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沈德潜格调说代表作品 人不风流枉少年全诗是什么

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二、真情是诗歌所表...

人不风流枉少年全诗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这句话就是最后一句。

此句出自《随园诗话·补遗 卷九》六十四。“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风流枉少年。”

也有一个说法是自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风流枉少年。

出自张学良将军。

扩展阅读: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

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

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本书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

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观沧海一句话启示?

《观沧海》这首诗中。我印象最深的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谈到这首诗,就不得不说他的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时至今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作何评价,都不能否认他的宏图远谋和雄心壮志。这首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海吞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同时借用描绘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和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之所以喜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因为这两句既表现了大海的广阔包容,也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的豪迈情怀。日月星辰皆出沧海,这样的气度、这样的胸怀怎能不激起人们心底最深处的宏大的抱负和志向。就此诗而言,不仅是作者“霸气外露”的彰显,更是一首激励士气的战歌。历代文人曾点评此诗。

1、唐朝史学家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

2、张玉榖《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3、清代诗人沈德潜: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指的就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这类作品。这里的“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那么,《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就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文学艺术作品。

●最后,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全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清代四大诗歌流派格调派?

四大诗派分别是:性灵派(袁枚为代表)格调派(沈德潜为代表)神韵派(王士祯为代表)肌理派(翁方纲为代表)1、王士禛的神韵说

王士禛吸取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重视“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鼓吹“妙悟”、“兴趣”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并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2、沈德潜的格调说

“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3、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吸取明代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李贽的童心说,主张作诗应直抒胸臆,表现性灵,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当时诗坛流行的“格调说”和“肌理说”。

4、翁方纲的肌理说

肌理指义理和文理。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古诗源哪个版本好?

沈德潜版本最好。

《古诗源》十四卷,是清代格调诗派领袖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诗歌选集,收录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以上探唐诗之所以辉煌的发源。本书收录作品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民歌谣谚,内容十分丰富。

列出三大清代诗人,如何排名?

清诗第一当属龚自珍,这几乎是无争议的。其后者,吴伟业凭借《圆圆曲》等"梅村体"叙事诗或可继之,而近代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以其对诗歌发展的开创性贡献,可列之第三。

清朝是一个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的朝代,学术界一直以"集大成"来评价清代文学的成就。中国文学发展到了清朝,各种题材几乎都已完备,这既给清代文人们提供了机会,即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使得清代文学的发展也增加了限制,毕竟想要越过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顶峰是十分不容易的。清朝能接续诗词文曲继续创新,本身就已经是值得肯定的。

在清诗领域,文学史上记录了许多大家作品:顾炎武、屈大均等遗民诗人的诗作,吴伟业的歌行诗,王士禛的神韵诗,钱谦益的虞山派诗歌,袁枚的性灵诗等,都是清诗较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但若只评出前三,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诗人自然是必须在诗作质量和开创性上都站得一席之地得大家,因此我的答案是:龚自珍、吴伟业和黄遵宪。

一、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倾向和叛逆色彩,如《病梅馆记》,他关系家国安危,思想深刻,锋芒毕露。他的诗歌多警示作用,如《己亥杂诗》(一二五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热切呼吁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具有胆识的人来打破"万马齐喑"的荒唐局面,其气魄决心势不可挡。此诗的想法也是颇有新意,一个"抖擞",将天拟人化,将人才降世写成是天公抖落下来的,角度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读者更为熟知的是他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便零落成泥也要为世界奉献,龚自珍的诗歌大都是自身理想个性的写照,时刻不忘家国。像《秋心》这样悼念亡友,忧时伤怀的诗作,他亦能写得真切动人。

除此之外,龚自珍的诗论诗也很有独到眼光,来看看他评价陶渊明的这首诗:

陶潜酷似卧龙豪,

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骚。

首句用诸葛亮来形容陶渊明,第二句用菊花衬托陶渊明的高洁,第三句突然转折,说陶渊明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的对家国漠不关心,尾句既照应开头又揭示陶渊明也是心系天下,有诸葛亮和屈原那样的家国情怀啊。龚自珍笔下的陶渊明,正照应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而这首诗也的确成为了评价陶渊明的经典诗作。

龚自珍的诗歌除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总有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其诗歌形式也变化多样,风格万千。万古的气概,独到的眼光,和纯熟的诗艺,使得龚自珍成为有清一代最为重要的诗人。

二、吴伟业与"梅村体"叙事诗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开创娄东诗派。开创"梅村体"。

笔者之所以把吴伟业放在第二,主要就是因为他的"梅村体"叙事诗极具代表性。来看看这首《圆圆曲》的节选: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里只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前四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十分为人熟知的句子。吴伟业的"梅村体"都是叙事诗,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事框架,通过人物的命运反映社会变迁,具有极大的历史内涵。在诗法上,他又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歌行的写法,还加上了温庭筠李商隐诗歌的婉转情韵,极具风神。《鸳湖曲》、《圆圆曲》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三、黄遵宪与中国新诗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署"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等。清朝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维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号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黄遵宪,当之无愧为第三。抛却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背景不谈,单是时代环境的变迁,就已经把一个议题摆在了传统诗人们的眼前:古诗究竟该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在近代,轮船、火车等科技新事物的产生和人们思维观念和生活环境的转换,已经使得写诗不再像古人那样可以随意记录身边的事,而变成了摹古。

黄遵宪较早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仅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科学新事物,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如《今别离》等别开生面的诗作,他还在诗歌技法上努力,将传统诗歌形式和社会新内容相融合。虽然这种开创性的努力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但这种推陈出新的尝试却是诗歌发展重要的一环,脱"假"为"真",并促进了现代诗的产生。

结语

清代诗人很多,其成就是难以简单定义的,以上所列三人仅为笔者个人意见,是按历史开创性和诗歌成就来排次的,若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一往文学作者:柳暄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