑泾仿古图》就是一幅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