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主张?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从宇宙到人生再到政治。“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由人生论、社会论和政治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概括。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他们反对侵略,鄙视富贵,主张均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儒家道家墨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没有关系,只是同一时期出现的不同派系,儒家创始人孔子曾经在道家老子求学过
墨家现实主义,儒家伦理纲常主义,道家科学技能主义
他们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的不同只是立场不同和角度不同而已。
墨家站在民间百姓的立场,从现实生活角度,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追求幸福社会。
儒家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从管理社会的角度,用克制的态度来追求幸福社会。
道家站在自然的性情立场,从和协健康的角度,用技能修炼的方式来追求幸福社会。
假如墨家盛行,中国文化将会怎样?
墨家师承儒家吸收了《道德经》思想,其包容发展性最强,是以人出发但以事物为本的唯物观。其主张人等同于天,人道依天道,为天立命,为民请命是道之义,讲法、术,重农事。墨家为春秋末年影响最大的显学,其纪律严谨组织性强。发展脉络神秘几乎不可考。
历史的猜想与推测(仅供参考)
春秋战国时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有强烈危机感。各国对士子持拉拢和宽容的态度。墨家具有社会实践理念和精神,以事物为本,重农事与讲法、术的思想学术有丰富的社会土壤。墨家影响力大且组织严密,但在战国时逐渐化于无形是很难理解的。虽然各国很想用墨家思想但对墨家的组织性有所忌,特别是田氏代齐、三公分晋更加重了担心。墨家有志难申、有才难施,墨家不信鬼神但以鬼神为其立威是术,为改变局面墨家有可能采用其它手段。如是墨家就导演了两个历史大骗局:
1、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
田氏代齐后要有所作为,墨家和田齐在稷下学宫创立黄老之学。黄帝血脉为田氏证明代齐的合理性,黄老学术借黄帝老子之威行墨家之实。黄老之学有墨家思想的深刻印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墨家造就田齐的强盛、繁荣,挥汗成河、接踵摩肩的典故形容临淄的繁华。墨家思想学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墨家之法发展为《法经》,墨家之术衍生出术、势、利、力等。田齐与墨家在稷下学宫合作,所有者是齐国,使用者是墨家。所有者派祭酒(学宫之长)来管理,使用者在实践中完成理想和发展思想学术。墨家的包容性使稷下学宫道、儒、墨并举共融,推动思想学术的丰富和繁荣,以黄老之学衍生出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轻重家等思想学术,也诞生了集采众家之长的“后圣”荀子。极大的提高了中华文化的水平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思想。
2、 先秦的神人鬼谷子:
鬼谷子学术广博,活动近三百年;鬼神之面貌、鬼神之身世;和墨子交往却神之又神;有为楚相之说却没有为楚相之实;弟子都是人中之龙。有太多不合理、违常理之处,所以戏言推测墨家为避免齐国猜忌和摆脱齐国控制向各国发展时,鬼谷子是墨家巨子为显世弟子创造方便而杜撰的身份而已。李悝、吴起赴魏国变法使之成为又一霸主,李悝、吴起虽都师承于曾子,但李悝学法、吴起学兵都是儒家曾子所不能。二人都能马上学以致用且卓有成效,于情于理都不合。李悝以身殉法、吴起杀妻示志是墨家信道重义轻生死的表现。吴起法楚被杀与韩非子被同门李斯所害可能是因两人著书立说被墨家借刀杀死;孙膑为庞涓伤害但不伤性命,孙膑败魏国杀庞涓后著书立说,后来也不了了之;申不害变法于韩国因强魏不容致失败,但死战之状与墨家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死不旋踵的精神无二;商鞅赴秦变法相较于齐国、魏国、楚国、韩国的变法,内容全面、法理清晰且贴合实际、有条理。自商鞅后张仪、苏秦、范睢、韩非子、李斯等人接棒于秦国。所以法家思想立于墨家,成于黄老之学,发展于魏、楚、韩,定型于秦;稷下学宫、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李斯实践于社会,冠名于韩非子。法家主张是以法治国、以术立国。法家以人为本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核心观是荀子所讲,荀子也提出礼法兼用的思想。
虽然先秦诸子百家各有所举,各有所见但同源同宗。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发展最重要阶段,探寻它首先要追根溯源,不然分不清理还乱。
中华文明的大一统
一、中华文明的融合
秦国以法强国而统一六国,完成了域、法、文化的统一,但意识形态的统一却异常艰难。秦始皇失去耐心后对外用兵以国威聚民心但得不偿失,历经二代而亡。刘邦建汉后承继秦法统的同时也推行儒家的礼制,在国家治理方面实行黄老之学重民生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其实是儒、道、墨、法共举。特别是“文景之治”,社会政通人和,国力得到发展。中华文明进步时也有秦始皇废人殉,汉文帝废肉刑等。
二、中华文明的大一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以儒家旗帜作包装,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综合各学派思想形成泛儒家思想。中国真正在疆域、法制、文化、社会文明等各层面归于大一统,中国自汉武帝真正开始了封建礼法和宗法社会。黄老之学在汉武帝之后转向玄学研究。玄学在上流社会和方士、术士、士子中流行,特别是东汉、两晋盛行玄学,玄学是中化宗教文明的雏形,玄学为佛学传入中国汉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华文明是以人为本,传统的中华社会文明主要是以人为本的唯心观。中华宗教文明本是以人为本的唯物观,但因封建统治被社会文明引导为唯心唯神,造成信仰偏差与模糊。
中华宗教大多不是高深莫测就是装神弄鬼,主要宗教组织没有在世界观与宇宙观的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建树来引导社会与大众,有些不务正业搞文化产业。
国家倡导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首先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自信,也就是文明自信、信仰自信。人是组成社会的个体,所有都是物质构成的,因此以人为本的唯物观文明是正途。中国共产主义是结合中华传统文明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是谁?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五、兵家。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创始人是孙武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
儒道墨三家敬畏生命思想的异同?
1.儒家
说到对现如今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大多数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儒家思想了吧,尤其是孔子,孟子,以及《论语》这部作品,儒家可以称得上是“百家争鸣”之首,现在来看,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一了,如今还有很多国家借鉴学习其中的思想。
儒家主要的思想就是“仁”,“仁”即“爱人”,它在政体现治上的即为“大一统”、“大同”了,儒家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儒家与其他几家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包容,正是因为这份宽容,使得我国之后对其他文化和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包容,这也是儒家后来能成为华夏治国理念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儒家的'仁、德、礼、义’等等思维概念都是围绕着'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而展开论述的,由于其思想核心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观点上,故此儒家思想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封建君主崇捧。

2.道家
道家的思想与其他流派不同之处在于出世,与儒墨法的积极入世相比,道家却反其道而行,崇尚无为和遁世。
是道家首先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点,提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治国主张,其政治理念是“小国寡民”与“无为而治”,达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把矛头指向当时儒家所维护的'礼’和法家所倡导的'法’。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得更加顺其自然。

3.法家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法家的真正源头应该是在商纣王的时候开始的,法家思想完全依法而行,属于专制,而且有一些极端,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很难作为大国长久的治国方式,所以秦亡后即被淘汰。
记得之前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诸子百家》中说,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都有一定成分的理想浪漫主义在里面,法家思想其实是最现实的,这个观点很多人也很赞同,法家思想,其实是在封建制度下最有效的一种治国思想
法家强调治国有两大要点,
一是赏善罚恶,绝不手软;
二是御臣有术,君王需无喜无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