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图片及代表作品,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男欢女爱,古来有之,所谓的圣人,脱离不了世俗。表面的正人君子,背地一样贪恋床笫之欢。食色性也,此类诗文流传下来其实很多,由雅及俗,挑挑选几首供大家鉴赏。
丑奴儿(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首词据说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天所写,妩媚与性感、渴望与羞涩的新婚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一句,“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这样的暗示更是风情万种、充满诱惑。
古乐府
托买吴绫束,何须问短长。妾身君抱惯,尺寸细思量。绫束就是bra,妻妾娇嗔相公,天天腻歪在一起,难道还不知道尺寸吗!
菩萨蛮(南唐.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诗句描写的是幽会的紧张刺激。出来一次这么难,郎君一定要恣意怜!
碧玉歌(晋.孙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孙绰应晋代汝南王司马义之邀请为其小妾碧玉而作,两人男欢女爱,情意绵长。
醉春风·浅酒人前共 (宋徽宗赵佶)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据传此词是宋徽宗写给李师师的,这就露骨多了,放今天就是拍腿与拍两个裸体激情深吻,在床上滚来滚去的区别。
《会真诗三十韵》节选(唐.元稹)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元稹不亏是风流浪子,“鸳鸯交颈舞”“朱唇暖更融”想象出来那画面了吗?“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这大概是在兴头上吧,从上床到“意难终”,一气呵成。
赏花时
悄悄吁,低低话;厮抽抒,粘粘掐掐。终是女儿家不惯耍,庞儿不甚挣达。 透轻纱,双乳似白牙。 插入胸前紧紧拿,光油油腻滑。颤巍巍拿罢,至今犹自手儿麻。春夜深沉庭院幽,偷访吹箫鸾凤友。良月过南楼,昨宵许俺,今宵结绸缪。动作幅度配合着缠绵,很刺激,很销魂。脸颊上滑动挑逗的脚也充满了情趣,“娇眼斜回帐底”,惟妙惟肖。
我国古代诗人按年代先后排列是?
战国:屈原、宋玉
三国:曹操、曹植
西晋:左思
东晋:陶渊明
南北朝: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
唐代: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五代:李煜
宋代: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晏殊、晏几道、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姜夔、文天祥金代:元好问
元代:马致远、赵孟頫、萨都剌、王冕
明代:高启、陈子龙、夏完淳
清代:顾炎武、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袁枚、黄景仁、纳兰性德、龚自珍、黄遵宪、秋瑾、苏曼殊
扩展资料-诗人资料:
1.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2.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4.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5.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7.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8.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9.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10.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11.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关于欧阳修的文言文?
东合雨中·直合时偷暇: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欧阳修古诗词作品: 《寄秦州田元均》 《常州张卿养素堂》 《卖油翁》 《丰乐亭小饮》 《寄河阳王宣徽》 《刘禹锡传》 《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 《感事·故园三径久成荒》 《送杨君之任永康》 《夜宿中书东合》
东合雨中·直合时偷暇 作者:欧阳修
直合时偷暇,幽怀坐独哦。
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
云结愁阴重,风传禁漏过。
瑶图新嗣圣,玉寒久包戈。
相府文书简,丰年气候和。
还将凤池句,聊杂野人歌。
苏轼和欧阳修你喜欢哪位?
苏轼和欧阳修无论在当朝,还是在文史上,都是诗文道德一流的大家,备受尊重与仰慕。个人对两位古人都喜欢!如果是在现实社会,我更愿意选一位欧阳修式的师长,选一位苏轼式的朋友!
苏轼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情深意长!在欧阳修居庙堂之高,执文坛领袖的时候,苏轼尊其为师、结其为友不足为奇,可在欧阳修致仕为民、沦落乡野,乃至离世魂归的时候,苏轼依然前往家里拜访、探望,还与他家结为儿女亲家,可见苏轼对老师的感情是多么真挚敦厚!用现在的话说:苏轼乃性情中人,够义气朋友!
苏轼学童时就仰慕欧阳修,父亲让他读其诗文,仿其作文,深受其文风的影响。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一代名相、文坛领袖。苏洵带苏轼、苏辙兄弟出蜀进京赶考时,益州知府张方平曾写信向欧阳修推荐。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时,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在审阅考卷时,欧阳修发现有份卷子立论新颖、文情并茂,非常优秀。怀疑出自门生曾巩之手。本想判为第一名,但为了避嫌,欧阳修将此卷降为了第二名。等到进士及第,张榜公布时,才知道新进士第二名,不是自己的门生曾巩,而是四川人苏轼。
按照宋朝习俗,主考官录取一名进士,即表示尽职发现了真才,彼此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的关系。苏轼按规矩前往拜谒主考官,感谢恩德,即认了欧阳修为老师。
苏轼没有获得进士第一,可欧阳修对他更为赏识。他曾经对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对这位青年才俊大力扶持,积极推荐,苏轼也成为当朝冉冉升起的明星。
苏轼与欧阳修相处之间十分融洽、友好,苏轼《忆与欧公戏语》就记载了师生在一起逗乐的故事。可两人在朝廷、地方各自为官,四处奔波,聚少离多。而不管欧阳修身在何处,苏轼仕途升迁中,有机会就辗转路过欧阳修的住所,登门拜访、探望。
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被外放杭州通判。1071年7月,苏轼携一家老小出京赴任。听说欧阳修致仕闲居颍州,就先到在陈州为官的苏辙家里,兄弟相携,同往颍州看望退休在家的老师。到了欧阳修家里,苏轼看到老师已经精力早衰,满头白发如雪,牙齿脱落了好几个,两个耳朵也听不清了,本来深度近视的眼睛已近失明,更严重的是患有糖尿病,消瘦得犹如枯木,以致步履维艰。看老师一生忧患,刚64岁就衰老到这个地步,苏轼心里十分难受,可生性旷达的他还给老师开玩笑:你的年纪还不算老,身体不好是忧劳过度的原因。你看看我只有36岁,头上不是也生白发了吗?以后我们都不要忧劳伤身了,不值得啊!苏家兄弟陪着老师喝酒、作诗,游山观水,不亦乐乎。欧阳修还请苏轼为自己珍藏的石屏风赋诗一首。苏轼挥笔写了《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境出神入化、生动精气,欧阳修为之大乐!苏轼陪着老师住了20天,才恋恋不舍分手,到杭州赴任。
苏轼在朝廷任翰林时,受人嫉妒诬陷,1091年8月,自己请求外放知颍州。颍州是欧阳修做过知州的地方,也是他告老居住的地方。苏轼到了颍州任上,就去老师家里拜访。这时欧阳修已经逝世,遗孀太夫人也刚病逝,欧阳晚辈正在家里守丧。苏轼来到家里祭奠欧阳夫人灵魂,并以诗致祭。虽然欧阳修不在了,可苏轼依然留念师生情分。颍州任职之时,他经常到欧阳家里探望。欧阳修有四个儿子,长子发,进士,官至少府中丞;次子奕,此时已经去世。现在颖州为母亲守丧的是三子斐(叔弼)、和四子(季默)。欧阳修家里的儿子都是大家子弟,苏轼与他们往来密切,叔弼还与苏轼做了亲家,成了苏迨的岳丈。颖州山林名胜不多,公务闲暇之余,苏轼经常邀欧阳兄弟、陈师道等人饮酒、作诗。煞风景的是陈师道戒酒不喝,两欧阳不肯做诗。苏轼喜欢热闹,就变着花样,劝师道开酒戒,催两欧阳作诗,让守丧的欧阳兄弟生活得不再那么郁闷!
苏轼天生旷达,情深义厚,师恩不忘,终身不渝。即使是对他的政敌,如王安石、司马光下野回乡后,苏轼在调任、贬迁路过时,也随便去拜谒他们,尊称他们为老师,成了忘年之交!如苏轼这样的大才子、性情中人,让人好喜欢,好爱戴啊!
欧阳修外甥女?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大家,他所领导的北宋诗文革命运动,将韩愈的古文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文风。而且,其散文的创作成就颇高,对诗词的创作风格进行了革新。可以说,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有非常高的造诣,为北宋文坛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古到今,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一直深受人们的尊敬,其大量作品也被后人学习传颂。但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家,却流传着一些令人诟病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与自己的外甥女私通。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这到底是绯闻还是真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始末。
据说,欧阳修有一个外甥女,二人私通的时候,这个外甥女只有十三四岁,而欧阳修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年过半百了。其实,这个外甥女与欧阳修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不过是他妹妹收养的养女罢了。但是,即便如此,在外人看来,这两个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亲属关系。而且,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如此悬殊,如果真的有男女之事,越轨之举,那无疑是欧阳修人生之中的重大丑闻了。
那么,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欧阳修还有一个妹妹,但是,嫁人没多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所以,就成为了一个寡妇。而欧阳修看自己的妹妹在夫家生活实在可怜,便好心将妹妹以及她的养女张氏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抚养照顾。张氏刚来到欧阳修家中的时候年纪还不大,却已经生得伶俐聪慧美丽可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这个小女孩逐渐长大,变得更加的眉清目秀美艳动人。等到她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且,古代人成熟都早,这个年纪已经视为成年,可以嫁娶了。所以,成人后的张氏就跟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欧阳修有了私情。
再后来,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远房侄子。不过成亲之后,张氏并没有安心做人妻,也不知道是因为二人夫妻感情不和,还是她老公的功能不行,亦或者是张氏本来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总之,后来这个张氏就跟自家府上的家仆陈谏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被人送到了开封官府审问。
在古代,私通可不是小事,所以,到了官府,经过官府的严厉审问,张氏不仅承认自己与家仆的私情,还将自己早些年与舅舅欧阳修有染的事情说了出来。关于这个事情,在《默记》中就有记载,虽然,这个案子后来不了了之,但是,外甥女跟舅舅有私情,这放在现在也是爆炸性的新闻。
所以,这个事情在当时更是成了政敌们攻击欧阳修的利器,指责其道德败坏,行为不端。最终,害得欧阳修被贬官降职了。

而且,除了外甥女张氏的口供之外,欧阳修早些年做的一首小词《望江南·江南柳》,也被这些个政敌拿来作为其私通的证据,具体的诗文如下: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不过,正所谓淫者见淫,智者见智。
当初,政敌们说这是一首淫艳之词,还用它来证明其与外甥女私通。但是,在现在看来,虽然,诗文中的确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进行了描写,可是,这并不能代表做词的人就对其有非分之想。难道就不能是长辈对晚辈出落成人的一种喜爱和疼惜之情吗?非要把其想象成为污言秽语吗?

然而,欧阳修似乎也是艳事不断,除了与外甥女的绯闻之外,还有传闻说欧阳修晚年的时候,跟自己的大儿媳妇有染。
但如出一辙的是,他的政敌们也同样以此为说辞,继续对其进行攻击,说其为老不尊,行为不轨。最后,因为这个事情,欧阳修又被贬谪。但实际上,欧阳修当时年事已高,而且,患有消渴之症,即现在所说的糖尿病。所以说,以其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体状况,别说没有性趣,就算是有非分之想,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哪还有心思跟自己的儿媳妇勾搭成奸呢?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会有所发现,欧阳修总是“艳事”缠身,而且,事情败露之后,都会成为政敌们的武器,并牵连他贬官降职。所以说,欧阳修的私通事件,很有可能是他的这些政敌,为了诋毁他,攻击他,买通当事人进行的诬陷行为,其可信度并不高。
此外,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欧阳修从小家庭贫困,但他的母亲郑氏却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从小利用画荻教子的方法教育欧阳修。而欧阳修也非常勤奋刻苦,聪明好学。因为,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书,他为了学习,就跟有书的人去借,然后,自己在家抄写,没日没夜苦读,废寝忘食刻苦学习。

小小年纪,欧阳修就能如此坚毅,放弃玩乐,静下心来努力学习,这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所以说,这样的一个人,会克制不住自己,做出不伦之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