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典复兴代表作品

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创造了高度繁荣昌盛的文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唐代文人在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一、文化发展的表现1、诗歌空前繁荣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不仅仅是唐代贵族和文人的专利。...

古典复兴代表作品,中国民族复什么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而演的。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创造了高度繁荣昌盛的文明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文化繁荣,走在了同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 所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的是中华民族要通过和平发展,再次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哪个朝代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当属“大唐帝国”。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唐代对海外各国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仍被成为“唐人街”,而唐制汉服被称为“唐装”。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文人在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对其他朝代其他国家都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的这次文化发展始于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结束于907年唐帝国灭亡,历时300年左右。其高峰阶段是“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建构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

一、文化发展的表现1、诗歌空前繁荣

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的顶峰,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优秀诗人,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等诸多诗歌流派。

首先表现在数量上,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据近年来学者统计,共收有2125家的作品,诗作48900余首。其中:存诗一卷以上的有249人,加上一些存诗虽不到一卷,但成就较高的诗人在内,那么,唐代真正较有影响的诗人应有3百多人。

在质量上,诗歌的题材广阔,思想深邃,技巧高超,风格和流派多样,这些也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唐诗的体裁也丰富多彩,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歌行体、新乐府等都极盛一时。

诗歌不仅仅是唐代贵族和文人的专利,普通民众爱好诗歌也是普遍的风气。《全唐诗》中收录的就有和尚、尼姑、道士、宫女、歌妓等社会不同阶层的诗歌。在盛唐强音的主基调下,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期的方方面面,洋溢着自信、奋进的社会风貌。

2、散文的革新

因为“韩柳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骈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创造出诸如传记、寓言、游记、杂记等新型的短篇散文。《全唐文》共收录唐、五代作家散文作品18488篇,韩愈、柳宗元既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深厚的功力、独特的艺术风格、锤炼简约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读者,围绕他们周围,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名家。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多讲“气” 重“势”,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创新的基础上把散文的创作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径,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

3、短篇文言小说“唐传奇”及其他文体涌现

这是文人“始有意为小说”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特别是唐代宗到唐宣宗的100年时间里,名家名作蔚然壮观,唐传奇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究其原因,一是唐传奇文体自然发展的结果,另外得益于经济繁荣背景下各种文体的相互促进,此外,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相关。陈玄祐的《离魂记》,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结构上从粗糙的梗概叙述发展成为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上从平铺直叙发展到一波三折的生动叙述;语言文字上由古朴发展到文采飞扬,引人入胜;内容上也由单纯描写志怪发展到反映社会现实的人间奇事。除了唐传奇,还有俗讲和变文、曲子词等新的文体产生。这些新文体的出现,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人间百态,为后世创作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4、书法作品经久不衰

唐一代书法作品之多之盛,名家辈出,超越了其他朝代,展现了唐代书法家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背景下的自信与昂扬。初唐的书法作品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

在中盛唐,唐玄宗一改唐太宗时期对行书的推崇,更重视隶书的宽博华丽,一时之间,其他书体也适时应变,境界大开,展现出了书法史上的盛唐气象。贺知章、张旭、怀素的草书,汪洋恣肆,剑拔弩张。篆书名家李阳冰既是李白的族叔,又是优秀的篆书名家。

“草圣”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为人豁达洒脱,不拘小节。张旭的草书颇为出名,奔放自由,潇洒飘逸,有别于书法界一直认可的二王的书法规范,为书法界输入了新的氧气。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张旭的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是孔子高徒颜回的后人,也是唐代开国元勋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博学多知,正直刚毅。在书法领域,他在学习前人和追寻古法的基础上,冲破“二王”对唐代书法的束缚,开宗立派,其楷书被称为“颜体”,影响深远。颜真卿传世的《多宝塔感应碑》,结构匀称谨严,用笔清劲腴润,秀丽多姿,是一代书法精品。

之后的柳公权才思敏捷,年少时擅长词赋,后来考试中进士,以书法入仕,其中有二十年之久是朝廷专职的书法教师。宋文宗曾经称赞他的书法“钟、王复生,无以加焉”。柳公权的书法源出于柳氏家学,又兼收了颜真卿书法的腴润、欧阳询书法的劲峭、虞世南书法的圆润、褚遂良书法的疏朗,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5、绘画艺术繁荣发展

“书画同源”,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时,唐代的绘画也渐入佳境,进入一个极盛的时代,花鸟画、人物画、壁画、山水画,都有一定的进步。唐代的画风画技,与大唐盛世的社会大环境相辉映,展现出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唐代画家的自信情怀。

唐初,社会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整个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肖像画。初唐画家阎立本,出身于贵族家庭。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时所骑的六匹战马的图样,然后找人用石块雕刻下来,立在昭陵门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昭陵六骏”。

“百代画圣”吴道子,幼年家贫,曾随者贺知章、张旭学习草书,后来改为学画,渐入佳境。开元年间,他以绘画知名,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在长安和洛阳的寺院道观中墙壁上绘画三百余幅。在唐代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下,吴道子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线条有了粗细转折变化,但是由于其绘画艺术的高超绝妙,即使简单线条的勾勒,也能使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吴道子绘画水平的求新求变,不落俗套,开了一代画风,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周昉是唐代宗和唐德宗时期的著名画家,出身于军人家庭,自幼刻苦钻研,酷爱画画,因此周昉的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造诣。他最擅长画的是仕女和佛像,是历代绘画爱好者推崇的对象。他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是至今传世的作品。由于唐王朝开放的文化氛围,唐代的绘画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亦受着他们的影响。

二、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经济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推动了唐代繁荣的文化现象的出现。

唐朝自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兴修水利,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对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开明、稳定的政治环境

唐朝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统一稳定,国家强盛,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文人、学子充满自信、理想与追求,给他们抒发情怀,表达思想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

与其它朝代相比,唐代政治较为开明,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史家传为美谈;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使唐代达到鼎盛之顶峰,此外高宗武则天时期,宪宗元和时期,其政治皆有可取之处。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为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它一反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等取才的状况,为中小地主、自耕农等阶层的子弟创造了一种入仕的平等,这就调动了学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这种现在看来束缚人类自由思考的科举考试,间接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努力学习,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唐文化的全面繁荣。

3、宽松的思想管制政策

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在承认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优先地位的同时,取消了“独尊权”,允许其他“异端”思想合法地传播和人们对他们的信仰,甚至鼓励儒、释、道等不同思想的自由争鸣。

不仅如此,一些过去十分陌生的宗教,如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此时也从遥远的异域纷纷传入中国。正是这种开放的文化价值观焕发了民族的活力,激活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面活跃。

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佛教、道教与儒教,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为了维护各自的地位,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到了唐朝,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使这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唐朝时可谓最高。自从唐高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观点,以后的君主大多循此思维趋势,打破了以往“独尊儒术”的社会格局,实行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三教也从互相贬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融合。正是这种三教并重、兼而用之的文化政策,使得唐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没有搞一家一说的独尊。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吸收和融合,还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各种学术思想和外来宗教在唐代都得到了自由发展。

4、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

唐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唐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棘辐、南诏、吐蕃等。唐政府以自己的实力,致力于边疆的稳定和巩固。

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遣使招抚、恩威兼施、和亲怀柔等多样的民族政策,以安抚和稳压周边的少数民族,以朝贡的形式维持政治向心力和经济互通有无的关系,以和亲的方式缔结婚姻关系和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唐太宗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各族人民,曾讲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为此,他通过和亲与吐蕃、吐谷浑等民族发展关系,加强团结;通过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廷做官,在军队带兵,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太宗以后的继位者也都沿袭这些做法,这对中外文化交流、胡汉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造成一种统一的和谐的思想文化局面,所以就容纳百家,并蓄兼收。

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也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与周边各少数民族虽然也有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的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少数民族唐朝音乐、民歌的影响尤为明显。隋唐时期的燕乐和西凉乐,绝大部分源自北朝的胡汉混合乐。迄今为止我国人民喜爱的笛、琵琶等乐器,正是此时传入中原地区。

民族融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持久与反复的冲突和交流,破除了各个民族交流的障碍之后,多元文化终于在唐代得到充分显现。

5、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唐统治者以自信、开阔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亚洲诸国也崇尚和效仿隋唐文明,亚洲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唐代的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与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汇集着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学者和艺术家,使灿烂的唐代文化更丰富,同时他们把唐代先进的封建文化带回本国,也促进了本族文化的发展。

当时陆上和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将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文化也纷纷传入中国。据统计,唐帝国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好交往,经常来唐经商的国家也有40余国,尤其是与东亚诸国的文化交往更为活跃,仅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就多达19批,人数最多时竟有六七百人。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充斥着诸如突厥、波斯、印度、朝鲜、日本以及西域诸国的侨民,有些人甚至在政府中担任公职,他们所以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对中国的开放政策的赞许及其灿烂的文化的向往是不言而喻的。

但同时,外域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利用开放的机遇涌入中国,譬如印度、阿拉伯、拜占庭等处的科学知识;印度的制糖技术;南洋诸国的造船技术;西域的胡乐和胡舞以及在时尚上刮起的强劲的“胡风”;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玄奘、鉴真等人更是不能不大书特书的人物,从而使中华文化放射出从未有过的夺目的光芒。

这一时期文化高潮将中国文化提升到当时已知世界的“文化中心”的位置。文化繁荣发展程度和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且将其文化成果通过各种渠道辐射到当时的世界各地,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唐朝繁荣的文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及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后代甚至现在的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异彩纷呈的文化圈增添了更多的底蕴。

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

罗马耶稣会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教堂立面借鉴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时期;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时期是三教九流;明朝,复兴儒学发展为宋明理学;明清时期,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出现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1.拜占庭式

俄罗斯的古典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了东正教的影响。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拜占庭教堂的建筑艺术对俄罗斯正教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了俄罗斯正教教堂建筑的楷模。

2.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

3.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

有哪些真实可信的历史文化书籍推荐?

通史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先生历时十年写成。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过来。历朝历代的官职、地名都有严谨考证,年代、皇帝姓名都有注解,战争、疆域态势是手绘的示意地图,并随文附有柏杨自己的评论。翻译力求在真实准确反映《资治通鉴》原文原意,非常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专题通史——中国历代战争史

《中国历代战争史》成书背景有点意思,当年蒋介石兵败退守台湾后,痛定思痛,决心反思战争,总结历代战争得失利弊。于是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书中采用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多部可信古籍的素材,对各朝代历史背景,战前态势,战后影响都有深刻分析评估,每册并配有专门的地图册,一手读史,一手持册,是最好的学习模式。适合喜欢读严谨历史的历史、政治、军事爱好者。

外国著作类——《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由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11卷。

特点是,各卷由西方知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主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世界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这套书沿袭了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