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曹禺1938年代表作品

曹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和曹禺在车上遇到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

曹禺1938年代表作品,谁才是现代文学史第一文豪?

【谁才是现代文学史第一文豪?】

答: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大文豪,就是写出【一至五卷《毛泽东选集》的光辉著作和全部气壮山河的诗词】,都体现了全部毛主席的伟大战略诗篇,给中国创下了辉煌的成就基础;给中国创下了几十年的盛世泰平;给中国指明了进去的方向。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和他的光辉诗词都闪耀着他的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使他的强大对手都佩服,足够说明了毛主席是世界第一大文豪!!!!!

作家曹禺的生平故事有哪些?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生平:

曹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他心里清晰起来。

曹禺率清华大学抗日宣传队在保定育德中学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月亮上升》等话剧。这部描写东北松花江群众掩护抗日武装队员过江的话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育德中学附近有个铁厂,曹禺与工厂的工人们座谈,工人们纯朴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曹禺在车上遇到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

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阅览室,在清华园的小河边,曹禺为创作《雷雨》简直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

1933年8月,曹禺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学任教。

学校要求理科教师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大学预科程度,这样,英文课就颇为重要。曹禺被育德中学聘为英文教员,为学生讲授林语堂开明英语读本,英文经典,英文论说文范等课程。

他在到育德中学任教之前,将《雷雨》的剧本送到了《文学季刊》。一部《雷雨》让他苦苦构思了近5年,苦心写作半年,五易其稿。

这期间,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学尽心教学,但他始终放不下心爱的戏剧创作,于是,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1934年7月,《雷雨》在《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之后很快由中华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书。曹禺由此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跃成为中国剧坛的巨星。

悬崖小说原著叫什么?

电视剧《悬崖》原著小说是全勇先的中篇小说《霍尔瓦特大街》。

《悬崖》是由张嘉益、宋佳联袂主演的谍战大戏,该剧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中国东北,剧中周乙是一名共产党特工,为了方便其潜伏在敌人内部,组织派遣了一名女报务员顾秋妍假扮他的妻子。面对特务科心思缜密的强大对手高彬,两人的真实身份面临着严峻挑战。

同时,这对"假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在悄悄地改变着。顾秋妍身处危急,周乙最终选择回到哈尔滨解救顾秋妍。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另一条不归路。

民国有哪些文学大家?

1文学研究会

矛盾:原名沈德鸿,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许地山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代表作品《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道学史》《印度文学》《落花生》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南归》(散文集) 《姑姑》《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等。

2.创造社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3.新月社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等。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代表作品《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主要成就《莎士比亚全集》(译作)《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等。

4.语丝社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代表作《近代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雨天的书》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原名和乐,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5.东北作家群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舒群:(1913.9.20—1989.8.2), 又名李书堂,代表作品《这一代人》《毛泽东故事》

白朗:(1912-1990),原名刘东兰,编辑《国际公园》、《体育》、《妇女》、《儿童》等周刊,创办《文艺》周刊。

6.“七月”诗派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

鲁藜:(1914年-1999年)原名许图地,他被誉为“泥土诗人”,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时间的歌》、《天青集》、《山》、《鲁藜诗选》。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代表作品《鄂尔多斯的草原》、《彩色的生活》、《萤火集》等

7.“汉园三诗人”

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画梦录》《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代表作品《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断章》。

8.京派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桥》、《莫须有先生传》。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其他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代表作品《家》、《寒夜》、《随想录》等。

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白鹅》

钱钟书:(1910年-1998年),原名仰先,代表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代表作品《荷花淀》《芦花荡》。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代表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等。

中国文物之父是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

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郭沫若(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897年春入家塾“绥山山馆”,8岁时塾师教读唐诗和司空图《诗品》,后来他关于诗的见解大体还受着《诗品》的影响。

9岁左右开始学作对句及五言、七言试帖诗,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刚满13周岁,即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把《史记》读了一遍,“很喜欢太史公的笔调”。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所嗜好”的一种读物,对其“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

此间,“喜欢读的书是《庄子》、《楚辞》、《文选》、《史记》、严几道译的《天演论》、《群学肆言》”,并“特别喜欢《庄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三年级插班学习。民国元年(1912), 经考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报考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最终在长兄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14年1月中旬抵达东京,经过半年的努力,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成为中国的官费留学生。

到1915年7月,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第三部医科,与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的德语课,由于教员以文学士居多,把他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

因为德语课而喜欢歌德,进一步熟悉斯宾诺莎,由当时日本的“太戈尔”热而喜欢太戈尔,便和哲学上的泛神论(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论思想不仅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还表现在他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论述中。

1918年8月,免试升入在福冈的九州帝国医科大学。1919年9月发表新诗。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完完全全“凫进文艺的新潮”,走上“弃医从文”之路。

与田汉、宗白华通信讨论诗歌创作、人生道路,与郁达夫、成仿吾方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往返于日本、上海之间,出版白话诗歌集《女神》,翻译出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太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等人的诗文,发表诗剧、历史剧作。坚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

当时有人高薪聘其为医生,但却被拒绝。4月,携眷回国,到达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广州,应聘为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即文科学院长)。6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7月出征,8月,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

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则决定脱离蒋介石,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郭沫若遭蒋介石政府通缉,再次东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连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契粹编》等重要学术论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

学术界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南京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郭沫若即“别妇抛雏”秘密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0月下旬,撤离武汉,辗转长沙、桂林,于年底到达重庆。1940年9月,三厅被撤销。10月,重新组建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担任主任之职,并请回三厅原班人马。此间,郭沫若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学术研究上写出《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在文艺创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

1949年--1959年,连选连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在50-70年代的20余年间,发表了学术论著《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与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论文,以及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讨论《再生缘》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论文等,并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等。

抗战小说长篇完本小说?

有很多抗战小说是长篇完本的。例如《抗战之兵临城下》、《铁血荣耀》等。原因是抗战题材被广泛关注和热爱,长篇小说更能深入描绘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荣光与苦难。同时,由于抗战情节一般比较激烈紧凑,长篇小说能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命运的发展。内容延伸:抗战小说中不仅有长篇小说,还有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一般情节简洁,精彩刺激,适合匆忙的阅读。中篇小说则在情节紧凑的同时,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呈现。不同类型的小说,能够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喜好。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