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两汉艺术作品代表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两汉的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汉代绘画包括哪些方面?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1.汉代的画家
汉史中,记载全,宫廷内,有画官;
曰杨鲁,曰刘旦,画艺精,美名传。
有蔡岂,文史边,书与画,亦有名;
有张衡;善发明,画神兽,显威风。
汉史记载:赵歧、刘褒、蔡鱼、张衡、刘旦、杨鲁等,都是画官,其中蔡巨在史学、文学、书法上很著名,画作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世;张衡在文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创造方面均很突出,善画神兽。
2.汉代的绘画
查文献,考古迹,汉代画,品种齐;
壁画丰,帛画细,刻砖石,一时奇。
装饰画,涂漆器,制作好,风格异:
木刻画,不普及,出土少,传世稀。
东汉墓,出时贻,绘星象,画百戏;
捞铜鼎,齐用力,均浅雕,风格具。
汉代绘画,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画迹来看,可归纳为:(1)帛画,(2)宫廷壁画,(3)墓葬壁画,(4)画象石、画象砖,(5)漆器上的装饰画,(6)木刻画、木板画,其中木刻画、本板画,在汉代绘画中并不普遍,从目前资料来看,仅江苏盯胎东阳汉墓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七块木刻画,是一种浅浮雕,独具风格。画的是星象图、泗水捞鼎、杂技百戏等图。另外,在河西一带出土的四块木板画,是用墨在木板上绘成。内容有人物、马和白虎等。
参考资料
代表作
(一)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1972年所发掘的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是汉代极为重要的一座墓葬。首先要说明一下什麽是“重要考古发现”,马王堆一号墓的重要性到底在何处。一般而言,可以把重要考古发现定义为改变大家对一个时代、一个文化、一个民族历史面貌的看法的考古发掘。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古尸、成组成套的陪葬品与帛书竹简。在马王堆三号墓还出土了帛书《老子》与《丧服图》。三者有其一已经是重要发现,三者兼而有之,尚有帛画在中国考古史无先例,由此可知此墓葬的重要性。
马王堆二号墓墓主为侯,侯为长沙国丞相利仓,卒于吕二年(186 B.C.)。一号墓为侯夫人,三号墓为其子,卒于文帝十二年(168 B.C.)。据估计,一号墓为三号墓数年后下葬。根据马王堆一号墓尸体的解剖,其皮肤尚有弹性,内脏器官完整,患有冠状动脉硬化,胆结石,死时五十岁左右,在食道、胃中有甜瓜子。推测刚吃过甜瓜不久,因胆绞痛引起心脏病而致死。
西汉初期湖南长沙砂子塘墓于1961年发掘,曾于1941与1947年两度遭盗掘,几乎没有随葬品。推测墓主为西汉文帝时期的长沙王吴芮的五世孙吴着。棺椁分四层,有外椁、内椁、外棺、内棺。内棺的外侧涂黑漆,内侧涂朱漆,没有任何图案。外棺外侧,盖板与前后左右合计五面有绘图。头部前板有凤鸟与璧与珩或磬,足部后板有羽人与豹状神兽。在外棺左右侧板绘有豹、中央柱状物、纹样、对角线。其中中央柱状物顶部有树枝状母题,可以比对为象徵大地中央呈柱状的山。马王堆一号墓的三角柱状,应该也表现了同样的象徵意义。锦饰内棺的外侧为黑漆,内侧为朱漆,并缠了两道12公分的帛束。以形纹贴毛锦装饰,并非以漆画,而是直接以丝织品装饰。
就绘画史的角度而言,马王堆一号墓中最重要的出土品为侯夫人帛画。为 绢本设色,高205公分,上部宽92公分,以下则宽47.7公分,现在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出土时画面朝下,覆盖于第四层内棺棺盖上,顶部有竹竿,有棕色丝带。
该帛画在题材上以墓主人仙为主,辅以神话传说,分成三段-天界,人界,地下。在天界有日月,合于《淮南子》中“日中有鸟,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另外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图中合计有九日,并非文献中的十日。关于画面上方中央人身蛇尾的形象有不同的解释,有伏羲说、女娲说、烛龙说。下方有天门,左右为大司命、少司命,管理天门的出入。《楚辞》〈招魂〉王逸注中载有“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可作为辅。
人界中的主题为墓主人和祭祀图,在悬磬下有鼎、壶、耳杯等祭器。地下则有交缠的鳌)、背上有力士。在原报告书中认为此帛画用来引魂天。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玉在图中所具有的象徵意义。玉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被称为“德”,极为使死者再生的生命力。灵魂依附于祭坛上的“璧”,登上龙舟而仙。而龙、天帝的使者、凤凰,也依附于璧、珩或磬降临祭坛。由玉的解释,可以建立各个母题之间的关联性。
(二)汉代壁画墓
关于汉代壁画墓,将分别讨论西汉中晚期河南洛阳卜千秋壁画墓、烧沟61号壁画墓、东汉晚期河北望都一号壁画墓、河北安平壁画墓。目前尚未发现西汉早期的壁画。壁画墓的出现与由竖穴墓发展到多室墓,出现墓室与室内空间的现象密切相关,这即是在墓葬形制发展上,由所谓的“周制”转向“汉制”的发展过程。
卜千秋墓出土于洛阳邙山,时间约在西汉中期偏晚,元帝至成帝(48-7 B.C.)之间。墓主当为郡级官吏,由于墓中出土“卜千秋印”,推测卜千秋应该就是墓主。墓葬形制为多室墓,由墓道、主室、左右耳室组成,坐西朝东。主室长4.6 宽2.1 高1.86公尺,为空心砖构筑。墓室壁画图像可分为辟邪与仙两类。后山正中为方相氏,面向墓门,具有打鬼、镇墓、守护等作用。主室顶部象徵天界,上面绘有着名的卜千秋夫妇仙图。其方向由墓室内侧朝向墓门,而顶部的东侧绘有日,西侧则为月。
卜千秋墓夫妇仙图中主题的排列顺序分别是:黄龙-日-伏羲-男女(手捧三足鸟,西王母使者)墓主、九尾狐、玉兔-西王母或其侍者-白虎-凤凰-有翼怪兽(枭羊、麒麟)-双龙-持节羽人-月-女娲,可视为马王堆帛画仙图的展开形式。整体看来,保有马王堆帛画中的二元对称结构,但是母题之间的方向性更统一。风格上以墨线描绘轮廓,并作色彩平涂。外缘的细墨线圆滑、流动而柔软,表现出画像石所未见的速度感与运动感。
洛阳烧沟61号汉墓为西汉晚期,由墓道、墓门、耳室、前室、后室所组成。在前室顶部有天象图,后室山以山峦为背景,共绘有九人。据学者其主题为楚汉相争“鸿门宴”,其中持角杯为项羽,左侧为刘邦,最左侧为项庄(舞剑舞,行刺刘邦)。另一说为傩戏,认为此图表现方相氏打鬼前的祭祀。整体看来,当以方相氏为确。这是因为画面中以怪物最大, 而且在中央的隔粱上有类似的形象,参考卜千秋墓布置图像的规律,应该以方相氏较合理。
中央隔粱为傩戏舞蹈图,下方(右侧)有“二桃杀三士”,宣扬儒家忠君的伦理道德。画面中表现了最戏剧性的一刻,着重于描绘勇士的性格。武士的表现极富运动感。在二桃杀三士的另一侧为周公辅成王,或孔子、老子见项橐的故事。烧沟61号汉墓虽然与卜千秋壁画墓在时间与地区上都相当接近,但各个墓的壁画题材均不相同,这应该与墓主或死者家属的喜好有关。
河北安平东汉壁画墓坐西朝东,有东汉灵帝“惟熹平五年”(176)的榜题。墓葬由前室、中室、后中室、后室所构成,顶部均为半圆顶,东西22.5、南北11.63公尺。壁画分在前室右侧室、中室、中室右侧室。前室右侧室有内府官吏数人物相互对谈,以垂幔构成一有统一感的空间。这种局令人想起东汉乐浪彩箧的孝子故事图。 中室为墓主人出行,分为四层,车马行进作逆时钟方向,推测为二千石的地方行政官吏。在中室右侧室的南壁有墓主与侍者,这是东汉保存最完整的墓主正面画像之一。墓主画像中,藉由服饰、比例、手持“便面”、屏风、帷帐围绕等安排来凸显墓主的尊贵。中国古代肖像画如何由侧面变成正面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是受到西王母或佛教图像中偶像式(iconic)崇拜像的影响。另外在北壁西侧画出高230 宽135公分的建筑鸟瞰图,分割出许多小四合院,当是象徵死者生前的宅院。此图为早期界画的重要实例。
汉代绘画的研究最早由画像石开始,可追溯至北宋的金石学研究。北宋末赵明诚《金石录》第一次记录山东嘉祥武氏祠堂。在蒋英矩、杨爱国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第一章中,分别讨论了(一)金石学对汉画像石的着录。(二)汉画像石研究逐步纳入考古学领域(二○世纪初-四○年代)。(三)汉画像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五○年代以后)。
画像石为刻画在石材上的浅浮雕、深浮雕或线刻画,出现于西汉武帝之后,消失于东汉末年,经历三百年发展过程。汉代之后虽然也有以石刻为媒材的绘画形式,但是称为时刻线画而不称画像石。关于汉代画像石,必须特别注意的有以下问题:1、汉代墓祭风俗的发展与祠堂演变的关。2、画像石的起源。3、区域风格的比较(山东、苏北、河南、四川、陕北)。4、祠堂、画像石墓与画像石棺的题材、布局与其意义。本主要讨论的对象有东汉末年山东嘉祥武粱祠与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另外兼及于区域风格的比较,包括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南阳、陕西与四川地区。嘉祥武粱祠与沂南画像石墓虽然均处山东,但是在表现技法、风格与选择的题材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武粱祠为地面上的祠堂,而沂南画像石墓为地下墓室。
关于画像石分区分期,依照蒋英炬与杨爱国所做的考古学分区分期。画像石最集中的区域为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西北部。其中特别集中在山东省西南不以及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市为中心,占了60%以上。这地区的画像石为理解画像石墓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早期沛县山石棺中,图像内容丰富,几乎已经包括了所有汉代画像石的题材。东侧板为西王母、射鸟、建鼓、墓祭图、刺击图。西侧板为楼阁双阙图、车马、庖厨图。在山东微山沟南村石椁,有孔子见老子图与送葬图。
中期约为新莽至东汉时期,以知名的山东曲阜东安汉石椁与泗洪重岗墓石椁为代表。送葬图之类的特殊图像,显示了初期画像石题材的多样性尝试,后来的画像石墓中并未继承。由这地区早期与中期的画像石椁可以得知,画像石椁是由西汉早中期的小型木椁发展而来。其中部分图像与西汉早期的帛画、漆棺的装饰有关,悬璧图就是重要的例子。此外,马王堆一号墓漆棺山图像的重要性,随着西王母的出现而逐渐减退。
中期约为东汉中晚期,以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为代表。在墓门门额与门柱上有胡汉战争图,东侧柱为伏羲、女娲、东王公,西侧柱为西王母。前室东壁横额为祭祀图,南壁横额也是祭祀图,北壁横额则有奇禽异兽,其中部分作正面像者令人想起卜千秋壁画墓的方相氏。中室有历史故事,例如西壁北段有“荆轲刺秦王”,其风格与安徽亳县董园村的画像石相近,可能有类似的画稿流传。沂南画像石墓表现了前堂后寝的居室空间结构,相对于前室与中室,后室的图像暗示了此空间为墓主夫妇私人寝居的内寝。例如后室承过梁隔墙东面南侧,绘有三位侍女准备伺候女主人,手持镜台与拂尘等,另一侧男主人寝居的空间则绘有武库。
汉代祠堂又称为食堂、庙祠或斋祠,是对地下死者进行祭祀的地面建筑,由古代宗庙祭祀演变而来。不过汉代的木构祠堂现在已经不存,仅留下石造祠堂。山东省长清孝堂山祠堂时间约在东汉早期,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屋形地面建筑实物。孝堂山祠堂由东壁、西壁、北壁,中央三角横额与立柱、祭坛石所组合而成。东壁上部为风神,与之相对者为西壁的西王母。显示早期的祠堂,就已经出现东西两壁相对应的配置方式,为后来祠堂画像局的基本特徵。车马出行图环绕三壁,其中书有“大王车”的榜题,深受学界瞩目。不过虽然题为大王车,这并不意味着此祠堂的主人为诸侯王,而应该视为其生前所参与的重要、光荣的事件。
山东嘉祥武氏祠堂包括了武祠与前石室、左石室,均为东汉晚期。其中武祠由于题材丰富且榜题众多,可能是汉代最出名的一组画像石。武祠画像包含了三种戒画的表现主题,分别是历史故事、孝子列女图与祥瑞图。整体局出自有计画的安排,分为四层。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分别是三皇五帝、禹、桀(共计10幅)、列女传图(共7幅)、孝子传图(共17幅)、刺客传图(共8幅)等。其中孝子传图最长,共有17幅之多。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弋射收获画像砖》
最有名的是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引魂升天图
参考资料
汉代比较有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别用于什么地方
秦汉工艺美术
arts and craft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中国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日趋繁荣。秦汉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许多重大的社会活动和工程建设,都由中央出面组织,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宫殿和陵墓等。这种集权政治制度,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则是它的统一性和巨大性。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手工业生产,加上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工艺美术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其中的某些门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铜器工艺 秦汉时期的铜器工艺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成就卓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鎏金铜车马以其形体硕大,制作精良,著称于世(见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其他品种有传统的鼎、敦、簋等。秦鼎造型腹浅、矮蹄足,腹间有一道弦纹,如陕西户县宋村秦墓出土的鼎、西安历史博物馆所藏的秦蟠虺纹鼎。敦则环耳,腹间亦有一弦纹,风格与鼎大致相同。而簋多口敛,小耳,无垂饰。具有时代特色的是鍪和蒜头瓶。前者为炊煮器,扁圆腹、圜底、颈敛、口沿外张、腹肩处有双环耳,或对称,或一大一小,或一耳,常饰以叶脉纹,线条流畅,变化多样,造型优美。后者以其近口处鼓大如蒜头,而得其名。到了汉代,铜器已向日用器皿发展,其特点是出现了一些新品种。产量较大的是灯、炉、奁、壶、洗、镜等,另外像鼎、壶、缶、卮、杯、盘、盆、洗、釜、、铫、锅、钟、铎、鼓等,亦有所生产。制作上以素器为主,而少饰花纹。汉代铜器具有时代特点的是以下几类:①铜灯。使用面广,品种多,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期。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等,其中造型优美、设计精巧的是象生灯。如朱雀灯,以鸟身作灯体,嘴衔灯盘;人形灯,以手托灯;另外还有羊灯、雁足灯、雁鱼灯等,后者以山西省出土的最为精采。其灯为一立雁,转颈回首,口衔一鱼,鱼身为灯,插入鱼头内,可左右转动,使用时便于调节方向,设计比较精巧。雁身、鱼头布满纹羽纹、鳞纹,颇为精致。②铜炉。因用途不同而又分:薰炉,用于燃烧香料,又名香薰,呈豆形,上有雕镂成山形的、高而尖的盖,象征着海上仙山博山,故又称博山炉。其代表作品有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见彩图[错金博山炉(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陕西兴平茂陵1号无名冢出土的鎏金银竹节高柄薰炉。温手炉,取暖用,炉体侧壁及上部镂有散热的气孔,有的还有柄或链条,如兴平汉墓出土提链铜炉。温酒炉,多呈长圆形,上可置杯以温酒,炉体上有孔,有的还雕镂有四神及动物形象,有柄。③铜壶。造型为鼓腹、小颈、口向外侈、圆足,腹多有兽面衔环,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篆文壶最为精美,此壶周身布满鸟形文字,比较少见。④铜镜(见中国铜镜)。发展最快,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其特点为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艺术水平极高。其品种主要有早期的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中期的规矩镜,后期的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镜和方铭镜及阶段式镜等。其纹饰有人物、动物、神话、飞禽、花草及文字等。⑤铜鼓(见中国铜鼓)。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制器物,系打击乐器。其制作年代较悠久,至汉代式样最多,制作精美,因其地区和式样的不同,可分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前者形体较小,多单弦纹分晕;后者高大,鼓面多有立体
两汉时期散文的代表作家都有哪些人?他们都有哪些作品?
两汉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家有贾谊,他的代表作有过秦论,论治安策,陈政事疏等,董仲舒,他的代表作有春秋繁露,司马迁他的代表作有史记。
两汉艺术作品代表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两汉的作品、两汉艺术作品代表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