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于黑丁的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丁黑导演的作品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急急急,求俗世奇人主要内容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蓝眼》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张大力》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大回》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刷子李》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苏七块》
青岛左翼文化运动起因
青岛的左翼文化运动
左翼文化运动是在世界共产主义思潮和革命文艺运动中产生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无产阶级左翼文化运动在苏联、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批党和党所影响的文化工作者冲破国民党反动政治的高压,在新开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展开了英勇的战斗。
1929年6月,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宣传工作决议案》。根据此决议案的精神,10月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直属中央宣传部领导。1930年3月2日,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有党内外作家参加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正式成立。来自创造社、太阳社、引擎社、艺术剧社等进步文艺社团的成员约50余人出席大会。会上阐明了成立左联的意义,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去领导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加紧思想的斗争,透过文学艺术,实行宣传与鼓动而争取广大群众走向无产阶级斗争的营垒。”(潘汉年:《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拓荒者》1卷3期。)左联面临4项任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宣传与斗争;确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的指导;发展大众化的理论与实际,加紧大众化作品的创作;自我批判的必要。左联成立大会上还通过了设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创办机关刊物。左联设有中共党团,潘汉年任党团书记。左联是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所属支部之一,常驻代表为萧三。
继左联之后,在文艺界又有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简称美联)、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中国左翼世界语联盟(简称语联)先后成立。这些左翼文化团体内大都设立了党团。为了把进步文化力量集结于党的统一领导下,1930年10月,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
左联成立以后,活动范围不断扩展,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保定、广州、南京、武汉、东京建立分盟或小组。青岛也成立了左联组织。1932年春,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在青岛大学外文系、物理系就读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弢、俞启威组织部分进步学生,秘密成立了新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读书会等文学团体,借以发动组织群众。新文学研究会即是青岛的左联组织。成员有王弢、俞启威、李林等,由王弢负责。同年夏,王弢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国民党青岛当局通缉,此项工作由俞启威负责。
同年10月,中共党员乔天华从烟台来到青岛,与青岛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以崇德中学(今青岛市第十一中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和青岛左联党代表,与中共青岛市委宣传委员俞启威一起领导青岛左联的工作。俞启威、乔天华又发展了王涛、周浩然、杜宇、姜宏、于黑丁、王令菲、陈迈迁、郭锡英等加入青岛左联组织。
青岛左联组织通过读书会、时事讨论会等方式开展活动,定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交流心得体会,并在《民报》、《晨报》、《时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积极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初,青岛左联组织了进步文学社团--汽笛文学社,成员有周浩然、郭锡英、彭也夫、于黑丁、姜天铎等,由乔天华指导该社党的工作。汽笛文学社除秘密散发进步刊物外,还公开印发文学月刊《汽笛》。《汽笛》出版后,在工人和学生中广泛传阅。半年后,汽笛文学社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青岛当局的恐慌,姜宏被捕,周浩然、于黑丁遭通缉,《汽笛》被迫停刊,汽笛文学社也停止活动。
青岛左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当时的政治活动。时青岛左联的主要活动点,一个是位于龙口路的荒岛书店,一个是位于江苏路的德国教堂院内。1933年7月,进步青年孙乐文(1934年入党)、张智忠(1934年入党)在龙口路南端开办了荒岛书店,专门经营新文学书刊,同时作为青岛左联小组的秘密联络点。由于临近山东大学和市立女中,因此吸引了一批在校师生。当时在山大任教的老舍、洪深、赵少侯,在市立中学(现青岛市第一中学)任教的王统照、汪静之,在文德女子中学(现青岛市第八中学)任教的孟超,在黄台路小学任校长的王亚平,在《青岛晨报》任编辑的萧军,在《青岛民报》任编辑的于黑丁等,经常到荒岛书店阅读。荒岛书店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
青岛左联组织还有海光文艺社。成员有乐于泓、季焕麟、吕福田等。海光文艺社与汽笛文学社同时成立。在《青岛时报》上开辟《海光》文艺副刊,进行革命文艺活动。
青岛还成立了剧联组织。1932年4月,王弢、俞启威组织青大进步教职员成立了海鸥剧社。王东升、张福华、李云鹤(江青)等相继加入剧社担任主角。海鸥剧社成立后,经党支部研究同意,向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作了汇报,被剧盟批准为青岛分盟小组。5月28日,海鸥剧社在青大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上升》和《工场夜景》(独幕话剧)。《月亮上升》是英国爱尔兰剧作家的作品,叙述了一个民族革命者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工场夜景》由易扬编剧,反映惨遭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生活及其反抗斗争。当晚演出时,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的赞美"。此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青大学生深受鼓舞。6月30日,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发表了《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报道了海鸥剧社的演出活动,热情赞扬了演出的成功。
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后,地下党员俞启威因社会关系的掩护于秋季回校,担任山大党支部书记,并以崔嵬、杜建地、杨裕昆、李秀美、李岱思等为骨干,恢复了海鸥剧社。并将演出扩大到社会上,先后在山大礼堂演出《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1932年初,崔嵬接到上海陈鲤庭创作的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将其改编为街头广场剧《饥饿线上》,并亲自参加演出。海鸥剧社还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话剧;同时学习上海剧联工人剧团的经验,深入工人宿舍区演出话剧,深受工人阶级的欢迎。1933年夏,因叛徒出卖,俞启威被捕入狱,崔嵬等避险离去,海鸥剧社停止活动。
关于青岛左联组织情况以及被破坏情况,1933年9月24日,中共青岛市委向中央报告说:“关于群众组织,除了反帝组织尚未组织外,其余赤色工会、贫民团、失业工会、左联、剧联、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世界语学会等,都已相继建立……左联有社员二十余人,剧联十余人,均受破坏而瓦解。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世界语学会等,现尚有一部分存在”。
同年12月,中共山东省工委着手恢复青岛党组织,同时成立了左联的指导机关学生读书会、文学会等群众社团。21日,中共中央收到的《山东青岛工作报告》中说:“……最近左联加强了组织发展,成立了三个分组,女中一组三人,自由职业者一组四人,报馆学生一组四人。这些都是纯粹的群众,无党员在内,而工作是活跃的,发展的前途很顺利。”
同年底,省工委被破坏,左联工作受到影响。但由于左联成员很多是群众,左联活动延续到1934年。
1934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筹备委员会成立,高嵩任常委。28日,高嵩向中央报告说:“……对于他们这一团知识分子,我们决定一面监视,一面训练,决定允许他们的要求——开展左翼作家的组织,同时准备发行一种文学刊物。”
同年9月,青岛市委又遭破坏,青岛左翼文化运动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左联仍有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936年全国左联停止工作。
除左联、剧联组织外,青岛还建有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世界语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左翼文化组织。此外,一些全国左联成员也曾到青岛开展左翼文化活动,他们或短期停留,或长期工作,如孟超、洪深、艾芜、陈荒煤、郁达夫、王余杞、端木蕻良、王亚平、蒲风、刘芳松、余修、丁玲、胡也频、臧云运等。其中丁玲、胡也频仅在青岛短暂停留。由于保密,全国左联成员与青岛地方左联并未发生组织关系,而是分别开展工作。
青岛左联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团结了一批当时有名望的作家、学者,如王统照、老舍等,这批作家、学者对推动青岛的左翼文化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
30年代,青岛左翼文化运动成就卓著,在青岛革命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并成为中国左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党的事业和革命文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申报》的历史是什么?它与史量才是什么关系?史量才的身世?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寻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历经三个朝代的史料宝库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叛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此外,还有许多市井琐闻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文道冤狱案等。因此,以新闻、评论、广告为内容的报纸,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再以出版业和货币制度为例。中国的出版印刷事业是怎样发展的?哪一家印刷所、书局何时开张,如何演变?官方和民众对出版业的态度如何?出版过哪些书刊?历年货币的变化,物价的涨落,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的兴衰,农业和手工业的凋敝等等,在《申报》的新闻和广告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本和变故。
创办者是个英国人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申报》创立后,美查颇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面对一种新创的新闻纸事业,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很快战胜了它在上海的竞争对手《上海新报》和其它华文报,销量从初创时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离开时,增加到6000份。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若把这张新办的报纸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初办时《申报》每两天出一刊,从第五号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申报》曾用过中国毛太纸、赛连纸、机制油光纸和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每张8版,每版长宽各约9英寸。1909年起开始使用新闻纸两面印刷。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申报》的创刊号,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稚嫩。全部八个版面称得上新闻的只有一篇,另一篇转载港报的内容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地址,算不上是新闻。但这并不影响《申报》创刊号的主要目的,即以“本馆告白”和“本馆条例”来公布主人办报纸的宗旨、方针以及稿约和广告经费等重要内容。其要点可概括如下:
1、 当代有许多可以作传的事情,湮没不彰,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加以记载。中国的古笈虽有记载,但都是前代的事情,且文辞高古,一般百姓看不懂。
2、 古笈中虽然也有稍为通俗的书籍,小说,博物志等,但是有些内容荒诞无稽,只能作为文人的清谈材料,不能雅俗共享。
3、 现在的新闻纸所刊出的文章,事情简而能祥,文字通俗,不仅士大夫欣赏,即使工、农、商贾皆能通晓。
4、 新闻纸内容,有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
5、 有了新闻纸才能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使人们不出户庭而知天下之事。
6、 条例申明:报纸零售和整批的手续及价格;欢迎投稿,不需付费;刊登告白(即广告)的手续及付费办法。(规定西人的广告费比华人的加倍)
由以上可见,《申报》开宗明义,以一般百姓为读者对象,使得一些普通的中国人开始知道读报,也使得一大批中国人从懂得读报的第一天起,就是《申报》的读者。
1905年、1911年和1932年,《申报》因“世势日进,人事日繁”,而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整顿和调整过时守旧的做法,拟定新的办报宗旨和工作方针,力图顺应历史潮流,“以肩荷社会先驱和推进时代的责任,使社会进入合理的常轨,并民族臻于兴盛与繁荣”。1932年的新编辑政策公布在该报60周年时评栏上,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与时俱进的感觉。
副刊“自由谈”堪称现代文学史
《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还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以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和副刊“自由谈”等。在所有的副刊、专栏中,以副刊“自由谈”的影响最大,历史也较长,以至于有人说,谈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不能不谈《申报》的副刊“自由谈”。
“自由谈”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开始的内容,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陈望道、夏丐尊、周建人、叶圣陶、老舍、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张天翼等都寄上作品,章太炎、柳亚子、吴稚晖也为“自由谈”写过文章。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游记、速写、小考证、读书记、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由于执笔人多,文章尖锐活泼,有针对性,使“自由谈”在当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不仅如此,以它为平台,“自由谈”还培养出一批文学界的新人,如姚雪垠、刘白羽、周而复、林娜(司马文森)、柯灵、黑丁、荒煤、罗洪等,他们纷纷携笔登台,在“自由谈”上试练笔墨,磨砺作品。
日伪和国民党致其死命
《申报》一生服务于社会,也随着人与社会的变化、动荡而变迁、浮沉。1909年《申报》由美查公司转入国人之手。买办席子佩接手后,由于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转让给张赓、史量才、应季中、赵竹君等5人,由史量才任总经理。此后二十余年,史量才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孜孜于经营《申报》。他网罗人才,改进业务,设立分馆,扩大消息来源和广告范围,修建五层大厦,购进新式印刷机,使《申报》销量大增,到1926年日出报14万多份,与另一份《新闻报》一起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纸之一。
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因倾向进步,主张抗日,不受国民党的驾驭或羁縻,被蓝衣社特务刺杀在沪杭公路上。之后,其子史咏赓继承父业,迫于当时的形势,《申报》的言论态度又趋向保守,相关的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如出版《申报年鉴》、《申报丛书》、《中国分省地图》等,以及由李公朴和艾思奇等人主持举办的“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和“申报妇女补习学校”等被迫中断或改弦更张。1937年“八·一三”以后,上海沦陷,《申报》因抗拒日方新闻检查自动停刊。后又转移到汉口、香港出报,至1938年10月又迁回上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申报》由日本海军报道部接收并改组,成为日伪控制的喉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申报》作为“敌产”被国民党接收,由国民党“CC”组织在上海的负责人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陈布雷的兄弟陈训口任总经理兼总编辑。1949年5月27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枪炮声渐渐息去,《申报》以“沪杭甬路全线打通 慈溪宁波均告解放本市苏州河北亦以肃清”为标题终刊结束。至此,后人有结论作如下诉说:《申报》这个中国报业的长者未得善终,是日伪和国民党先后绑架致其死命的。
时移世易,征途回首,许多史事真伪混杂,似真似假。不管人们的感觉是赞叹,还是惋惜,是颂扬,还是鄙夷,那毕竟是中国人的来处,是起步之点,也是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寻迹《申报》、了解历史,是为了借鉴;借鉴历史是为了翻过旧页,迎来新的一页
丁姓的来源,丁姓的族谱,丁姓的祖先,丁姓的名人 。
来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族谱:《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山东丁氏族谱四卷》等。
祖先: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
名人: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宫;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隐士丁览﹐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冲及其二子丁仪、丁 广和兄弟丁斐等。诸葛亮帐下的丁立、丁咸;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扩展资料:
丁姓的一些文物遗存:
1、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2、丁氏故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姓
于黑丁的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丁黑导演的作品有哪些、于黑丁的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