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民國藝術代表作品有哪些

图|江南四大才子(影视剧照)他们四人每个都是当时最为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其中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徐志摩天生就是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徐志摩连理都不想理自己的妻子,徐志摩不顾国内怀孕的妻子。...

民國藝術代表作品有哪些,民国四大才子是哪四个人?

在古代,人们将文采出众的人称之为才子,但文人相轻,或为名、或为利,文人之间多有攀比,这时就有好事者将其中最为博学多才者排出名次,也就有了“几大才子”的称呼。

在现代,因为影视或者文学作品的影响,提到“四大才子”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明代时期,以唐寅(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

图|江南四大才子(影视剧照)

他们四人每个都是当时最为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在各自领域里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影响颇多,更有诸多传世名作流传至今,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墨宝来一窥古代风情。

但其实“四大才子”并不是唐伯虎四人的专属称号,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几大才子”,甚至有时人们还会将同一地址不同时代的人一起并列。

例如“彭城四刘”,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四人,他们虽然不属于同一时代,但因为同属徐州人,且都开创过中国(世界)第一的记录,所以也有人将他们并列为“徐州四大才子”

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仔细了解下“民国四大才子”,看看这四位民国最杰出的文化人,都曾做过哪些让人议论纷纷的事情。

第一位才子——徐志摩图|徐志摩

徐志摩于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硖石镇,因为自小就在家里的私塾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古文根底,14岁时进入杭州府中学堂,并在学校校刊上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从杭州中学堂毕业后,徐志摩又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并于1918年赴美留学,在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之后又奔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这段绵长的学习生涯,为徐志摩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同时在剑桥留学期间,徐志摩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其中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两年留学生涯,让他奠定了自己浪漫主义诗风。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新月派的成立和发展,徐志摩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新月派盟主”。

图|徐志摩

他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直到现在依然被人们广为流传,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志摩二字是他父亲后来为他改的,关于改名一事还有个趣闻,传说徐志摩小时候曾被一个叫志恢的和尚摩过头,那和尚称徐志摩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徐父就将他的名字改为志摩。

徐志摩虽然在文学上成就斐然,但在感情之路却坎坷颇多,有人说徐志摩天生就是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他对感情生活充满了个人理想主义,但小编却觉得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徐志摩在18岁时就与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结婚,因为是父母包办婚姻,徐志摩对于这件婚事很不满意,如果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抱孙子的愿望,徐志摩连理都不想理自己的妻子。

图|张幼仪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只是个没文化的乡下人,配不上自己,所以就连张幼仪怀孕时,他也置之不理,反而要跟她离婚,在离婚被拒绝后,徐志摩居然直接出国了。

更过分的是,徐志摩不顾国内怀孕的妻子,却在国外同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林徽因好上了,在很多人眼里,他同林徽因的这段充满理想主义的恋情是让人羡慕和向往的。

但大家想象下,他跟林徽因恋爱时,他的妻子张幼仪正怀着孕,正是需要他的安慰与支持,他却在国外与别的女人谈情说爱,就连张幼仪产子之时,徐志摩明明知道,却也不管不顾,好像张幼仪给他生的孩子,有辱他的身份一样。

图|林徽因

在徐志摩同林徽因的恋情结束后,刚刚回国的徐志摩又同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好上了,人家是朋友妻、不可欺,到他这就成了朋友妻、不客气,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走到了一起,但徐志摩在感情方面的人品让小编属实不敢“恭维”。

第二位才子——戴望舒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础,诗中用传统、古典的表现形式,来诠释现代爱情的唯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当时大受欢迎,被人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领袖”。

同样作为才子,戴望舒的感情经历也并不幸福,但他不像徐志摩是因为看不上张幼仪而移情别恋,戴望舒在感情经历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曾先后两次以死相逼,妄图留住爱情。

图|戴望舒

戴望舒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在大革命失败后,戴望舒到施蛰存家避难,在看到施绛年的第一眼,戴望舒就爱上了这个小自己五岁的女人。

自此,戴望舒就开始疯狂追求施绛年,可惜郎有情妾却无意,施绛年性格开朗活泼,而戴望舒的性格却忧郁内向,双方性格不合,在加上戴望舒小时候得过天花,导致脸上坑坑洼洼,颜值属实有点低,这让施绛年有点看不上他。

但戴望舒虽然性格内向,可面对爱情时却是疯狂大胆的,看施绛年对自己爱答不理,戴望舒就以跳楼相逼,让施绛年接受自己,并同意了自己求婚。

但戴望舒不知道,此时的施绛年已经喜欢上了别人,答应他的求婚也只是权宜之计,在二人订婚后,施绛年就以为了保证婚后的经济条件,让戴望舒出国完成自己的学业。

图|作品《雨巷》

兴高采烈出国的戴望舒,不久后就收到施绛年已经移情别恋的消息,顿时也顾不上学业了,连忙赶回了上海,在证实了施绛年确实已经移情别恋后,戴望舒终于死心,在当众打了施绛年一巴掌后,直接解除了婚约,结束了自己八年的苦恋。

在结束了同施绛年的恋情后,戴望舒沉浸在伤痛中,好友穆时英为了让他尽快从失恋中走出来,就将自己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了戴望舒。

正值青春年华的穆丽娟顿时吸引了戴望舒的注意,而穆丽娟也对他的才华非常仰慕,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并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这段郎才女貌的婚姻本该充斥着温馨幸福,但戴望舒完全不懂如何去爱一个女人,在家只知道忙于写作,完全忽视了妻子,当穆丽娟提出离婚时,戴望舒才终于醒悟过来,可惜为时已晚。

图|穆丽娟

他曾尝试再次以死相逼,希望能留住戴丽娟,可惜这次却失败了,最终只能无奈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结束了这段婚姻。

相比于在文学上的天赋,戴望舒在感情方面实在没什么悟性,根本不懂得如何获取和维护自己的爱情,只知道用以死相逼的方式去作出挽留,但感情既然已经出现裂痕,就不是这些激烈手段可以修补的。

第三位才子——邵洵美

邵洵美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唯美”诗人,在现代文学史里,他的作品与大部分五四青年作家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

在当年那个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时代,像邵洵美这种一味吟风弄月的作家,自然与其他作家格格不入,但他的作品虽然过于追求唯美,可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是当时最为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之一。

图|邵洵美

在当时,邵洵美和徐志摩因为都是美男子,在加上都文采斐然,就被大家称为“诗坛双璧”,后来二人也真的成为了好朋友,但关于二人之间的相识,其实还有一段堪称奇妙的经历。

邵洵美赴英国剑桥留学期间,在剑桥市中心有个摆摊卖旧书的老人家,每次邵洵美去买书时,老人家都问他是不是姓“Hsu”(徐的英文发音),老人说有个要翻译《拜伦全集》的中国人跟他长得非常像。

邵洵美知道老人说的是徐志摩,他在国外认识的张道藩、徐悲鸿等朋友,也经常说他跟徐志摩长得特别像,因此,邵洵美对于这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中国诗人就非常好奇。

有趣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在逛街时遇到了徐志摩,两人一见面,徐志摩就热情地拉着邵洵美的手,调侃道:“弟弟,我找你找的好苦啊!”。

图|邵洵美与徐志摩

原来徐志摩早就知道了邵洵美的存在,一直通过朋友四处打听,想见见这个面熟的“弟弟”,但没想到两人居然能在街上直接偶遇,不得不说生活中充满了巧合。

第四位才子——郁达夫

郁达夫是中国著名现代作家,他的首部作品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郁达夫是自传体小说的开创者,他以自身经历为创作素材,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毫不掩饰地写进作品之中,这种充满抒情浪漫的写作形式非常受当时的青年作家们追捧,甚至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浪漫派的潮流。

而郁达夫除了文人的身份外,他还是一名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日烈士,在他的文章之中充满着浓烈的抗日精神,他本人更是在全国各处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图|郁达夫

郁达夫在《星洲日报》主笔期间,曾同时编著四五种刊物,连续发表了400多篇有关抗日的言论,他在刊物上将国内形势和政治形势仔细分析,并呼吁人民一起参加抗日。

这些论文造成了非常轰动的效果,许多海外华侨看到后纷纷出手支援国内抗日,更有华侨直接被文章激励,回到国内参与抗日战争。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新加坡被日军攻陷,当时参加“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

郁达夫为了掩饰身份,就化名赵镰,在当地开了一家名为“赵豫记”的酒厂,同时暗地里向外放出自己精通日语的消息,希望引起日军的注意。

果然,日军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强迫郁达夫给他们当翻译,郁达夫的目的本就如此,就直接答应了下来,并在当翻译期间,利用权利暗中救助这些文坛界的同胞。

郁达夫给日本人当了七个月翻译,在这期间,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反而先安排胡愈之等国内文艺界同胞先行离开印尼,而他自己则因为汉奸的告密,被日军发现并杀死。

图|郁达夫

以上就是关于“民国四大才子”的内容,有的人备受争议,有的人让人敬仰,但不论如何,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文学才子,对于近代文坛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配得上“四大才子”这个美名。

民国时期拍摄的电影西游记?

谢谢邀请!“西游记”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怪妖魔小说!据清代学者吴玉搢(公元1698---1773,字藉玉,号山夫,江苏淮安人氏。清乾隆10年贡生)考证,作者为“吴承恩”!现存明代刊本六种,清代刊本及抄本一十三种(其中遗失六种)!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游记被介绍到国外,先后被翻译成各种外语出版(英,法,德,意,西,俄,捷,波,日,朝,越,斯瓦希里等语言文字)

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翻拍的电影电视剧也有许多种,早期的如1961年的“大闹天宫”(豆瓣评分9.2);还有香港邵氏的“铁扇公主”,“盘丝洞”,“女儿国”,“红孩儿”,大陆版的“三打白骨精”,动画版的“金猴降妖”等,八零年代开始,根据西游记翻拍的电影,电视剧更是纷纷面世:最经典的有86杨洁版的“西游记”;后来又有98版的张卫健的“齐天大圣”系列;有2010浙江版的,还有2011张纪中版的等等!其中星爷版的“大话西游”系列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还有一部分如:“大闹天竺”,“悟空传”,“大唐玄奘”也趁机抢占票房,蹭西游吴承恩老先生的热度!日本,南朝鲜,甚至美国人也不甘寂寞,也搞出了不伦不类的西游记影视剧作品!

(张纪中版西游记里的女妖是不是有点怪异?)

(南朝鲜版西游记里的取经四人帮有点“韩国泡菜”的酸臭味道)

(日本西游记里的唐僧有点女性化倾向……)

(不信,看这里)

(美国佬的西游记更奇葩,唐僧竟然把他的师姑观音“泡”了,不知道地下吴承恩老先生知道是不是要“哭晕在厕所”)

其实,最早根据“西游记”小说翻拍的电影应该是1927年“上海影戏公司”但杜宇独立编剧和执导的,根据“西游记”第72,73回的故事拍摄的“盘丝洞”!据说但杜宇是上海滩著名才子,为了让殷明珠红遍上海滩而成立了这家“影戏公司”,自编,自导,自己做美工,自己发行,然后找了一帮自己的亲戚好友帮忙,在及其简陋的条件下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根据“西游记”小说故事翻拍的电影,当时一度轰动整个上海滩!本来是打算继续拍下去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西游记“盘丝洞”在上映不到一年时间就被迫下架……

(这是当时的电影宣传海报)

(殷明珠的“蜘蛛精”有点“暴露”)

(当年的“床戏”)

(应为“盘丝洞”红遍上海滩的殷明珠)

(殷明珠的生活照)

(小妖的武打动作还是很舞台化戏剧化的)

(注意当年的猴哥和二师兄是长这样的)

(在没有特技和电脑制作技术条件下的电影画面)

(师傅被“调戏”“撩拨”,内心的阴影面积无限大)

(当年的“毒蜘蛛”)

有人说,当年西游记“盘丝洞”被禁播是因为“尺度”太大,或“有伤风化”,或“引发胡思乱想”“扰乱了社会治安”等等,其实强哥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强哥以为,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运动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潮,一种认为西方文化的优秀东西必须取代中国的腐朽没落,而另外一种思潮则在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会随之而“亡”,但杜宇的“盘丝洞”一边在告诉大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没有过时,另外也让大众看到了西方“文艺复兴”后对人性美的追求!只是,只是,只是可惜了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一代才子的良苦用心,西游记“盘丝洞”就这样,在两个方面大众的反对声中,被“当局”下令“禁播”了,电影拷贝也下落不明……

(据说2011年在挪威国家图书馆的电影资料收藏中人们发现了“盘丝洞”的电影拷贝,可惜,中国电影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东西方融合的“起点”)

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不喜勿喷,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宝文浅绛彩介绍?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浙江近现代出过哪些名人?

1、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 [45] 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2、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3、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 [5] 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4、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5、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6、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7、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8、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8、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钱君陶(1907—1998)祖籍浙江海宁,生于浙江桐乡屠甸镇。名玉堂、锦堂,字君陶,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著名艺术家、音乐出版家。 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9、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10、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11、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

12、任伯年

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13、任伯年

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14、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世凯死后被释放。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15、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16、厉麟似

厉麟似(1896年2月18日-1970年10月21日),原名厉家祥,字麟似,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人、联合国中国分部创办人、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圣雄甘地”,在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厉麟似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德外交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之一,为中国抗日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国学功底深厚,并精通德、日、英、法等六国语言,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著作及影视作品,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世界。

饰演过宋庆龄的女演员都有哪些?

宋庆龄是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很多演员都演过宋庆龄,董洁演过、袁立演过,许晴也演过,不过到底谁最像真实的宋庆龄呢?

张曼玉

张曼玉在《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中饰演宋庆龄,并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朱媛媛

2000年,朱媛媛与赵文瑄、梁冠华主演电视剧《孙中山》,饰演宋庆龄一角,让观众看到了朱媛媛的可塑性。

袁立

袁立在《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饰演宋庆龄,袁立饰演的宋庆龄既雍容端庄又矜持大气,真可谓是张弛有度,得心应手!

许晴

2009年,演员许晴在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中饰演女一号宋庆龄,并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和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

文清

2011年,电视剧《辛亥革命》,文清饰演宋庆龄。造型还算是中规中矩,气质稍硬但没有特别出彩。

孙茜

2011年,在电影《铁血丹心》中饰演宋庆龄。在2016年11月在《长征大会师》再次挑战宋庆龄,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肯定“形神俱似”!

袁咏仪

2014年,香港演员袁咏仪在革命历史题材剧《东方战场》中饰演宋庆龄,获得了很多观众认可。

蒋勤勤

在央视和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开天辟地》中,扮演宋庆龄。蒋勤勤本身有着一种柔和美,颜值肯定是没什么问题,饰演的这个角色也是很端庄。此次蒋勤勤在剧中出演的宋庆龄被赞为“最美丽宋庆龄”!

董洁

董洁在2011年电影《建党大业》中扮演国母宋庆龄。董洁版本的宋庆龄是小家碧玉的气质,董洁本就是小家碧玉的气质,更难驾驭宋庆龄这个角色!

李羚

1990年,李羚与王馥荔、张晓敏联袂演出电视连续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凭她出色的演技塑造的宋庆龄的形象征服了当时的观众,成为公众记忆中最难忘的宋庆龄形象。还获得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至今没有一位能有李羚演得像,演得真,不仅“形似”,关键是她的“神似”。

哪位饰演的”国母“最大气,大家最喜欢哪一款的宋庆龄呢?

好看的民国爱情电影有哪些?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并上映,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民国时期,经过近20年的尝试和探索,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有过许多经典的电影。经典爱情电影——

1、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新现实主义先驱,风格深沉隽永,节奏明快诙谐,讲述的是一对歌女面对着当时社会种种现状,备受欺凌的故事。马路天使是由袁牧之自编、自导,赵丹、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艺术成就的现实主义优秀影片,是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

本片堪称中国30年代有声片的经典,同时也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这部电影被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赞美“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中国式”的影片,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依旧魅力不减。

2、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的剧情影片。渔光曲是一部极为悲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反应了那个时代中国百姓的现状,讲述的是:东海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租,惨死海上后,其妻又被迫当奶妈抵债,哺育了鱼老板何家的公子,十余年后,其子女小猴小猫流落上海,再遇何家,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片中两次唱到渔光曲,第一次是送何子英留洋,第二次是小猴捕鱼受重伤,临死之前,小猫以渔光曲为他送行。

影片之所以在当时广受欢迎,在于影片的立意与创作者的态度。“为民生请命、为时代立言”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所无法逃遁的责任,更是成就佳作与杰作的必要先决条件。整部电影情感饱满,故事结构合理,可与当时的国外大片相提并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曾在1935年02月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第九名的荣誉。

3、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是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故事,该片于1948年在中国上映。

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我国电影历史上对人物心灵描写的先河,从之前以叙事为主线的电影,跃升为心理抒情。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显示了费穆导演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4、风云儿女

《风云儿女》是1935年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袁牧之、王人美、谈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于1935年5月24日上映。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

《风云儿女》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田汉作词,聂耳谱曲,《风云儿女》的投资人朱庆澜将军将这首歌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建立之后,这首歌更是成为了国歌。

5、神女

民国时期的20世纪三十年代,若是提及最著名的电影明星,阮玲玉那至少是能排上号的人物,可以说是阮玲玉与胡蝶二人撑起了大半边天,类似于今天的当红花旦。而这部《神女》便是由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为了生活和抚养儿子而出卖肉体的“神女”的悲剧故事,影片于1934年于中国上海上映 。

《神女》的故事并没有剧情片的峰回路转,无非讲述一个弱女子面对社会的无奈抗争。她被流氓霸占,被邻居非议,被学校等机构所排斥,最后还被丢进了监牢。某种程度上,它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许多左翼电影一样,不乏控诉,有些苦情。

但是由于阮玲玉等主角的精湛演绎,加上影片的视觉风格和叙述手法于当时都有独到之处,令这部剧情一般的电影留下了无数个民国电影史上最有名的场景,极具情绪感染力。

6、太太万岁

《太太万岁》是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编剧的一部电影,故事比较平淡,偏重于塑造片中的人物性格。

这部由文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家庭喜剧片,由桑弧执导,蒋天流、张伐、韩非、上官云珠、石挥、汪漪、路珊等主演。该片讲述了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后使出浑身解数做贤惠太太,却遭遇了丈夫出轨,她想方设法挽救家庭危机的故事,于1947年1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实实在在的一部家庭故事,节奏张力十足 。

该片未如当时的主流那样对政治局势批判攻讦,但是其内在对几千年封建男权的颠覆瓦解,对独立女性的着墨和支持,都使其实质比许多表面革命气息浓烈的作品更进步也更真实。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该片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杰作 。

7、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是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郑君里执导,上官云珠、赵丹、孙道临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1948年国民党政权灭亡之际,上海一座楼房里的几户人家与国民党军官侯义伯斗争的故事,于1949年1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乌鸦与麻雀》是一部出色的讽喻作品,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正邪分明,全片从主题到细节都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矛盾的中心房子,意味着江山,虽然一度被反动派霸占,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手中,隐喻人民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1957年,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选1949-1955年优秀影片的一等奖。

8、哀乐中年

《哀乐中年》是由桑弧编剧、执导的剧情片,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等出演,该片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上映。该片讲述了人到中年的鳏夫陈绍常与挚友的女儿敏华相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克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

“生命无处不在”和“脱离时代背景的个体意识觉醒”是这部电影的内在核心,该影片不但构思独特而且完整,充满了成熟幽默的韵味,是一部内容和技巧接近完美的中国优秀电影。

9、新女性

民国影坛花旦阮玲玉的有一部作品,有着“新女性悲剧的生动呈现,阮玲玉人生的天鹅挽歌”之称。

1935年旧历新年(2月3日),电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剧院正式上映。《新女性》主要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韦明遭遇婚姻失败后,期望依靠自身力量和女儿生活下去,最后却在感情波折、生活苦难和流言蜚语的打击下,走上自杀之途的悲剧故事。

影片运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抨击恶势力之尖锐,曾引起反动的"新闻记者公会"的"抗议"和一些黄色报刊对编导和演员的人身攻击。 影片同时还塑造了先进女工李阿英的形象,否定韦明的软弱性,正面指出妇女解放斗争的正确道路。

阮玲玉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她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准确而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世界,显示出她至臻成熟的艺术才华。但在演完这部影片后,她也遭到社会恶势力的侮辱和迫害,演出了一场与韦明同样的悲剧。于1935"三八"节的早晨服毒自杀,以25岁的年华结束了她的一生。

10、劳工之爱情、浪淘沙

20世纪的无声电影,留存的不多,当时中国电影处于初代探索阶段,所以并没有留下太多经典,唯有这部《劳工之爱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劳工之爱情》是由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于1922年01月18日发行的一部爱情、喜剧类型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郑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儿历经时代背景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影响颇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前卫性,算是中国电影探索史上,一部可以评述的电影。

而1936年上映的电影《浪淘沙》,格局就远远高于《劳工之爱情》,讲述了一名警察追捕一名杀死偷情的妻子和情人的水手,最后两人暴尸荒岛。《浪淘沙》大胆地借鉴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先锋派的技巧,尤其学习了德国表现主义,再混合吴永刚本人超然物外的"冷"个性,令人吃惊地呈现出一种中国罕见的电影风格,独异而超前。不幸的是,这种先锋风格竟昙花一现地凋谢,既是吴永刚本人的不幸,也是中国电影的遗憾,阻断了一种个性的发展,也缺失了一个创造性探索影像的阶段。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