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欧阳修代表作书法楷书作品

欧阳修代表作书法楷书作品,欧阳修的行书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写中秋的词。用笔丰腴跌宕,的美誉也许要落在《祭侄文稿》上,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祭侄文稿》的特点1、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书法创作。...

欧阳修代表作书法楷书作品,欧阳修写什么字?

欧阳修写楷书和行书。

欧阳修善写楷书。笔势险劲,字体新丽,用尖笔干墨作方阔之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作品有《集古录跋尾》。

欧阳修的行书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横细直粗,以及撇笔枯长等笔画线条特点。作品有《上恩帖》,是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

西江月苏东坡?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词人 苏轼的写中秋的词。苏轼,世称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全文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甚至有人认为,若不是王羲之早生数百年,《兰亭序》产生在先,“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也许要落在《祭侄文稿》上。

《祭侄文稿》产生的背景

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原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前段时间被日本借去展览,引起较大反响,很多人为此还攻击台湾故宫博物院。

此稿追叙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的事。

季明是杲卿第三子,颜真卿的堂侄。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的特点

1、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的典范。

其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

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2、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此稿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其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3、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

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

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

行与行之间,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

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4、渴涩生动的墨法

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其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欧阳询书法为何少有争议?

谢谢邀请和提问。为什么对欧阳询的书法很少争议?我不知道要争什么议?学术争议很正常,如果不是学术争议,而是说三道四的,那就休了吧。

欧阳询是唐代伟大书法家之一。他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巨大书法成就,决定了他非常先贤地位。

我们从历史地位来看欧阳询

欧阳询在隋代已经是朝廷重要的官员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继西晋400多年分裂以后的又一次伟大的统一。

中国要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使命,不可抗拒。隋朝统一国家,大势所趋,实现人民安定团结的愿望。同时隋代也开了科举,从相对无差别的条件选拔人才,充实国家能力。

这样,就需要相对统一规范的文字书写。

中国的汉字,从汉代通行隶书以来,隶书的历史,到了东晋时代,已经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楷书的出现和逐渐扩大。到隋代,楷书基本上已经形成了。

但是,这时候的楷书,绝大部分还有隶书的的一些“尾巴”,这些楷书比较像后来所谓的“魏碑”。

隋代的《苏孝慈碑》和《董美人墓志》就是有这种特色的墓志书法。

欧阳修青年时代在南朝渡过,他的保护人江总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总出名很早,回来写文章很少,我们就说他的才能不行了,成语“江郎才尽”说的就是他。

但是,最为一个文学家,他不写文章,不等于他的才能不行,更不等于他的文化素质不行。

欧阳询跟着江总刻苦学习所以才能最后成为有很高学术造诣的书法家。

不过,欧阳询的书法,也未能免俗,他在南朝与隋代交替的时代,他的书法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学习王羲之书法,然后有所创新。

欧阳修与他同时代的学子一样,他的基础书法还是南朝流行的隶书。同时,他也学习大众,学习了南朝时代流行的新体书法。我们不妨就叫“魏碑”好了。

所谓的“魏碑”实际上还是楷书,是隶书的进一步改革。只是,有些没有留下隶书的尾巴,有些有明显的隶书尾巴。

欧阳询就是处于中国书法巨变的时代而产生的伟大书法家。

在欧阳询这个时代,隶书基本上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处于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同时,书法也处于趋于统一向楷书发展的阶段。欧阳询追求历史的潮流,热情研究楷书的写法。

首先,他走出了隶书时代,追求楷书。第二,他博采众长,对“魏碑”进行了改造,剔除了魏碑书法不合理的成分,为唐代书法奠定了样板的基石。

我们完全可以说,欧阳询的书法,已经横扫六朝的俗气,把汉字的楷书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进入唐代的欧阳询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书法也非常成熟了。

在唐太宗时代,书法方面,欧阳询明显是第一的地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隋唐交替时代,并没有书法上具体的要求。国家完全按照社会自然的发展选择来认可书法的。

这时候,隶书基本上完全退出历史了,而楷书在普及。

有人可能会说了,那王羲之年呢?告诉大家,王羲之在隋唐交替的时代,甚至南北朝时代的书法影响力,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只有唐太宗亲自提倡王羲之以后,王羲之的书法才开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

那么,全国还没有统一学习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呢?当然是自然选择书法趣味。

例如魏征的书法,就有隶书的味道,但是,没有“魏碑”的味道。

而欧阳询的书法就没有隶书的味道,而是魏碑的味道。

这就是欧阳询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欧阳询基本上扫除了魏碑的俗太而形成庄严大气的新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欧阳询的书法如果在“魏碑”系统看,也是最完善的书法。

主要特点是,不温不火,庄严秀润。

我们前面说了,魏碑本来就是楷书,但是,魏碑从隶书进化的过程中,由于师法不同,所以,楷化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魏碑的风格与隶书的风格一样,千姿百态的。有些过于张扬,有些过于粗犷

如果从艺术欣赏来说,这是好事,但是从社会发展来说未必是好事。

国家需要一种规范统一的书法,这是历史必然的要求。

所以,历史要求产生能够统一书法的书法大师,这时候欧阳询出现了。

欧阳询改变了“魏碑”很多不足之处,按照楷书的优秀品质,把书法的审美和书写便利完美结合起来,这就很容易成为大众学习和接受的可能。

有人可能会不服气,怎么欧阳询就怎么伟大,那王羲之呢?

王羲之当然也伟大,只是王羲之在东晋到隋朝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大。

例如,没有人号召学习王羲之啊,而且,从考古到历史资料,我们能找到王羲之对中国书法产生全国影响的证据吗?没有!没有!没有!

但是,王羲之的书法是优秀的的伟大的,虽然没有产生全国的影响,但是在高级知识分子那里是有很大影响的。

所以,唐代贞观年中,唐太宗就提倡王羲之书法。这样才出现了王羲之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欧阳询的书法与王羲之的书法,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更加确定了欧阳询的书法地位。

;欧阳询在初唐四大书法家中,他的书法最为工稳好学,既有艺术内涵又有外形的妍美,与王羲之书法精神最为接近。

进入唐玄宗时代,欧阳询已经是仍然必学的书法。著名诗人韦应物生于开元时代,他的书法就是学欧阳询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也对欧阳询有很深的研究。

欧阳询除了书法在唐代稳居第一流的地位,他的为人也是很高洁的。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无不与政治清明息息相关。他的书法作品《九成宫》文章虽然不是他写的,但是文章的内容非常符合初唐政治清明的愿望,所以,成为唐代书法第一楷书。

他的行书作品《张翰帖》《由余帖》《申屠帖》《卜商帖》《失道帖》《殷纣帖》无不与忧国忧民息息相关,我们有什么理由争议欧阳询呢?

关于颜真卿的著名作品颜勤礼碑的简介?

1、①简介:《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②创作背景:

此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 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③小故事:颜真卿作抚州刺史的时候,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可是家里贫困,同乡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远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人,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2、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与、、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虞世南与褚遂良书法的区别是什么?

虞、褚为初唐四家之一,虽各有面貌,亦有相通之处。

虞为前辈,两人也是师徒关系。褚早期的书作如《孟法师碑》明显有虞的书风。而两人书风不同之处在于:

一、笔法不同。虽然两人都可以说是传承“二王”笔法,沿袭魏晋隋遗风,但取法各有不同。虞亲承智永笔法,《书断》说虞“得大令之宏规。”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可见,虞的笔法圆融而含蓄,外柔内刚,是典型的中锋圆笔。而褚字骨力外露,笔势灵动,尤其后期书作,如《雁塔圣教序》、《方房元龄碑》等,彰显典型的个性笔法。

二、结体不同。“虞字”以北方书体之结构为间架,刚柔并济,外圆内方。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孔子庙堂碑》,结体俊朗圆腴,笔势舒展,典雅静穆,堪称唐楷典范。“褚体”多以圆笔、方圆并用,略兼行意,笔势超纵,如《大字陰符经》(疑非真迹)。

三、意境有别。虞字犹如修炼到家的一老者,风规清劲,但也有人评价虞字圆滑欠神彩,其原因是我们见不到真正的虞字神彩。如《孔子庙堂碑》早在唐太宗时期已毁,之后根据拓本翻刻,已失去神韵。而“褚字”墨迹、碑刻颇多,不乏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