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这幅《愚公移山》,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做,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整幅画的人物鲜明,与背后的灰色环境产生对比,不少的壮汉正在举起手中的工具奋力“移山”。
横向的构图更是让人物显得顶天立地,画家利用线条的刻画,充分的表现了人体美以及征服自然界的力量!
结合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不难猜测,这是徐悲鸿为了鼓励全国人民不为艰苦,奋力抗日,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所做!
手机答题不知道怎么传图~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谢谢!
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
1939年12月6日,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经新加坡、仰光、加尔各达,抵达圣地尼克坦。1940年2月,甘地访问尼克坦,泰戈尔向甘地引见徐悲鸿。徐悲鸿为甘地画像时,他被这位不屈不挠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深深感动,于是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后人撰文称:愚公移山的故事,徐构思已久,为甘地画像中,从这位独立之印度的灵魂的身上,看见了愚公的影像。此后数间,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数十幅。5月,徐乘马深入喜马拉雅山至锡金边境之法鲁,于险峰危路之上作长诗咏怀,有“羊肠小径穿云上,辜负良工凿路功。”《愚公移山》的构思,臻于成熟。
就绘画水平来说,徐悲鸿和齐白石,谁更胜一筹?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一点: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书法是中国画的骨架,造型只是中国画的服饰,服饰再漂亮,只是美丽了外表,并不提升内在品质的高贵。
徐悲鸿国画《愚公移山》
我们在梳理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时,徐悲鸿和齐白石是两位无法忽视的大画家,他们都建立了自身的绘画形态,为近现代美术史做出了卓越贡献。时至今日,他们都有很多粉丝,许多画家也不断从他们的绘画形式和艺术思想中吸收营养,拓展着自身的绘画语言。
徐悲鸿国画《奔马》
徐悲鸿学贯中西,西为中用,把西方现代绘画理念引入国内,给20世纪初期死气沉沉的中国画注入了许多活力,直接创造了一种新画法,为中国画变法提供了一个方向和经验。从这一点来看,徐悲鸿对中国画的贡献不可谓不小。
徐悲鸿国画《东方神女》
同时,徐悲鸿长期执教在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了一整套绘画方面的教学体系,并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可以说,徐悲鸿是国内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奠基人,在美术教育层面,徐悲鸿劳苦功高,绝对称得上国内第一人。
徐悲鸿油画·凭桌
在绘画创作上,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本质认识出现了偏差,太过于追求造型的完整和精准,而忽略了笔墨精神,这让他笔下的国画总缺少了一些内涵,丧失了国画的本色,变得有些不伦不类,怎么看都看不到笔情墨趣的独特审美。
因此,单比国画水平,齐白石要甩出徐悲鸿很多条街。
齐白石国画·螃蟹
齐白石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他的国画创作理念是植根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进行的。在一生的绘画探索中,齐白石不但试验过笔墨的表现力度和深度,以此来构建作品的气韵。试验过以篆书笔意入画,扩充绘画作品的金石味,把国画朝着雅致一面推进,虽然在这方面他没有吴昌硕做得那样彻底。
齐白石国画·采菊图
齐白石还试验过色彩跟笔墨的相互融合,让画面看着既亮丽鲜艳又不缺乏活泼生动,这是他对绘画进行世俗性的尝试。并且,他非常重视写生,重视从身边生活中提取表现元素,在构图上更是精益求精,以化繁为简为标准,目的是为了给画面留出诗意的想象空间,由观者来完成再创造。
齐白石中堂·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所有这些,在齐白石晚年,80岁之后时,已经被他掌握得炉火纯青,创造了中国画的新纪元。可以说,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顶尖大师之一。在国画水平上,徐悲鸿距离齐白石差得太远。
姓徐的有什么作者?
姓徐的有:徐玉诺、徐光启、徐枕亚、徐悲鸿、徐特立、徐复观、徐永昌
1、徐玉诺(言信、建知),教师,将来之花园、徐玉诺诗集。代表作品有《良心》《夜声》《朱家坟夜话》等。
2、徐光启(徐子先、徐玄扈、保禄),科学家、政治家,数学、农学、天文学等研究。代表作品有《几何原本》《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等。
3、徐枕亚(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近现代小说家,“鸳鸯蝴蝶派”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有《玉梨魂》等。
4、徐悲鸿(徐寿康),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国画改革。代表作品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等。
6、徐复观(徐秉常),学者,新儒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艺术精神》等等。
7、徐永昌(徐次宸),将军、军事家。代表作品有《求己斋日记》《徐永昌日记》等。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是什么?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用愚公移山比喻中华民族的坚持不懈,艰苦抗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