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孔雀图》?
生平简介
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
作品特色
朱耷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作《孔雀图》时,已是65岁高龄,据明朝灭亡已有46年。46年光景,八大山人仍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对卖主求荣的嗤之以鼻,实在难能可贵。
含义
朱耷的《孔雀图》可谓最典型的一幅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对时事进行辛辣讽刺的国画精品。画面上有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竹叶,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石头上站着两只孔雀。这几个意象,本来是花鸟画中的传统素材,但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
所引用典故
诗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丛子》里所记的“臧三耳”。臧是个奴才,奴才的本性是:逢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要多一只耳朵。清代官员中顶戴“三眼花翎”者是高等级的官。花翎是皇帝赏赐的,画中孔雀只有三眼花翎,用来影射那些只晓得奉承溜须的高官,说他们是奴才。
“坐二更”更是直截了当地讽刺奴才的。当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时,这些官员纷纷来接驾,本来皇帝是五更天才到,他们二更时便早早赶在那里等着皇帝的到来。
八大山人是什么人?水平如何?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朱耷一生坎坷,于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八大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共画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其远笔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比起山水画来,八大的花鸟画创作,更具有他风格个性的典型性。顺治十六年所作《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八大早期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其用笔较方硬,题材、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但是画中所表现出的兀傲之气,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胆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却已预示着他的未来的发展。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其《涉事》一幅,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
朱耷作品
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则越少越好,艺术又会走入另一条邪径。少是相对的,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所作的《杨柳浴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相对上述作品来说是“多”了,但比起一般画家处理同类题材的作品来,却少了许多许多。例如他对柳枝的处理,约有十二笔,就占住了整个画面上部的空间,不但表现出杨柳的老干新枝的质,也表现了枝条迎风的势。在春风料峭之中,八哥在洗刷自己的羽毛将振翅欲飞。这一生活小景,表现出无限的生意。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是八大一生作品中仅见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笔墨最多、布局最复杂的一幅,但他仍然体现着少的原则。例如开卷的一丛荷花,总共超不出三十笔,笔减而意繁,一开卷便引人入胜。
八大,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倾倒如此。今天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赏和理解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12位百年巨匠画家姓名出生年月艺术特点代表作品?
中国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二位艺术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林凤眠、李可染、吴作人、李苦禅、刘海粟、关山月。
黄宾虹: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黄宾虹(1865-1955年),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画家和学者。原籍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拟董巨二米大意》,1944年,黄宾虹,立轴,纸本设色,纵173.5厘米,横91.5厘米,收藏者不详
齐白石:中国二十世纪书画大师,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齐白石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
《祖国万岁》,1955,齐白石,纸本设色,立轴,画心纵67厘米,横33厘米,藏处不详
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人民艺术家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江苏省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双骏奔马图》,近代,徐悲鸿,纸本设色,立轴,纵38.2厘米,横80厘米,藏处不详
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东方之笔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当代著名泼墨画家,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番女掣厖图》,1944年,张大千,纸本设色,立轴,纵108.5厘米,横73厘米,藏处不详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
《水鸟图》,年份不详,潘天寿,纸本设色,立轴,纵85厘米,横34厘米,2015保利秋拍506万元成交。
傅抱石: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山水画在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表现出天地山川雄奇、峻险的风貌,也有惊心动魄的苦涩与悲情。他以浓重的渲染方法,把线、皴、点统一成面与体,其外观的浑然一体,改造和突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琐碎、堆砌的通病。
《李太白像》,1944年,傅抱石,纸本设色,立轴,纵137.3厘米,横68.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林凤眠: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界精神领袖,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
林凤眠(1900-1991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70年代林凤眠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读书仕女图》,1978年,林风眠,纸本设色,镜心,纵34.5厘米,横34.5厘米,私人收藏
李可染:中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大师和诗人,新中国画改造者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国画家、国画大师、诗人,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生于江苏徐州,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山水画大家。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
《万山红遍》,1964年,李可染,纸本重彩设色,立轴,纵75.5厘米,横45.5厘米,荣宝斋旧藏
吴作人:当代美术史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1908-1997年)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齐白石像》,1954年,中国,吴作人,布面油画,116×89cm,中国美术馆藏
李苦禅: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最后的传统文人画家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李苦禅是现代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承中国画之优良传统,熔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是李苦禅艺术的一大特点。他在1918年结识徐悲鸿,得授西画技艺。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并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
《松鹰图》,1973年,李苦禅,纸本设色,镜心,纵97厘米,横179厘米,私人收藏
刘海粟:中国现代杰出的中西绘画融合艺术大师
刘海粟(1896-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举办个人画展,并创办《美术》杂志;1926年,上海美专因裸体模特问题被封闭,本人被以学阀罪名通缉;1927年旅居日本;1929年后又赴法国、瑞士、东南亚等地作画和展览;193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个人绘画展;1943年回国复任上海美专校长;1952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7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1994年8月7日逝世于上海。
《翡冷翠》,1930年,中国,刘海粟,布面油画,46x55cm,北京保利2016春拍874万成交
关山月: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画坛主流画家,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关山月(1912-2000年)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画家。广东省阳江县人,早年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中国画。代表作有为人民大会堂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关山月作品选集》等。解放前,曾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写生画展,出版了《关山月纪游画集》两辑。建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广州美院教教授兼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美协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院教授、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第五届人大主席团成员。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傅抱石/关山月,纸本设色,纵550厘米,横900厘米,北京人民大会堂藏
朱耷最贵十幅画?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古梅图>>,《墨花卷》,《杨柳浴禽图》,《河上花图》,《涉事》,<<松石图>>,<<桃石千秋图>>
简述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性画家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画家及代表作:朱耷,《苍鹰图》
艺术特色:借物抒情,抒情达意。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通过创作反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