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宋朝历史简介及代表作品

话说宋朝的创始人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后四处征战收复失地,可惜有燕云十六州做屏障的辽国国力日益强大,宋朝再也没有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能力。议和之后宋朝也没有开放双方的商贸关系。西夏国主李元昊多次派使者请求宋朝朝廷。...

宋朝历史简介及代表作品,宋朝有多少次议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简单的说一下宋朝的背景,话说宋朝的创始人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后四处征战收复失地,可是还没来得及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去世了,后来弟弟赵光义继位,拿下了北汉,可惜有燕云十六州做屏障的辽国国力日益强大,宋朝再也没有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能力。

其实宋朝也有很多厉害的名将领,比如出名的杨家将、狄青、岳飞等。可是在宋朝武将的地位很低,甚至连商人都不如,宋朝的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文官的手上,因为他们的祖宗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靠武力抢夺的天下,他们要防患于未然呀,于是就格外的防备武人,削弱他们的地位,抬高文人的地位。

宋朝共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历经三百一十九年,共有十八个皇帝。

北宋比较有名的议和有两次:

一次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和议》,是和西夏的战争,表面上是西夏胜利,实际上西夏经济受挫的程度远远大于宋朝,伤亡也十分惨重,所以不得不和宋朝签订议和协议。和议的内容是“西夏取消帝号,改称国主,向宋称臣,宋朝给予西夏经济上的补偿: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遇到节日另赐给西夏2.2万两银,绢2.3万匹,茶1万斤”。议和之后宋朝也没有开放双方的商贸关系,致使西夏非常的被动,西夏国主李元昊多次派使者请求宋朝朝廷,宋朝才同意恢复双方的贸易往来。

第二次议和称为《宣和和议》,公元1125年,金太宗得知北宋已经开始衰败了,于是派兵一路杀到宋都开封,眼看就要攻破,宋朝已经是危在旦夕没什么希望了,在此紧要关头却出现一名猛将李纲带兵死守都城,导致金兵受挫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签订了此和议,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金太宗就开始毁约,第三年(公元1127年)再次派兵攻破北宋都城,北宋朝廷彻底结束了,历史开始进入了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主要有三次议和:

1.绍兴和议

此次议和是南宋史上最耻辱的一次议和,议和的双方仍然是金和宋,由于北宋被金覆灭,宋徽宗与宋钦宗被俘虏,岳飞作为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名将,他的理想和信念是收复失地,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而此时在位的宋高宗生怕宋徽宗和宋钦宗回朝会影响他的地位,又加上有一位为了自己的利益官爵不惜陷害忠良的秦桧,他和宋高宗为了向金国议和,逼迫战场上获得节节胜利的岳飞退兵,同时私下和金国密谈,金国答应议和的条件是处死岳飞,宋高宗为了向金国表达自己的诚意,竟然让秦桧设法害死了岳飞,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巨大的一桩冤案。所以这次议和被称为宋史上最屈辱的一次议和,是南宋屈辱的开端,一是向金称臣,二是失地颇多,三是向金上交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2.隆兴和议

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时期和金国签订的议和,他继位后立马为岳飞正名,恢复其官爵,召回岳飞被流放的家人;把被罢免的主战派官员恢复官职重新重用,开始积极备战收复旧日山河。但在隆兴北伐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因为主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不和而导致惨败,最后在金国大军的压迫下答应议和,即隆兴和议。内容“两国关系不再是君臣,其二是南宋朝廷每年仍要给金国钱财,不再称岁贡,而是称岁币,银20万两,绢20万匹”,这次和议保持了宋金两国40年的和平,是宋朝一度出现繁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

3.嘉定和议

此和议签订于宋宁宗时期,南宋的抗金大军中出现了奸细,主战派领导人被主和派派兵暗杀。和议内容是“一是宋金两国为伯(金)侄(宋)之国,南宋向金支付赔款300万贯,岁币30万两,绢30万匹,南宋得到的回报是金把新占领的城池归还,抗金人物的首级送到金国”。

纵观这几次议和,其中最耻辱的就是绍兴议和,他让中原大国第一次向番邦称臣,还牺牲了一位抗金英雄岳飞,还为其他耻辱和议做了不良的带头作用,乃是宋史上最耻辱的一次议和。

宋朝都城是汴京还是东京?

当时的汴京和东京是一个地方,也叫东京汴梁,是北宋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自公元960年到1127年,由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定都汴京,共经历九位皇帝。

南宋(1127——12379),由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建立,先定都南京应天府(今天河南商丘),1138年,又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当时的东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誉。东京平面布局的特点和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密切相关。

当时的宋朝把开封分为三重,外城,里城和宫城。外城分南三门,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12个城门,面积为27.37平方千米。城外有护城河,名曰护龙河。外城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抗击外敌的侵入。

里城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西两门,共计10门。

宫城也叫皇城大内,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宫城共六门,南三门,正中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大庆殿修的宏伟壮丽,规模很大。整个宫城分为前区,中区,后区三个区域。前区大庆殿为主,是皇家朝会,册封,祭天地的场所,中区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休息的地方,而后区以崇圣殿,太清楼为主,是皇帝游玩和宴请的地方。

北宋时的的开封起初仍是坊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市坊被打破。居民区与市场混一的制度逐渐形成,开始由商业区变成了商业街。宋朝的开封已经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大都市,著名的国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开封缩影。

南北朝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哪些是太祖子孙?

宋朝皇帝的世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可以说是一个偶然。

北宋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可是继承他帝位的却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自此北宋帝位落在了太宗一脉上。南宋开国皇帝是宋高宗赵构,可是继承他帝位的却是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自此南宋帝位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脉上。

南北宋一共有18位皇帝,其中8位为太宗赵光义一脉,另外8位为太祖赵匡胤一脉。

太宗一脉包括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硕、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高宗赵构。

太祖一脉包括孝宗赵昚、光宗赵惇、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禥、恭宗赵显、端宗赵昰、怀宗赵昺。

只能说宋朝的帝位传承就是一个奇怪的轮回。太祖一脉传承了8位,太宗一脉也传承了8位,北宋开国皇帝是太祖,接下来就是太宗,南宋开国皇帝是太宗一脉,接下来就是太祖一脉,这似乎就是一个奇怪的轮回。

当年太宗赵光义不知要何种手段,将皇位抢到手,是金匮之盟也好,亦或是斧声烛影也罢,总之赵光义就这么神奇般的从他哥哥赵匡胤的手中夺得了皇位,自此北宋皇位终落于太宗一脉,太祖一脉再也无缘北宋的皇位,更是无缘享受到真正的皇室待遇。

之后高宗继位,在南方建立南宋,又不知何种原因,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高宗独子赵旉死后,高宗再无后代出生,不得已高宗只得从赵氏宗室中挑选继承者,而太宗一脉在靖康之变中几乎已被金人悉数俘虏。无奈下,高宗只得从太祖一脉中挑选继承者,最终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昚被选中,自此宋朝皇位就这样再度回到了太祖一脉的手中。

南北宋的帝位如此传承,或许就是天意吧。

两者命途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不同的因果。统治时间的长短,跟自身文化底蕴和军事力量,君王政治军事素养都是休戚相关。宋朝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国家军事力量却一直衰弱。元朝共历十一帝,享国九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下面且看笔者给大家慢慢分析,两者为何命途迥异?

经济的差异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民是社稷之根本,这也宋朝能一直统治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国家财政不行,搞不起军事,致使遇外敌时,会被打的很惨。

元朝的统治者对商业贸易感兴趣,所以,整个元朝海外贸易高度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可是元朝却对传承几千年的农业经济不够重视,忽略底层农民的生产经济状况。此时元帝还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经济到达后期一度停滞,最终衰败。

文化差异

元朝是草原文化起家,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草原民族又可称游牧民族,长久的被中原人士称之为野蛮文化,是征服者,侵虐者,自身所处文化环境影响,元朝自是兵强马壮比之宋朝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这种因素导致元朝不喜汉文化,将汉文化作为一个分支的朝代。在蒙古人眼前,过去长期固于人们脑中的儒家治国、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等概念太复杂,不如自己家的草原本位政策,从成吉思汗到蒙哥四位大汉,都“视居庸以北为内地”而将中原看作帝国的一个边缘地带,从未针对汉地的特殊文化,采用中原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加以控制。这也就导致中原的法制不立,缺乏秩序,没有稳定感,从而无人能够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底层民众发声,致使农民起义,推翻虐政。

宋朝是传统汉文化的统治理念,有历经千年的治国经验,认为封建统治阶级和百姓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而用武力征服南宋建立的元朝,基本不懂传统治国理念那一套,连懂汉语的皇帝都很少,皇帝继承往往通过暴力,而没有一套约定俗成并且有效避免发生混乱的继承套路。统治阶级和民众几乎时刻处于对立的情况,缺乏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后来的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从文化上学习运用。

历史原因

宋朝弱由于宋建立的时候幽云十六州就没有,北方屏障尽失。再加上宋太宗的一系列对辽失败的军事行动导致宋初较强的军事力量跌入低谷。

宋太宗对西夏的一系列失败的举措导致西夏的壮大,导致宋朝边防战线扩大,军费开支增加,历史上的产马地也失去,从马匹到经费都紧缺。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也是宋积弱的原因。宋朝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宋朝大将出征需中枢决策等一系列牵制权力的政策,这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还有宋朝中央机构各个部门权力和名称不一,错综复杂,权力牵制的同时导致冗官,内部决策迟缓,存在斗争激化的风险。

元朝强,在于他们是草原民族,马背上的国家。你看看他们一直在干架,阿里不哥争位战争、李璮叛乱、灭宋战争、平定海都、远征缅甸、远征八百媳妇国、远征爪哇、远征日本、远征越南。这样的元朝,军事力量但凡弱点,就被干趴了。

最后笔者总结下认为宋朝亡于外敌,元朝亡于内患。元朝强大的军事力量致使元朝不怕任何外敌,可惜却忽略了自己内部的矛盾,也让后来者清朝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宋朝虽内患少,政治目标明确,能够享有三百多年的气运,奈何军事发展太弱,最终也逃不过国破,山河化作他人之物的命运。

如何理清宋朝的历史?

大千世界听我说,一名历史领域的创作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想理清宋朝的历史还真需要些时间,下面我从十个方面说说宋朝的历史。

一、开篇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二、统一天下

五代时期,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军队驻扎在宋州。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后改为东京开封府,并设陪都西京。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

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 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其弟赵光义即位后忙于整顿朝政,统一事业暂告停止。

三、步入治世

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北宋由此进入咸平之治。 雍熙北伐后,辽朝常在宋辽交界处抢劫杀掠 ,到景德元年(100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 。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

夏李元昊于大庆二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 尔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宋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 。在边疆上,宋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四、变法党争

宋英宗去世后,他的长子宋神宗赵顼即位。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宋神宗因此锐意改革,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宋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

宋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宋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宋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宋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五、靖康之耻

宋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宋钦宗赵桓。宋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宋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宋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宋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宋钦宗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 。徽钦二帝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其中大部分被没入金国官妓院-洗衣院,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 北宋灭亡。

六、建炎南渡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是其在江南地区重新建立宋朝的宋高宗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济州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宋高宗,于鸿庆宫谒太祖庙 ,改元建炎,重建宋朝。自此开启南宋的历史。半年之后,为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苏州(后升为平江府)、江宁府(后升为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越州(后升为绍兴府)、杭州等地,均以"行在"名之。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府,实为"行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 。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后借口"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皇后才被送回南宋。

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此事让宋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

七、偏安江南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二十日就告失败。之后,宋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宋光宗。然宋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他对自己非常不孝,让宋孝宗十分伤感。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宋孝宗去世。

八、内忧外患

宋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宋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宋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宋理宗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宋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宋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宋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

九、抵御蒙军

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南京应天、西京洛阳) ,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宋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

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宋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 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国号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年仅35岁的宋度宗去世。

十、崖山海战

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显即位,为宋恭宗。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

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宋恭宗被俘。南宋灭亡 。宋室和广大的爱国军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

赵显之弟赵昰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广东新会)。元军在汉人将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 。张世杰悲痛不已,堕身入海,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至此,宋朝至此宣告彻底灭亡。 张弘范特于此立"张弘范灭宋于此"碑。

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战后,有十万人自杀殉国,海上都是尸体。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