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德代表作品,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却可以称为大作家的人?
刘以鬯
说起刘以鬯你也许不晓得,但是你一定知道墨镜王-王家卫,王家卫可是很喜欢读刘老爷子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四十多岁的刘以鬯写下了一本书,这本书叫《酒徒》,这本书很厉害,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 被人认为是香港小说的一个里程碑 , 香港文学的扛鼎之作, 香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评价几近登顶。
但是却鲜有人知《酒徒》正是王家卫电影《2046》的故事来源。在他八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小说《对倒》又被王家卫改编成了电影《花样年华》,在这部电影的片尾字幕,王家卫还专门对刘以鬯表示了感谢。电影中有两句是直接引用小说,在小说中是已步入人生晚年的淳于白在回想起初恋的时候一段描写: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遇,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转掉身,走了。
以前看王家卫的电影总觉得有点意识流,后来才明白原来都是来源于刘以鬯。看刘以鬯的书,你会不自觉的从作者的角度去经历故事,听作者娓娓道来,非常有趣,也会在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里渐渐沉迷。
白先勇
树犹如此,公子世无双
说实话白先勇作为一个作家,他的知名度还不如他老爸白崇禧高。
他老爸白崇禧十八岁的时候投笔从戎,从武昌起义的学生敢死队做起,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军事领导能力卓越,被称为“小诸葛”,也是国共共同尊敬的“抗日英豪”,被日本人称作“中国战神”。但是他的儿子白先勇却不同,一生挚爱文学,与父亲的道路截然相反。
说起白先勇先生的文学成就,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谈论起中国的当代文学,你没办法绕过去,不信你去豆瓣搜一搜,他的书找不出评分在8分以下的。
他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北人》,这本书在香港《亚洲周刊》评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七位,是在世作家中的最高位,而前六位分别是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钟书《围城》和茅盾《子夜》。
连三毛都说自己是看白先勇小说长大的,知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五四以来,在艺术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越他的成就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五六人。”
不过更特殊的是白先勇的同性恋身份,虽然他出身豪门,但是一生都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虽然他父亲是一代名将,但他却是一个勇敢的同性恋。1976年,他写了有同志恋情题材的小说《孽子》,这也是华文文学同性恋书写的开山之作。
尤其是他的那篇纪念他同性恋人王国祥“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树犹如此》,自他们乔迁新居写起,讲他们如何布置庭院,如何一起饮酒煮蟹,如何植下三棵意大利柏树,柏树又如何生长与凋零,国祥的病情又是如何一步步加重,直至身故,读罢让人唏嘘不已。
读白老先生的书,你仿佛能看见一个温情干净的老者,穿着长袍,提着软绵绵的黄酒,在阴雨天的亭子里,跟你讲百态人生。
李碧华
爱你,就要口一口吃掉你
对很多读者来说,熟悉李碧华是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开始的。
但实际上李碧华的小说除了《霸王别姬》之外还有很多都改编成影视作品,如《胭脂扣》、《青蛇》等,这些小说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社会、美学、哲学上给人的思考,可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能比拟。
在她的笔下,女性的形象叛逆而美丽,如《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胭脂扣》中美丽又幽怨的女鬼,再比如《青蛇》中冒生死、违天命只为一场杏花春雨的白蛇。
而男性的形象一般都是自私、卑劣、 丑陋。如《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虚伪残忍的武松,《诱僧》中反复无常的石彦生,《霸王别姬》中“霸王意气尽”的段小楼,还有《胭脂扣》中背信失约的十二少。
纵观她的小说题材,大多都选自人们熟悉的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如《青蛇》取自《白蛇传》,《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则截取《水浒传》中关于潘金莲的故事,《川岛芳子》描写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神秘女间谍的一生。
她作为一个流行作家,与银屏巨星相比,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她的志怪和通俗小说,扎根在香港市民社会的土壤里,爱恨交织,充满丰富的戏剧性。香港市民们喜欢她的故事,因为奇情、诡谲、刺激,甚至带有强烈的情色元素。
李碧华人也洒脱,她曾说过,人生在世,快乐二字。她不做奴才文章,也不以作家头衔奔碌,只从心而写,不删不改,但图快活。
这种洒脱浸透在她的小说里故事里,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她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抽丝剥茧,她的书不能读,一读就细细的侵入你的五脏六腑,让人欲罢不能。
毕飞宇
中国最会描写女性心理的男作家。
毕宇飞,一个被称为“中国最会描写女性心理的男作家”,但是知道他的大多都是从《推拿》开始,而了解《推拿》的不过是因为这部作品被娄烨拍成了电影并获得了金熊奖。
实际上,《推拿》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仅仅是毕飞宇以盲人的视角写社会浮沉,人生百态,而是他用盲人思维写盲人,没有高调的讴歌,赞美,只有细腻的情感。
《推拿》中的盲人们所遭受的疼痛 , 来自于光明世界里的人们 , 与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亲缘关系的人群 。
譬如 , 王大夫的弟弟 , 既嫌哥哥出现在婚礼上给自己丢脸 , 又把自己闯祸后的难题硬生生地塞给哥哥;泰来的父母觉得两个瞎子结婚不体面 , 因而不愿给儿子操办婚礼 ,怕被人笑话 ;小孔在深圳做推拿时被 “前台 ”反复欺凌;高唯和金大姐挑起的 “羊肉之争 ”,让两个曾好得掏心窝子的盲人老板之间的关系迅速出现裂缝 ;向天纵为了和情敌竞赛而让十六岁的沙复明遭遇了两个多小时的 “小爱情 ”, 残酷至极 ......
但是毕飞宇最好的作品绝对不仅如此,他的很多作品都值得一看,比如《玉米》里面讲一个农村女孩由淳朴到毁灭,对于人情冷暖的刻画。《青衣》里写一个女戏子台前幕后的一生,其中有几个对戏台上女子姿态大段大段的描写也非常的美。
正如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上,学者陆建德他对毕飞宇的评价:“读到这样的文字生出一种欣慰感。其实,任何文学奖的垂青都不是很重要的,对自己的这种警觉才更可贵,因为它是一种道德的价值。我没有读过毕飞宇的作品,就对记忆的认识而言,他比穆勒更成熟,也更诚实。”
毕竟,伟大的作家不会被后世遗憾,随时间而愈发沉淀发光,留待后人说。
中国人均读书近8本且持续增长?
这个“读书最少”的统计与结论暂且不过多去争论,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层次性,东西地区、城乡之间和不同职业阶层乃至对于书的定义标准,平均值往往难以说明阅读实情。
中国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是理学相承的时代。2017年我主要读了关于宋明理学的著作。那么,宋明理学有何魅力呢?
传统学术发展到唐宋之交,诸多因素导致了一场深刻的学术思想大变革,形成了全新的学术形态,这就是“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被当下的学者看作是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中最难的一块。
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
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学贡献,并在南宋被整合进朱子集大成的理学体系当中。
宋明理学核心概念略有四纲:
一曰论道体,讨论理学之宇宙论。
二曰论为学,讨论理学家之为学,包括向学方法、为学目的等。
三曰论存养,讨论理学家之修养,如克己复礼、出处进退等。
四曰论政治,讨论理学家之政治哲学,包括治国平天下之道及其方法等。
广义的宋明理学包括狭义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但牟宗三先生提出三系之说。他的意见是北宋三家濂溪、横渠、明道都是天道性命直贯的思路,此时尚未分系。
但伊川另辟蹊径,朱子发扬光大,以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心是气之精爽者,才是行动的枢纽,而开启了一条横摄的思路,造成“别子为宗”的奇特现象。由北宋到南宋,五峰接上北宋三家,以心著性,晚明蕺山思想与之若合符节,形成了第三系的思路。
宋明理学的学派众多,主要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等人的象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胡安国、胡宏、与张栻的湖湘学派(以“性”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可以说,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长期冲突融合的结晶。特点继承儒家道统的“正传”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哲学化和体系化地呈现为“新儒学”的理想状态,而先秦儒学和两汉儒学则注重对人伦道德和治世原则的追究,从而疏忽对宇宙本体和人的本质的探讨。
宋明儒学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既辟佛老辨异端,又援佛道入儒,批判地吸取了佛道哲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思辨,将儒家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与宇宙本源本体、人的本质加以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庞大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