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说唱音乐与民歌的艺术特征?
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形式中,都是以歌唱为主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三者既是各具特色、独立的体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歌产生最早、流传面广,在人民群众中根基最深;说唱音乐的形式晚于民歌,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古老的曲种历时久远、历经演变,其中民歌的痕迹已较难探寻,但在一些较年轻的曲种中,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民歌的痕迹,如广西零零落、湖北小曲、四川清音等。
说唱音乐既经形成,在流传过程中,与民歌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一些深受人民喜爱的说唱音乐曲调被当作民歌在人民中广为传唱,如《连厢调》、《花鼓调》等。
一般认为,我国说唱艺术形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而戏曲则形成于宋代。戏曲音乐在形成与发展的初期就吸收了当时的说唱音乐如《诸宫调》、《唱赚》等。
至清末,一些地方小戏是直接由说唱音乐发展形成的。
《滩簧》本是清乾隆年间盛行于江南一带的说唱音乐,辛亥革命前后,相继发展成戏曲,如苏剧、沪剧、锡剧、甬剧等。
此外,吕剧源于山东琴书,扬剧源于扬州清曲,北京曲剧来自单弦,河南曲剧来自河南大调曲子等,不胜枚举。
至于清末民初形成的一些说唱曲种,吸收戏曲唱腔之精华以丰富自身,则是屡见不鲜的。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名?
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名如下:
1、风筝制作技艺
2、锡雕
3、山东大鼓
4、柳子戏
5、山东琴书
6、崂山民间故事
7、杨家埠木版年画
8、鲁锦织造技艺
9、莺歌柳书
10、山东花鼓等。
吕剧是哪个地方的?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a小调歌曲有哪些?
1、剪靛花调:剪靛花调:又叫“剪剪花”、“剪甸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就已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俗曲,大多表达欢快、喜悦的情绪。
2、银纽丝:银纽丝,山东地方风格的筝曲,与另外一首山东琴书曲牌《大银纽丝》虽曲名相近,实则大相径庭。此乐曲清新淡雅、音韵平和。
3、耍孩儿: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
董砚萍唱的最好的吕剧是什么?
董砚萍唱的最好的吕剧是《小姑贤》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山东的戏曲代表剧是什么?
山东的代表戏曲是吕剧。吕剧是我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语山东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东北三省等部分地区,根据聚在,吕剧是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主要的伴奏乐器是“吕剧四大件”,关于其发源于何时,主要有博兴说、广饶说、胶东说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