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赏哪一幅美术作品?
油画:《鞠躬尽瘁》作者:王吉松 1994年
1973年6月的某一天,患癌的周总理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了,接下来秘书通知他即将接见外宾,总理问还有多长时间,秘书答:15分钟!憔悴不堪极度疲劳的周总理说:我去洗把脸刮一下胡子吧,提提神。秘书在门外等了有一会但总理却没有出来,他轻轻的推开门只见周总理已经站着靠墙睡着了,左手捏着即将掉落的毛巾,右手还握着沾着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胡刀……
我不懂绘画,不知明暗光影,也不明构图设色:理解不了《向日葵》那呼之欲出的热烈绚烂,欣赏不来据说那个包含有几百种情感的迷人微笑——《蒙娜丽莎》,感觉不到《拾穗者》的简洁和谐,感受不到《睡莲》的朦胧静美……当然,那些知名画作能蜚声中外自然也是不会差的,只是我对艺术浅薄无知罢了!但当看到油画《鞠躬尽瘁》时,作为中国人,那种对心灵的震撼与冲击却是无以言表的,久久的凝视,心里依旧无法平静下来,所以写下了这篇拙文……是迟来的悠悠悼念还是隔空的深深仰慕?我说不清楚。我从来不追星,但却有偶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当年上《十里长街送总理》那一节课时,我们的班主任,一个头发微白的男教师讲课时数度泪水滂沱、不能自已,时至今日还是我心中始终无法忘却的一幕!
当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联合国降半旗致哀!某国领导愤愤不平言: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优秀领导人,何故给周恩来一人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说:第一,周恩来没有一分存款;第二,周恩来生无子女。如果哪个国家元首也做到了,我也给他降半旗!那人哑口无言。不仅如此,周恩来总理无墓地,最后骨灰也融入了他深爱着的,奋斗终生的,眷念无比的,多灾多难的土地……
一个网友曾对我说:我喷过很多人,独不喷周总理!他还说:我从未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说过周总理的不是!
后来,我告诉他:我也是!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党史博采》
油画烽火少年赏析
作品《烽火少年》在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并入选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会;
林宏基是中国画坛文革之后崛起的一代才人,油画界的后起之秀。他以描写八路军小号兵跃马硝烟的油画《烽火少年》一鸣惊人,又以比美油画色彩的水彩《岸边》在全国美展中夺奖,最后十多年来,以大批潇洒而韵味十足的油画风景风景而享誉海峡两岸和美国。他的作品在当代中国风景画家中,已达到最辉煌的地步。
相对西方油画而言,中国绘画一支笔打天下,是应该说保守落后,还是应该肯定?你怎么看?
世界上每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因为所用材料和绘制方法,以及审美规范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但它们在画理上都是殊途同归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区分哪种画先进,哪种落后。
齐白石·大利
中国画以毛笔,宣纸,水,墨,颜料为材料,脱离这些材料就很难体现出中国画的韵味。尤其宣纸,具有优良的吸水和渗化作用,把颜料跟水的混合物点染上去,立马会朝周围散开,在纸上形成各种色阶的独特韵味,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中国写意人物画
仅仅用单纯的水、墨混合味,由于浓度的不同,会在纸上形成焦黑,深黑,黑,灰,灰白,等数种变化多端的墨色效果,并形成独特节奏感,让观者惊叹其表现力的丰富。
这也是中国画最迷人的地方,依靠墨色组合与变化,能把具象的东西变幻成许多抽象的东西,物象游走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蕴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鲁本斯《化妆的维纳斯》
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画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时代审美,技巧技法,艺术理念怎么变化,所用材料还是那几样东西,画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绘画的理解,依然能画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作品,每个时代也能出现风格突出的大师。
德加《盆浴》
实际上,西方油画的材料在几百年中,变化也不是很大,是艺术思潮促使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给观者造成的视觉错觉。
西方油画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思潮一直比较超前,它们跟时代意识形态结合得相当紧密,两个思潮之间衔接得也比较完整,一个艺术思潮即将灭亡时,就是另一个艺术思潮诞生之日。
梵高《瓶中的剑兰和雏菊》
因此,在我们的感觉中,西方油画一直在变,一会儿倡导造型的精美和完整,一会儿又注重色彩缤纷的视觉冲击力,一会儿又推崇笔触流动的写意性,这些变化都是跟当时的艺术思潮捆绑在一起的,不光是绘画艺术,其它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建筑等,都是对艺术思潮一种探索性的试验。
其实,我们中国画的风格也在随时代而变化,只不过中国画在画面上的变化,没有油画那么具体而已。
雏菊概括主题感悟
雏菊,花语“来自心底的爱”,电影讲述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爱情。
唯美忧伤,向来是爱情电影赚取观众眼泪的不二法宝,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阳光暖照的绘画广场,清爽美丽的女画家,长满鲜花的田野,帅帅的男主角,隐忍的爱情,摄人心魂的音乐------
不是为了爱纠缠痛苦到死去活来的肤浅呈现,而是让人灵魂升华的为爱成全的精神补仓。
这部电影能受到这么多人追棒,自是有它的道理。
人们常说爱是自私的,但这部电影告诉你:真爱从不自私。
他爱上了常在田野中画雏菊的女画家,他为她默默地搭了一座桥。
他每天送一盆雏菊到她的店门前。
他租住在可以看见她帮人画画的广场对面,他透过玻璃窗向她举杯,向她微笑,每天同她说再见。
他为她种了一院子的雏菊。
他不能靠近她,不能跟她说出他的爱意,他害怕把危险带给她。
他是一个活在黑暗中的杀手。
他不知道,她每天都在等他现身。
有一天,另一个他出现。他是个国际刑警,为了完成任务,他利用她的画摊作掩护。
她以为他是他,把他当作他。他被她深深吸引。
她在一次枪杀中被打中,失了声。
为了找出伤她的凶手,他不惜以自己做猎物。他终于知道背后的他,是她一直在等待的人。
他们有机会置对方于死地,但都选择了让自己去面对死,为了她。
知道了真相的她,最后血染雏菊画,那幅曾经放在搭好的桥上做为礼物送给他的画。
她,为了救他。
我梦寐以求的爱
原来近在咫尺
但我惘然不知
只是无言看着你
在这陌生都市里
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
期待雏菊的芬芳
会跟你骤然而来
此刻虽然太迟
但我终于认得你
我诚惶诚恐
害怕这份爱会骤然消失
但我会再次相信
你会一直守候我
电影结尾,主题曲如泣如述,令人心醉。一声熟悉的“flower“中,男主角手中高高举起的那盆雏菊在镜头里缓缓前行,空气中的花微微颤动,似在诉说那来自心底的无私而忧伤的爱恋------
人体油画是“阳春白雪”,我们如何去欣赏它?
油画形成于15世纪的欧洲,时逢被誉为开启欧洲近代文明里程碑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以佛罗伦萨画派“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威尼斯画派“三杰”贝里尼、乔尔乔内、提香等为代表的油画艺术家群体,祭起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大旗,以冲破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束缚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为主旨,假以古希腊神话中诸女神的名义和故事,创作了大量的人体油画。使人体油画从油画诞生的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形成了完整的创作理论体系。
追根溯源,人体油画的根在古希腊时期的人体雕塑和人体绘画。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有崇拜人体包括人的生殖的习俗,工匠和艺人以雕刻和绘画的形式将男性的阳刚雄健之美和女性的阴柔婀娜之美刻画出来供人们欣赏膜拜。被称为西方最早期的人体艺术。
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宗教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一时期(14一16世纪),在宗教神权仍居统治地位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为口号,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为创作载体,以裸体的表现形式实则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愿望,倡导主宰世界的是人而不是神,进而启蒙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性解放,对欧洲近代文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从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到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从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田园合奏》,再到后来鲁本斯的《土与水》、《爱之园》等等,人体油画占据了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半壁江山”,成为载入油画史册的绚丽瑰宝,其中大部分成为传世的经典名画,收藏于卢孚宫等世界著名博物馆。
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到18、19世纪,西方人体油画走下神坛已从表现“神”到表现人,从表现贵族到表现平民,从开始的为少数贵族阶层欣赏到为普罗大众欣赏。人体油画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形式,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艺术载体,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说人体油画是“阳春白雪”也好,说它是“下里巴人”也罢,人体油画的美是掩饰不住的,人体油画在油画创作技法上的重要性是不能改变的。正如以创作《泉》闻名于世的油画艺术大师安格尔所说:“画不好人体油画的油画家不是真正的油画家”。
欣赏人体油画,最好要了解一下油画的发展史,要从对人类自身认识,从美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去认识,要抱着虔诚的平静的心态去审视,如此,你眼中看到的是人体油画的美,是人的内心的纯净,是画面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