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李斯特代表作品,如何看待如果没有二战时从德国抢到的那些科学家现在的美国会落后五十年的言论?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心脏”,几十年便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的美国绝对是这条名言的拥埠者。
美国不仅敞开国门迎接世界各地各种人才,甚至走出去“去偷”“去抢”别国的高级人才,这才成就美国长盛不衰的实力。
还在二战前夕,美国就专门成立了一支谍报部队——阿尔索斯谍报队,专门负责侦查轴心国科技应用于战争的动向,尤其是纳粹原子弹的研究。
1939年,爱因斯坦等核物理学家就向罗斯福提醒密切警惕纳粹对原子弹的研发,并建议美国尽快也投入核武器的开发,于是在他们倡导下,美国“曼哈顿工程”正式启动。
阿尔索斯部队则担负三个作战任务:三项作战任务:一是抓捕纳粹核物理学家;二是夺取纳粹手中的铀金属及矿石;三是借机破坏德国用于原子弹研发的一切设施。
阿尔索斯部队需要一个核物理科学家做成员,他必须熟悉德国有关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情报信息,自己又不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免得被俘泄密)。
于是丹麦科学家高德施密特入选,他和德国重要的核物理科学家如海森堡、哈恩都很熟,很快高德施密特制定了一份50位可能参与纳粹原子弹研发的科学家的包括住址的详细信息。不过,随着盟军轰炸机对德国的轰炸,这些地址都失去意义,阿尔索斯部队发现大部分科学家不知所踪。这些人藏在哪儿?正在干什么?成为“阿尔索斯”面临的最大问题。阿尔索斯真不是吃素的,不久他们得到一位瑞士科学家的情报,德国最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海森堡就隐藏在黑辛根附近,而且在这一地区还藏有其他德国科学家。1945年3月,阿尔索斯随着美军进入德国本土,他们来到黑辛根镇的海德堡,占据了纳粹的一些核实验室,并俘获了纳粹核研究的主要科学家哈恩和劳埃,然而纳粹原子弹研究的核心人物海森堡还没有找到,阿尔索斯知道苏联人也在千方百计找到这些“宝贝”,于是不得不加快搜索步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阿尔索斯情报员在乌尔费尔德镇发现了海森堡的住宅,海森堡正在家中,谍报队员很快带来了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封锁了小镇,带走了这位“比得上十个师战斗力”的科学家。就这样阿尔索斯部队成功地将二十几个德国核物理学家一一抓获。
战后,美国一共在德国、意大利、日本逮捕“掳掠”了几千名“宝贝战俘”。他们在核武器、火箭、导弹、生化武器等领域,继续为美国效力,为美国迅速成为足可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做出“无奈的贡献”。 参考文章:阿尔索斯部队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有哪些比较好的关于写人生的书?
人生是一次特殊的旅程,去而不返、奔腾如逝;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着入世、学着出世;人生是一个与真实纠缠的游戏,山水难分;人生终将孤独,终究是一个人的浮世清华,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什么叫人生,其实人生也是一种试验,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渐领悟。一个人如果老是去思考得失,那么永远没有美丽的人生,如果用语言来表示的话,人生就是一个人努力的去让自己成为有血有肉,独特的人,注重感情,注重价值,让自己活的像一个人,让自己的生活像真正的生活。
真正的人生,生活是不卑不亢,不重视等级和外在的东西,不看重其他人身上的标签,而只看他身上有没有生活的本质,这些东西不是靠技巧能够弥补的。
很多活的精彩的人却并不一定能够领悟这个道理,那些人完全靠天性的指引在生活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他们活的很精彩,但是你去问那些人,他们肯定回答不出来为什么活的那么精彩。
唯有不断的去读书,去读经典的书,才能让人生更真实,更有价值。好的推荐都不会推荐过早的去看技能书,而是看真正有思想的书。下面就跟着荐书堂小编去寻找那些经典好书吧。这些经典书籍涵盖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修身、谋略、励志、科普、传记等多个方面,读了这些,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 《经济表》作者: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作者: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观点深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以及美国学派影响。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其以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并对后世德国的统一产生影响。
什么叫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是先导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但在现实国民经济中却不一定占有较高的经济比重,而是表现为较快的行业成长和经济增长速度,比如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等。不妨引用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观点:“有些幼小的产业从目前看来未必是盈利最大的产业,但却是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应当加以扶持。”也即说,各国都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代表先进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并对之进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
而支柱产业则是指现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的产业,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系数大等特征。在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必须确立自己的支柱产业,以使其发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钢铁、汽车、建筑业列为三大支柱产业;比如现在看来很落后的纺织业也曾在我国长期被视为支柱产业。
比较这两个概念,就会发现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一般先导产业发展后能够成长为支柱产业,经历一次次产业升级或产业革命后,部分旧的支柱产业便会退出历史舞台,如纺织业让位于钢铁业、钢铁业让位于汽车业、汽车业让位于信息业等。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每个产业同样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从对国民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角度考察,先导产业是“未来时”,支柱产业是“现在时”。但二者之间的界限也并非泾渭分明,在特定经济环境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某些产业既可以称之为先导产业,也可以确立为支柱产业,比如眼下我国的金融保险业,2004年对GDP的贡献率已达5.3%,而且其发展的持续性强、示潜力大。正由于二者对国民经济都非常重要且概念比较接近,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对它们的定义和表述并不统一。厘清二者的关系,非常有助于剖析目前我国房地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
格拉斯哥大学十大杰出人物?
在近六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格拉斯哥大学培养出许多知名人物,如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后为格拉斯哥大学的荣誉校长);著名科学家,热力学绝对温标的创建者才著名的蒸汽机发明家开尔文;著名的蒸汽机发明家詹姆斯·瓦特;物理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麦克斯韦;外科手术消毒技术创立者 约瑟夫·李斯特等等,更培养出四名现代高等教育大学的创始人。近几十年格拉斯哥大学还培养出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读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有什么意义?
出生在山东小镇兰陵、现居纽约的文学大师王鼎钧说过:一个作家的作品,他的文学生命,能够结晶,能够成为化石,能够让后人放在手上摩挲,拿着放大镜仔细看,也许配一个底座,摆上去展示一番。这时候,也许有人为他辩护,说“无用之用大矣哉”!有一种东西似乎没有用,但是少不了,那就是文学艺术;有一种东西很有用,但是你用不得!那就是原子弹。
社会科学、理工科技对社会的发展,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理工科技或许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科学更多地提供了精神食粮。人固然不能只靠精神世界活着,但同样难以想像,只重物质的世界多么乏味,也多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