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春秋代表作品 编年体史书排名

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其《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

编年体史书排名?

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其《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简介

编年体是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最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称之为“古史”。

特点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这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这些都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春秋》名篇有什么?

《春秋》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春秋左氏传传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春秋公羊传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因为《春秋》是粗线条的笔墨。为补这一遗缺,后来又出现以春秋为主本的《传》,即现今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传》的《春秋经》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异,传文按年合并,先经后传。

"春秋三传"实有区别。《谷梁》、《公羊》里面有"春秋大义",《左传》则没有或者少有。李学勤先生坦承:"要找'春秋大义'的话,要找《公羊》、《谷梁》。我个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点,今天还必须承认,因为《公羊》、《谷梁》的研究肯定会提供我们对于儒家很多重要观点的认识,这一点可能是《左传》反而做不到的。"但,《左传》里面有学术,《左传》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

春秋有哪些注本?

主要有晋代杜预写的《春秋经传集解》,唐代孔颍达的《春秋左传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左传音义》;清代顾炎武的《左传杜注补正》、惠栋的《左传补注》;近代刘文琪的《春秋左传旧注疏证》;建国后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王伯祥的《春秋左传读本》、朱东润的《左传选》、徐中舒的《左传选》等

《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史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14年(前481),凡2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祭曲、灾异等事,均有所记载。

《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等等。

扩展资料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

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参考资料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文学上的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文学上的作品?如果光说文学作品。有下面几部。

第一部最有名,就是《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一共有305篇。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风,基本上就是民歌,多为西周末年和春秋前期的作品,有十五国风。雅,就是宫廷音乐,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古代人认为音乐里面具有沟通上天的神秘力量,所以音乐很重要。颂,是庙堂祭祀的颂歌,包括《周颂》《鲁颂》(主编孔子的老家,当然必须有)《商颂》。《诗经》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手法,音律整齐和谐,语言丰富优美,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诗经》经过了孔子的删定而流传于世。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有历史散文和诸子百家散文两种。《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是非常著名的历史散文的代表作。而《孟子》、《庄子》、《荀子》(也就是韩非和李斯的牛人老师写的散文)、《韩非子》,都是著名的诸子百家的散文代表作,它们的特点就是文笔流畅,语言丰富,逻辑性强,长于讽刺、比喻和比兴。

屈原的楚辞,是战国时期文学成就的突出代表。屈原,名平,是楚国的贵族出身,在楚怀王的时候做过左徒(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屈原开创了楚辞的文体,是中国古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开创的这种叫做楚辞的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因此,楚辞又被叫做骚体。屈原的作品,据说有25篇,其中,《离骚》、《天问》、《九歌》等最为著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