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代表作品时期的诗有哪些,还有哪些著名的悼亡诗或者词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悼念发妻王弗所写的悼亡诗。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年了,他依然会在梦中相遇。“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才貌双全,对苏轼关怀备至,两人情深意笃。然而,命运捉弄人,两人琴瑟相合十一年,王弗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
王弗的去世,使得苏轼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即使过去十年了,他心灵上的伤痛仍然无法愈合,他的心在滴血。
这首诗饱含着无尽的哀思之情,字字是相思苦,句句是涕泪流。苏轼向亡妻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除苏轼之外,历史上还有其它文人也写过有名的悼亡诗,如潘岳
潘岳,又称潘安,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赋尤为出名,其中《悼亡诗三首》,是潘安为亡妻所作。下面选择一首来赏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返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你过,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若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缻犹可击。潘安十二岁与妻子杨氏定婚,结婚以后。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年,两人感情非常好。这首是妻子去世后一周年写的,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看着亡妻的笔墨遗迹,睹物思人,仿佛妻子的音容笑貌在眼前。“如若存”惶惶觉得妻子还活着。
“一朝只”“中路析”,曾经是夫妻琴瑟和谐,如今一个人孤苦伶仃守空庐。
唐代诗人元稹写过很多悼亡诗,其中《离思》广为传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中前两句成为千古名句,“沧海”,“巫山”意境深远,韵味无穷,隐喻夫妻感情深厚,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歌颂爱情的忠贞不渝。
曾经拥有过,你是我的唯一,自从你走了,我的心碎了,纵使美女如花丛,我也懒得再理会了。一半因为修道之人清心寡欲,一半因为我对你的钟爱。“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以上三位大师之作,本人喜欢苏轼与元稹的诗作,不知好友们怎么看?
五年级上册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苏轼的古诗如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赤壁赋》
宋 ·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
《记承天寺夜游》
宋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蝶恋花·春景》
宋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 ·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春宵》
宋 ·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海棠》
宋 ·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阮郎归·初夏》
宋 ·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中国宋代的经典诗词你知道哪些?
中国宋代经典的诗词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永(984—1053),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也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1049—1100),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北宋文学家、词人。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晏殊(991-1055),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被后世称为宰相词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的哪一篇作品最打动你?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你处于人生低谷辗转痛苦时,或者在生活中过得不如意求安慰的时候,这首词就是一碗最正能量的鸡汤。十多年前我潦倒困窘之时,去某大学面试求职,就是试讲的这首词。我含着泪讲完之后颇受好评,其实我知道那是讲给我自己听的。后来,这首词伴随着我走出人生低谷,直到渐入佳境。
苏轼这首词写于著名的“乌台诗案”之后,他被贬官到黄州。在黄州呆了三年,苏轼渐渐地从人生沮丧中恢复过来,天性乐观的他适应了偏僻的乡野生活,竟然跟朋友们前往黄州的乡间去相地买田,打算在乡下过点农家乐的小日子了。这首词就写于这种背景下。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整首词既写雨中即景,也写人生际遇。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词在浅显流畅的语言中深蕴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人生境界。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但冠以“莫听”二字,就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体现出他坦然自在的性格。“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徐行,是指苏轼意态安闲地哼着小曲散着走,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带了些抗争的倔强。比起他那些狼狈逃窜避雨的朋友来说,他显得是那么有个性!“竹杖芒鞋轻胜马”三句既是当时的场景,也象征着他的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有平头百姓之意,不过,即便是身为平民,又有什么可怕呢?此处应玩味的是,竹杖芒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的坐骑,苏轼如此对比的写法,分明是指心境的轻松,远离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所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顺势而出洒脱至极,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呢?任它雨打风吹,我自如如不动。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颇见性情,似乎山水有情,相拥相依。“回首”三句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各种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最终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苏轼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苏轼在现实生活中从未退隐过。有道是,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苏轼也曾经嘲笑自己“未成小隐聊中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实,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其欲归之处,也并非田园乡土,而是一个能使他那不合时宜、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此心安处,即是吾乡”,所以苏轼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苏轼心中却无晴无雨,勘破一切,正如金刚经所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最末这句才是篇中的主旨,也体现了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所谓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挚、迫切、执著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有类佛家的先“执”后“破”。在上片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执的超脱。如果将上片的结句比喻作神秀和尚的偈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则苏轼此时“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次韵王延老退居见寄二首》其一),似乎顿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强自作态。现在雨过天晴,一切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就如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词人这才回到真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也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破”境、空境。
苏轼一生起伏坎坷不断,有人计算过,他从20岁到60岁,平均每两年就被人诬陷或贬官一次。想想看,如果没有洒脱旷达之心,他怎么活得下去?这首词于平淡词句中蕴含了惊人的醍醐灌顶的能量,苏轼在其中所昭示的人生境界,我把它总结为六个字“敢担当,能超脱”,既敢于直面最惨淡的人生,又能够从世俗烦恼中超脱出来,这就是我们做人应该追求的境界。
(本回答配图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历史上写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性诗人都有谁?
田园诗是中国诗坛的一大流派,算是诗中的种田系,以描写田园风光见长,诗的语言也很简洁明了。
从《诗经》起,就有田园诗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描写田园风光,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也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
这些都是典型的田园诗,但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还是在晋朝年间,当时的文人遁世避祸,写了很多田园诗,这才形成一大流派。最有名的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张田园风水画。
到了盛唐,田园诗达到了鼎盛,王孟是代表人物,王是王维,苏轼称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像一幅画一样。
孟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课本必须有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人家的请客吃饭,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些都是很有名的,接下来,脑洞跟大家聊一些不太知道,但其实算是田园诗人的祖师爷。
这位就是谢灵运。
此人是门阀谢家之后,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原本也是能当大官的,但时运不济,总是倒霉,所以郁闷之下,只有寄情于山水,游山玩水,写下不少好诗。
有一位诗人当时跟他齐名,此人叫颜延之,也是名门之后,他们合称“颜谢”,可能感觉这词有点敏感,改成了“谢颜”。
先来谢灵运的诗压压惊: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时人赞他把山水之美引到了诗中来。
他本人也很自信,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言下之意,对不起,除了曹植,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不过,他虽然是开山祖师爷,但是名气却不大,课本里一首也没有收录。
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谢灵运的诗意不同,他是写实派,文字上比较高冷一些,比如这一首:《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不要说领会了,估计很多字咋一看,还不一定认识吧,而像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可以说顺口就能念出来。下里巴人都懂。这样,陶渊明的诗自然流传度广,所以,通俗才是王道。
因为通俗而沾光的,还有白居易,他的诗都特别简单,写出来专门念给农民听,农民听得懂,才算好。走群众路线,为他涮了很多粉。
谢灵运因为走文青路线,用词太雅,而且带着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还真不容易懂。但多琢磨,就能琢磨出诗的味道来,
明朝的大才子王士贞说:余始读谢灵运诗,初甚不能入,既入而渐爱之,以至于不能释手……
所以,谢灵运的诗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爱上的妖艳贱货,它是你进去之后就出不来的诗坛泥石流。
后面崇拜他的人也很多,李白就被圈了粉,他写: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这里面的谢公就是谢灵运。
李白还写过一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里面的小谢是指谢朓,他也是一位山水诗人,跟谢灵运合称大小谢。他的山水诗也是相当好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大小谢的命运都很惨。小谢谢朓被人陷害,死在狱中,年仅36.
大谢也很惨,也是被安上谋逆大罪而被杀。
其实所有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都未必志在南山,心系山水,只是借山水排遣心中的苦闷罢了。
诗人苏东坡有哪些代表作?
谢谢邀请。我谈点看法。
一.如何界定“代表作”
我以为首先应界定:什么是某位作家的“代表作”。我以为所谓某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应该是:“全面代表这位作家的最高成就的作品。”
二.词、赋是苏轼的最高成就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如果数上十来个算得上顶级的大作家,苏东坡当在前几位。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够像苏轼这样全才的的人并不多见。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他在他在绘画,教育,美食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我以为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文学作品上。而在文学作品上其中“词作”具有前无古人的“开疆辟土”
的贡献。他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提到苏轼的代表作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词作。
他的词作最能代表他的最高艺术造诣,并且代表了他一生主要思想的境界(世界观)的词当是”乌台诗案”被贬后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还有一首词作虽然是“乌台诗案”之前的作品。我以为也应定为苏轼的最具代表性的词作。那就是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提到苏轼的代表作我以为有两篇赋不能不提,那就是:《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轼对人生命运有着理性思考,增强了词赋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的词赋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
在这篇赋里: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你看,他在困境中依然有着豁达的心态来自我勉励。抱着积极乐观的心境。
三.代表作要求“全面”。
我给所谓“代表作”的内涵定为“全面代表这位作家的最高成就的作品。”
我要诠释一下:“最高成就”包括两方面:
1.作品的艺术造诣最高,代表他的创作风格。
2.作品反映作者一生的主要思想倾向(即作者成熟的世界观)
我上面所说的苏轼的词与赋都体现了这两点。
3.要“全面”
尤其是像苏轼这样在文学领域各种文体都涉猎并均有较高造诣的作家。要把他的“代表作”说“全面”。
我说的“全面”,不是把他的所有作品详细无漏缺地列出来。那样就不是“代表作”了。
我认为应该找出每种文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篇即可。并且找出来的这几篇作品,还应尽量符合3条当中的前2条。
到了宋朝,诗歌已经不可能与唐诗相比。清代吴乔说:“宋诗主以议论”又说:“宋人的诗集甚多,不耐读,又不得不读,实为苦事。”
这种空发议论的诗风连苏轼和陆游都被感染上了。但是苏轼的一些诗还是可以的,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那首千古的西湖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其诗歌的代表作。
苏轼的散文其成就很高。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这篇仅有八十多字的短文我以为可以作为他散文的代表作。还有《石钟山记》等
苏轼还有些议论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等可作为他议论文方面的代表作。
总之,我以为提到某个作家的代表作应以:
“全面代表这位作家的最高成就的作品。”为准。
我要诠释一下:“最高成就”包括两方面:
1.作品的艺术造诣最高,代表他的创作风格。
2.作品反映作者一生的主要思想倾向(即作者成熟的世界观)
3.要“全面”。包括他的作品的主要文体。
以上所言仅是我的一孔之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我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