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宗论代表作品,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对山水画有什么影响?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的时期,山水画理论也逐渐完善,南唐画家董源便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画家。明代董其昌将中国唐代以来的山水画分为“南宗”与“北宗”两个流派,认为这两个绘画流派的艺术特征和佛教禅宗的主张顿悟的“南宗”和主张渐修的“北宗”有类似之处。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董源就是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宗”代表画家,他的画作也是目前传世较早的“南宗”山水画作。宋代米芾评价董源画风“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树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辽博收藏的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便是董源“一片江南”画风的典型画作,与藏于北京故宫的《潇湘图》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历来被认为是董源的代表作品,且都经过董其昌的藏鉴,后世称为“潇湘三卷”。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这三卷的画面都描绘江南地区的山峦起伏、云雾迷蒙、汀渚水岸、疏林苇芦、扁舟渔浦的江南山水景色。三卷属同一绘画风格,以长短不一的披麻皴线条和疏密不同的点子皴来表现远山的植被质感,以留白表现水面,并有大量的杂树与水岸相接,人物、舟船穿插其间。三卷的画幅高度都在50厘米左右,乃至于有人曾怀疑是同一长卷被分割而成的几段。但是仔细比对研究,会发现这三件画作的笔墨是有区别的。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潇湘图
《潇湘图》的皴笔相对比较短促、方硬,在一定层次上显示了墨色的变化,杂树、苇草的画法相对简率,画面更像是长卷中的一部分。《夏山图》的笔墨最为干涩,远山的皴点和近处杂树的点叶几乎都是较为毛燥的笔墨,墨色变化不大。
辽博所藏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整卷的章法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远山层次丰富,与近处的坡岸杂树对比鲜明。整幅画卷的笔墨温润平滑,层层生发,笔笔自然,线型的披麻皴与点状的皴笔结体紧密,与山丘的体势相合,营造出温润舒缓的江南山水物象。近景中杂树的笔法清劲,勾点自然,朴茂天成。林间坡地上的水墨晕染通透灵动,如有光影在林木间斑驳跳动,营造出清新明净的林间景致。其间的人物体量虽小,但勾勒的生动有神,如林中的挑担者似言语叮嘱着前面的小童,舟中的几位士人似正高谈阔论等等,都以精巧简洁的笔墨勾勒渲染出人物情境。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夏山图
元代赵孟頫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学习北宋与唐代的绘画,董源的画风就是他山水画效法的中心。在赵孟頫的山水画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及《水村图》中都能明显地看到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中的影子,其汀渚浅滩的皴笔、岸边垂柳杂树及芦苇的画法等几乎都来自于《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夏景山口待渡图
“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从董源绘画中汲取养分,通过融合与转化形成各自的笔墨面貌。明代的董其昌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崇南宗山水画家董源,并身体力行的不断进行笔墨实践。清初的“四王”在“南北宗论”的影响下,更是将董源奉若神明。由此可见,自董源以后,其山水画风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脉络,其绘画审美及笔墨技法等方面融汇于之后的各个时代,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景山口待渡图》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巨作。
南北宗论的影响?
南北宗论说对后世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南北宗说”一出,以董其昌为核心,加上同时代的一些知名画家都竞相附和,迅速流传开来,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品评画家的理论准则。也因为如此,董其昌的理论对清代的文人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以南宗为正宗的思想占据画坛将近300年。董其昌影响培育的既有官方的四王,又有八大山人与龚贤。四王学习和推崇以明代画家董其昌南宗为画坛正宗的山水画法,很快就形成了特有的娄东画风。受到董其昌影响最大的要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继承了董其昌在山水画方面的主要成就,吸收了董其昌作品中清明秀丽的特点。甚至清代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的书法,臣下莫不模仿形成习气,故清乾隆以前董字一直是进阶做官的重要法宝。
南北中论的思想?
董其昌除了擅长书画之外,在绘画理论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他提出的南北宗论涉及到中国绘画流派发展的准则,也涉及到文人画的价值定位,可以说,正是由于南北中论,才奠定了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价值,标志了以文人大夫为代表的文人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阐发了他们的审美以及他们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主流和最高的价值代表。
化作长空云卷舒的意思?
“云卷云舒”的释义:白云时而聚集,时而散开。
出自明朝陈继儒的《幽窗小记》,原文选段如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白话文释义: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引申义为教导世人在这个纷绕的世界里,需要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
陈继儒自幼颖异,工于诗文、书画,书法师法苏轼、米芾,书风萧散秀雅,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颇具情趣。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嗜好弈棋,得同郡徐阶器重。
真正的高手一般都是无师自通的?
应该没有多少道理,不具备普遍性。不少天才都是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发挥出自己的绝顶聪明才智而己,没有梯子,上不了天,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成果少之有少。
无师自通不等于没有老师。书籍、经验、实践、模范...也是无声的老师呀。曾经有人说毛主席是天才,却不知他老人家嗜书如命,更善于在中国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动脑筋、归纳、创新理论。他最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应该是对天才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也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他回答: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思考、工作上而己。
百战常胜将军刘伯承元帅,无论在戎马倥偬、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鬓霜如雪的耆耆年迈光景,始终与书为伴,把古人的经验智慧作老师,把现实自己想法作实践,反复斟酌、考虑周全,才取得节节胜利,丰功伟业。在他晚年,仍主动请缨办学开校,矢志为祖国培养优秀栋梁人才。在他毕生信念中,勤奋好学、注重教育,攸关事业成败,祖国强盛兴衰,勤能补拙,自以为是,无师自通,几乎不存在。
我们现在的平常生活中,那些各项业的顶尖高手,应该是兴趣加爱好、加勤学习勤动脑的精英,他们的成功,也是基于对本专业海量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掌控获取,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施展大平台,聪慧过人的大脑,叠为巧妙的学习思维方法,使他们能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继往开来。那种胡思乱想的空中楼阁应该飘渺不存在,因为,光有梦想、没有勤奋实践作老师的天才,难以成就未来。
我们目触到的高手,只看到他们的光鲜外表、亮丽成就和平凡存在,想当然定义他们聪明绝顶、无师自通,其实,藏在他们背后的超强辛勤努力与大量心血负出,那些无声资料与实践经验结垒,才是真相。被誉为天才少年的十米高台跳水冠军全红婵,如果没有教练严格的要求,平时每天四百次的苛刻自律训练,她能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骄人成绩么?
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也是名言。
渭城朝雨浥轻尘?
送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辋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
王维的其他题材如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题材,有对侠义精神的赞颂,有的揭露时弊,讽刺权贵。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其中前二首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的五律和五、七言绝句造诣最高,其他各体也都擅长,在唐代诗坛是很突出的。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对后人影响很大。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的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长于山水、青绿、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末董其昌在其创立的南北宗论中,将王维列为南宋绘画之祖。王维的绘画作品在北宋还有较多存世,仅《宣和画谱》著录的作品就达126幅,但今已无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