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宋代四大诗人的代表作品

有人说范仲淹文武兼通”范仲淹因为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敢为被贬的范仲淹送行,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在郊外为范仲淹饯行,范仲淹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名臣。...

宋代四大诗人的代表作品,为何得到了三光的绰号?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记》也使范仲淹在后世的知名度更高,他流传后世的词作并不多,只有五首,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在影响深远的宋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他就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范仲淹的身份被定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有人说范仲淹文武兼通,德才兼备,是一位千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物,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

我们今天说一下范仲淹为什么被人称为“三光大臣”的,首先要说一下,这里的“三光”可不是日本鬼子的那个“三光”哈,这里的“三光”是指范仲淹的三次被贬遭遇,天圣七年(1029年),因章献太后生日,宋仁宗准备大肆操办,范仲淹上书谏言,激怒宋仁宗,不久被贬出京,这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出京,朋友在送他时安慰他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意思说他敢于直言,即便被贬也是非常光彩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为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再次被贬出京城,担任睦州知州,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朋友在为他送行时说:“范君此行,愈为光耀”,意思说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光荣;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大肆培植党羽,他对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范吕之争”的结果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出京。

由于害怕吕夷简报复,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敢为被贬的范仲淹送行,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在郊外为范仲淹饯行,他们对范仲淹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就是说范仲淹为了国家敢于不畏权贵,虽然被贬,但也是最为光彩的事。范仲淹听了朋友的话,苦笑着说:“仲淹前后有三光矣!”这也就是范仲淹“三黜三光”的故事,后来也就有人将范仲淹称为“三光大臣”。

范仲淹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名臣,历代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康熙皇帝也曾说范仲淹为“济时良相”;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出身贫寒,其父亲范墉早年在吴越为官,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但是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带着范仲淹改嫁给担任平江府推官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在一次管教兄弟不要浪费时,被朱家的儿子顶撞,认为他多管闲事,自己花的是朱家的钱,与你一个外人何干?这时,范仲淹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立即离开朱家,独自去了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经过寒窗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有了功名和官职的范仲淹,立即回到朱家,将自己的母亲谢氏接来由自己奉养,并上表朝廷申请改回了自己的本名。

范仲淹虽是文官,却有武将的经历。当时,西夏兵马强悍,屡次进犯宋境,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率兵准备进攻大宋,紧急情况下,范仲淹众望所归,朝中大臣向朝廷建议任用范仲淹,宋仁宗将范仲淹诏回京城,进行火线提拔,任命范仲淹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不久,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随后,范仲淹又兼任与西夏大军作战前线的延州知州。

范仲淹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官兵修筑关隘,选拔人才,加强训练士兵,他还为朝廷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多位北宋名将。当时在宋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虽然这是宋军鼓励自己的夸张说法,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大宋与西夏的军事作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在范仲淹等人的努力下,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与北宋议和,李元昊向北宋称臣,终其整个北宋,西夏再没有敢随意进犯宋境,这其中,范仲淹功不可没。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的一生可以堪称为官的楷模,他关心百姓疾苦,看不得贪官污吏为非作歹,他在担任枢密副使(副宰相)时,曾大力整顿吏治,将一些庸官、贪官罢职,当时,同是枢密副使的富弼认为范仲淹下手太“狠”了,就劝他:“你这轻轻一勾,这个官员的一大家子就要哭天喊地啊!”范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说让这些官员一家哭,总比让老百姓都哭强。

范仲淹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多次因谏被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民族大义,国家大事上他始终敢于仗义执言,他的朋友梅尧臣写了一篇《灵乌赋》,用以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也作了一篇《灵乌赋》,答复友人,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中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为人光明磊落,品格高尚,他为儿子取名为:纯祐、纯仁、纯礼、纯粹,这也是他对后代人品的要求,他的几个儿子在他的教育下,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了令后世敬仰的为官、做人的最高准则。既是范仲淹的朋友,又同为北宋名臣的韩琦,曾对范仲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高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这里还有两个小故事,据说有一个名叫范希荣的人,是范仲淹的后裔,有一次他遇到强盗,当强盗头目得知他是范仲淹的后代时,不但没有伤害他,而且还要求同伙不得抢他的任何财物。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官员,因为惹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下狱论死,当朱元璋得知范文从是范仲淹的后人后,就下旨宽恕了他,并给予他五次免死的机会,还亲自书写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给范文从。从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的高尚的人格在后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初中所学的范仲淹的作品都有什么?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南兴四大诗人?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四大诗人,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摆脱了当时“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了一批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呈现了宋代诗歌第二个繁荣时期。

尤袤(mào)(1127年4月2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古代著名的女诗人有哪些?

古代有这样一些“女神”,她们颜值高,文笔好,才情秒,是风华绝代的才女。她们笔下的诗,优美动人,温柔细腻,既可深情款款,又能傲视群雄,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久久难忘。读这样的诗句是一种享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这些著名“女神”笔下的诗,感受“女神”的语言智慧和艺术魅力。

《诗经·载驰》节选

【先秦】许穆夫人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出身显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诗语言精练,豪迈大气,不局限在闺阁之中,反而描写了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是女性诗词中难得一见的作品。第一位诗人段位如此之高,是不是对后面的女神更期待了呢?

《悲愤诗》节选

【汉代】蔡文姬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文姬的一生坎坷崎岖,她的诗更像是她的人生悲歌,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本诗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字字是血,句句是泪,真情实感,看后令人伤心。

《白头吟》

【汉代】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是一代才女,她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很感人,但是爱情时间久了也会变。这首诗据说是两人生活好转后,司马相如感情出轨,想要纳妾,卓文君难过所作,一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将过去的山盟海誓再现,表达了女子忠贞不渝和对真挚爱情的向往,真是让人感慨:男人心易变,有钱就变坏,如果传闻属实,真是替卓文君遗憾啊!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女性的自主独立逐渐变弱了,都不如许穆夫人了!

《答兄感离诗》

【晋代】左芬

自我离膝下,倏忽逾周期。

迢迢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仪容,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厥若?告情于文辞!

左思才华横溢,他的妹妹左芬也是,但是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后宫;左思也同时移居洛阳。他们兄妹虽同居京城,但宫禁清切,难以相见,只能通过赠答诗章,来寄托这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文采斐然,只是哀怨过重,这是时代造成的女性的悲哀!

到了唐代,是文化兼容并包,思想开放的时代,于是涌现了一系列才女,不过她们却也打上了相当深的时代印记。

《春望词》

【唐代】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才女将诗句融情于景,开头四句描绘花开花落之景,抒发相思之情。“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开还是花落,薛涛之情惟自知,此时最相思,相思无人解,何处话凄凉?悲矣!

《赠邻女》

【唐代】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是个有故事的才女,她多情且开放,敢于同世俗礼法相对抗,才十七八岁便嫁给李亿为妾,原先甚得李的宠爱,后李因其妻之谗言,而将玄机冷落。玄机此诗写她对李亿之无情的怨恨-即使是再无价的金银财宝也都容易求到,人世间所最难得到的,是那真正有情的男子啊!女人的一生,最在乎的往往是情;而世间所最难得到的,是那真正有情的人。最后鱼玄机因为失手杀了侍女而判死刑,年仅27岁。这首诗真是对她自己一生的哀叹,可惜她生错了时代,看得通透也无用,不如做个糊涂人。

《彩书怨》

【唐代】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上官还是一个写作的多面手,不但自己写的好,还能代别人写,并且写的多样性很强,中宗和韦后、安乐公主都令她代笔过,难能可贵的是她写作形式多样,完全不雷同,这种才华应该是天生而来。

宋代才女也许不如唐代多,但是却都是重量级人物,堪称“女神”的代表,最有名的就是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说许穆夫人是最早的女诗人,而李清照就是最有名的,她的一生有悲有喜,年轻时和丈夫赵明诚的感情令人羡慕,可惜后来国破家亡,夫妻天人永隔。晚年多不幸,只能在思念中了此残生。这首诗是她的早期作品,但是其中已经隐约透着淡淡的忧伤了,难道是她对日后生活的预见。李清照的诗词太多,不能一一罗列,但是每个人都读过,都知道,她也成了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女神”诗人。

《江城子·赏春》

【宋代】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

天易见,见伊难。

朱淑真的才情不比李清照差,从这首词就可以看出。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时当春日,词人独对孤樽,或许欲以解闷而已。不想这“斜风细雨”、这料峭“春寒”,却勾起了她对许多“前欢”往事的回顾。

写到这有些意犹未尽,从许穆夫人开始的振奋人心,似乎在后世女神身上体现的不多,好像女神们都缺少这种勇气,忧伤之情笼罩着她们,难道就要在这些哀怨之声中结束吗?当然不能!因为我们还有清代的“女神”——秋瑾。

《对酒》

清 ·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女神”秋瑾为我们带来希望,发出了历史最强音,她不仅是女神,更是女侠,女性不是弱势群体,女性也是有力量。女神们不仅貌美还有强大的实力,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吗?你想到了哪位女神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

历史上的著名诗人除了李白还有哪些诗人?

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敢情小学是白读了?

我先给你背几首让你回忆回忆,想到哪首就背哪首:

先是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再给你背首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再来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能后面这首有点难,我们往小学低年纪的诗再背几首: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一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感觉比较难的话,那就来首启蒙诗,骆宾王的《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不过以上举的例子基本都是唐代的诗人,我国著名诗人多了去了,当然不能只说唐代的,来几个其他朝代的著名诗人给你听听:

先来个汉代的李延年,相信你肯定听过《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魏国的曹家三父子听说过没?

曹操的长歌行啊,短歌行啊,还有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到了晋朝,陶渊明也是非常著名的,比如他的归园田居组诗,就非常有名,摘录两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了南北朝,诗歌就更多了,比如《木兰诗》、《敕勒歌》等,不过这些诗作者不明。

再到后来才是唐代的那些诗人……

宋代也有很多诗人比如有名的李清照、辛弃疾、苏轼、范仲淹等,这些人写的诗也很多,只举一个苏轼的例子吧,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朝的诗人比较少,毕竟是蒙古人通知中原嘛,词曲家倒是有不少,比如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举个马致远的例子,杨角风跟他是老乡哦,《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代诗人高启、刘基、张羽、唐寅等,说到这个唐寅,那就是唐伯虎啦,他可以说是全才,不光会画画,也会写诗哦,比如《贫士吟》: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到了清代,诗人相对较少,比如纳兰性德、龚自珍、袁枚、曹雪芹、纪晓岚、蒲松龄他们都是著名诗人哦,当然还有“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他写的诗最多,也算比较有名的诗人了。

举个龚自珍的例子,《已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民国,诗人也不少,徐志摩,林徽茵,艾青,郭沫若,闻一多等,这就不用多说了,举个徐志摩的例子,《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到了当代,诗人也有很多,比如顾城、北岛、舒婷、海子、席慕蓉等等,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

当然不能漏掉梨花诗的创始人赵丽华,她独创的梨花体,《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这么多著名诗人了,你怎么只记得一个李白?

宋代哪位诗人的什么诗中的哪两句表达了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点评: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