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庞德代表作品,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句话出自1566年,海瑞上书给嘉靖帝的《治安疏》。要想知道海瑞为什么敢这样骂大明嘉靖皇帝,还得先了解海瑞这个人。时任六品户部主事(厅局级)的海瑞
海瑞,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地历史人物,对他呈上《治安疏》给嘉靖皇帝的行为引发过尖锐的争执,有人认为他是个靠狂骂皇帝而沽名钓誉之徒,有人认为他是解天下庶民疾苦的道德模范(在当时的明朝),有人说他生性冷漠,性格扭曲才至如此狂妄......
然而在我看来,要公正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应该把他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看,才会拨云见雾,不至雾里看花。
一、大明1566(一)严阁老,嘉靖之幸,大明之殇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明朝著名的权臣
严嵩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先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历任南京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北京),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后先攀附夏言,又转而害之;至此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二十年。
为固宠,严嵩想尽一切办法献媚于嘉靖帝,一方面他作为首辅全力支持嘉靖帝崇道斋醮追求长生的行为,不惜耗费浩大的国家人力、财力、物力,拼命挥霍财政资金,甚至巧立名目向百姓加税得为嘉靖帝营造斋宫秘殿。另一方面他善写青辞,更善于揣摩领会皇帝意图,嘉靖帝常要斋醮祷祀,严嵩便得以常侍帝右。
嘉靖帝朱厚熜
二十年的陪伴,让嘉靖帝离不开严嵩,甚至在心里将其视为知己,嘉靖帝好空名,往往有不好办的或是要背骂名的事便通过青辞等方式暗示严嵩去做,严嵩也每每能够体察上意,恰到好处的按照嘉靖帝的意思办理。
可以说,有严嵩这么一个有眼色、会办事的首辅,对嘉靖帝来说是一大幸事。而在严嵩看来,嘉靖是皇帝,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正因为如此,所以凡是嘉靖帝喜欢听的,即使是很不该说他也说;凡是嘉靖帝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决不敢有可否,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嘉靖帝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对大明朝和黎明百姓来说,有严嵩这么一个毫无道德、尸位素餐的首辅是巨大的悲哀!(二)严阁老倒台,大明的新生乎?严嵩把持朝政期间,拼命的排除异己,打压忠良,将朝堂的政治生态弄得乌烟瘴气。严嵩当首辅,让自己的儿子严世藩当工部侍郎,专门负责为嘉靖帝建宫殿。而严世藩为首的严党等人,贪欲横流,狂妄无比,官员们正常办事都要给他们送钱,升官主要靠行贿,甚至每次选任官员,严世藩等从不看德行文章,工作实绩,只管按照官职高低大小,一律明码标价出售。严世蕃狂妄至极,曾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当时的大明朝北有鞑靼,南有倭寇,官员贪腐,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造成以上种种的使严家父子遭天下人怨恨。
1562年,历任首辅几乎快有20年的大学士严嵩严阁老终于失宠,被嘉靖皇帝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其子严世藩被判斩首。
然而,到了1566年,距严嵩倒台已有4年了,首辅换成了精明持重,素有贤名的徐阶,然而大明朝堂的政治生态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观。御宇40年的嘉靖帝任然对祈仙炼丹和寻求道家的秘方孜孜以求,以期长生不死。他一如既往的不肯上朝,一如既往的通过首辅或次辅对国家大事乾纲独断,一如既往的被自己的臣子们所蒙骗。只是为嘉靖帝写青辞的首辅换成了徐阶徐阁老,为嘉靖帝盖宫宇楼堂的工部侍郎换成了徐阶的儿子徐璠,仅此而已。
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局仍未摆脱,朝臣们依然像以前那样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官职,因为政见不同或利益之争在朝堂上互相攻歼。那些希望之前被奸臣懵逼的嘉靖帝能够睁开双眼,重振朝纲的正人君子仍遭排斥和打压,黎民百姓的生活依然穷困潦倒。
似乎,大明朝并没有因为严嵩这个奸臣的倒台而获得新生,那么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海瑞陷入了沉思。二、海瑞的野望(一)大明文官中的另类——“海笔架”海瑞是明朝是一代清官。,他以举人出身而入仕,仕途的第一站是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就在这里,他得到了“海笔架”这个后来名震天下的绰号。
儒学教谕相当于官办学校的校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了。但是,海瑞不在乎官职大小,只看能否一展抱负,到任后就满怀激情地干了起来。他看到学校教学状况很不理想,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尤其是制定了严苛的制度。当然,海瑞本人是第一个带头遵守的。一来二去,南平县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改观。延平府知府听说后,便带了一班人下来视察。按照古代官场的规矩,知府大人来了,作为下级是要行跪拜之礼的。所以,当知府等人出现在县学里时,所有人都呼拉拉的跪下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站着,只是作了个揖便没下文了。
陪同知府的南平府同知,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哪来这么一个山笔架站在那里啊?”此言一出,全场人顿时哄笑一片。山笔架是写字是用来搁毛笔的,现状类似“山”字。而当时,海瑞身边的两个副校长都跪着,只有海瑞站着,看上去活像一个笔架,加上海瑞的“瑞”字中恰好也有一个“山”字,两相联系,更为形象。
海瑞不跪,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明朝规定,官办教学场所,孔子最大,老师无论见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其他人不是不知道这个规定,而是久在官场,不知不觉骨头早已软了而已。
没过多久,朝廷巡按御史以钦差大人的名义下来检查工作,而且又到了南平县学。和上次的情形一样,在场的人纷纷下跪,只有海瑞像笔架一样矗立着。钦差大人没了面子,十分恼火,当场喝问海瑞为何不跪。海瑞等着就钦差大人的这一问,当下就义正辞严地回答了他。钦差大人没办法,人家确实有理由不跪,但心里又气不过,当下就袖子一挥,工作也不检查,走了。这一下,海瑞可闯了祸,引起同僚纷纷埋怨。海瑞却悠然自得,我就是海笔架啊,笔架就是这个样子的啊。这事被福建提学副使朱衡听说后,却对海瑞十分欣赏,想方设法把他保了下来,这才有了他四年后升迁为浙江淳安县知县的官场际遇。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
(二)知县中的战斗机——死怼权贵当海瑞升任淳安知县,正式成为大明官僚体系中一员的时候已经45岁了。而七品芝麻官海瑞的名声鹊起也是因为他不惧权贵,严厉巧妙的拒绝接待官员而增加地方百姓的负担。
时任闽浙总督的胡宗宪,居官雷厉风行,境内官民无不凛然畏惧。一次,他的儿子途经淳安,随带大批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对驿站的招待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海瑞立即命令衙役拒捕胡公子押解至总督府衙门,并且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同时在给胡宗宪的呈文中声称,这个胡公子是个西贝货,因为胡总督大人节望清高,不可能养育出这样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金银财物。
不惧权贵,不虑仕途,敢以七品官身对抗地方实权督臣者,唯海瑞耳!
严党骨干,左都御史鄢懋卿受命清理盐法,南北各省盐政均归其节制,对于这位严世藩的红人,权倾数省的钦差大臣,其他地方官员无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而鄢懋卿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未到一地前,先期发出公文,声称自己素性简朴,不喜承应,凡饮食供帐均宜简朴为上,不得靡费里甲。这样的官样文章在当时的大明早已司空见惯,地方官员受此公文后反而无不挖空心思以期能够巴结逢迎上差,即使钦差大人鄢懋卿本人也从未想到有人会认真对待。然淳安知县海瑞对着一通令毫不含糊,当鄢懋卿的钦差节使还未到达淳安,他就已经收到了海瑞的禀帖,上书“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海谨禀”,紧接着就把通令的原文节录于后,再接着就说台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听者皆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并有金花金缎在席间连续奉献,其他供帐也极为华丽,虽溺器亦以银为之云云。最后要求钦差大人摒弃奢华的排场和搜刮,并且说,如果不能拒绝地方官这样的阿谀恭维,将来势必无法做到公事公办,完成皇上委托的任务。据说,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就没有敢进入淳安,而是绕道他去。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海瑞的性格刚强,敢于坚持原则,对于斗争有自己的一套,并不是和权贵的权势死板硬碰。成就他不败美名的不仅是他站在正确的道德制高点上,坚持的是正确的原则,还在于他自身对这些道德规范的始终坚守和处世原则的率先垂范。对于海瑞的清正廉洁、洁身自好、爱民如子等品质行为,不管是敬仰他的人,还是唾骂他的人都自诩无法做到。因为在当时的大明朝,官员们醉心的是和光同尘狗尾续貂,而不是众人独醉我独醒的清明。
(三)以死守道1566年,阳历十一月,经过反复思量和慎重考虑,海瑞向嘉靖帝呈上了著名的奏疏《治安疏》。奏疏中指出,嘉靖帝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全国上下但凡有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浪费和匪盗滋炽,皇帝本人都应该直接负责。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专心于长生不死的迷信活动,是不可取的,然而只要皇帝肯重新振作起来,采取他海瑞奏疏中的几点建议,相信以皇帝的聪明睿智和雄才大略是一定能够重镇大明,造福百姓的。
《治安疏》的措辞虽然极端尖辣,但又谨守着人臣的本分。海瑞只想在严嵩这个权奸倒台后,皇帝能够翻然悔悟,重新振作起来,至少这样大明朝还是大有希望的。海瑞知道,他的《治安疏》这样毫不留情的指责皇帝的性格和否定他所做的一切,就等于是在说他嘉靖帝当了几十年的天子没干什么正事,完全是尸位素餐!海瑞也能完全预见,自己这个当臣子的如此极端的指责当朝皇帝,以嘉靖帝刚愎自用的性格绝对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他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是死得其所。所以在递上《治安疏》之前海瑞就与家人诀别,遣散了仆人;他提前买好了棺材,上书后不逃不躲就在家里等死。
可想而知,嘉靖帝看后气的是暴跳如雷,恨不能把海瑞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但从皇帝的名声来看,因为一个素有贤名的臣子上书请求皇帝革新图强就杀之,难免会给自己留下昏聩残暴的骂名。所以嘉靖虽把海瑞关进了诏狱,但也一直没有在刑部以海瑞按照儿子诅咒父亲的罪名处以绞刑的决议上批复,就这么关着,一直没有加害于他。
海瑞,一个极端廉洁,极端诚实,又有些极端的喜欢吹毛求疵,对道德操守有着洁癖一样严格自律的人,一个敢于不畏权贵,心系黎明百姓,天下苍生的官员,他不怕死,怕的是自己内心坚持和重视的伦理道德体系在皇帝日复一日的求经为道中缓慢崩塌。
因此,海瑞才敢为天下之大不韪,希望在君君臣臣的伦理道德中坚持履行自己臣子的职责上书嘉靖帝。他以盼《治安疏》能够将昏聩中的皇帝骂醒,从而发愤图强,他期盼以自己的死,能够使天下士林重新振奋精神,仅此而已。你心中的一流作家有哪些?
这个问题太大。
只说中国只说小说吧,并以当代和中国内地为重点。
第一,曹雪芹。他的《红楼梦》,有文化,有文学,有艺术,有历史,有人类终极命题。
最不容易是这一切通过家长里短自然写来,真情流露,没有足够优越的天赋和修养,没有史诗一样的人生和心胸写不出那真情实感。
其次是鲁迅。对人性、国民性的深刻解剖,格言一样精警的语言尚在其次,生命的暮年无师自通写出后现代小说集《故事新编》,价值解构、恶搞,先锋到今天——而那时现代派已经非常先进并费解。
不可多得的天才。
第三,沈从文。如果说鲁迅看见中国人全部的恶,那沈从文看见中国人全部的善。
高贵的灵魂,珍宝一样易碎的淳朴,《诗经》里那些无名作者一样的天分,诗一样的人性和语言。
《边城》,发出《诗经》般的声响。
开头:“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 “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 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请允许我第一万次引用美国诗人、海明威的偶像埃兹拉·庞德的名言:“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第四是莫言。他为中国人夺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像世界上所有真正优秀的作家一样经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块块试金石的考验。
得诺奖之后又写出与获奖作品手法不同的杰作,这样的作家,在全世界都少有,可见莫言真的为了写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奖。写作,他一直在路上,这就是真正的作家。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满满的后现代写实、调侃风格,与他因之获奖的夸张变形的魔幻现实主义已迥然不同。如果说《红高粱》时期的莫言“大”,《晚熟的人》时期的莫言则“小”——从望远镜到显微镜。
同时,莫言很谦虚,他认为他的所有作品加起来不及鲁迅一篇。
第五是阎连科他充满创造性,魔幻现实主义已经够先进够现代,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神实主义”。
全村皆残疾,正常人反另类不正常;想花钱买列宁遗体展览以挣钱……
第六是余华。他和阎连科一样,敢于接触现实,并写成史诗一般的作品。
《活着》,题材前无古人。
第七是残雪。在中国文学打开国门,混沌初开之时,他以崭新的手法,和莫言一样,成功地走在新时期文学探索的前列。
第八是王蒙。他的敏锐和以小见大。
现实主义时期,他的小说是一流的;新时期文学时期,他的小说仍然是一流的,年事已高,但年轻人一样意识流。
他的以小见大,用一篇小小说就概括了一个沉迷“斗争”的阶层(类似今日之“喷子”,但更加病态自信并好斗、富于“思想”,有传染性),请看他的小小说《雄辩症》:
话说某公在患厚皮逻辑症之后,经过手术削皮,看上去皮薄了些,然而这只是“锯箭法”,治标没治本,不久皮又长厚了。更让人不解的是,此公在服了《逻辑学》之后,出现新的症状。
一日,此公又来到医院。正好这天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寥若晨星。
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更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此公说:“纯粹是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吗?即使是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不错,比如北极就在刮寒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说:“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此公说:“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公众的价值观出现问题,那真是可悲的事情,比如文革就是这样。要知道真理有时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医生已经有厌烦了,忍不住和他辩起来:“难道真理就掌握在你手里?”
此公说:“你的理解,我看是很平凡的,你们这些医生都给人看病,唯有我是被看病的,我虽属少数人,但我也没说真理就在我手里呀?”
医生说:“我们医生都是平凡的人,你是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也会得病,也要我平凡的人来治病。”
此公说:“我不平凡的人即使得病,也是得不平凡的病。”
医生说:“对!你得的是不平凡的病。”
此公说:“你才得病了呢,我说过我得了病吗?”
医生说:“你没病来医院干嘛?”
此公说:“我没病不可以来医院吗?医院是公众场所,我无权来吗?”
医生说:“你可以来,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此公说:“你无权命令我走,你是医生,职业道德不允许你赶我走。”
医生说:“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对病人而言。闲杂人等都跑到医院来,医院不成了公园么?”
此公说:“你没有调查研究,怎么就知道我没病吗?难道我就不是病人吗?”
医生说:“你不是说你没有病吗?”
此公说:“难道我说的话就一定正确吗,难道我说过我没病吗?”
医生说:“我不用调查研究也知道你有病了。”
此公说:“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你这是在骂人!”
医生摇了摇头说:“你的病我治不了,你去找其他的医生给你看吧。”
此公说:“你们医生都是穿一条裤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位医生都会说我有病的。”
医生无可奈何:“既然大家都说你有病,那你肯定是有病的,你大概不知道,还有木‘朽’于林,风不吹也自烂一说呢。”
此公说:“你们都说我有病,难道就我一个人有病,你们就没有病?”
医生苦笑着说:“你、我、还有其他医生都有病,好么!不要再说了!”
此公说:“你难道要剥夺我的话语权吗?”
医生说:“好!好!你有说话的权利。”
此公说:“不对!我还有不说的权利!”
医生说:“那你就坐下继续说吧,说累了,就喝点水。”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刚说完,医生心想,又转回去了,看来今天无穷无尽。于是苦笑着说:“今天真倒霉……”
此公说:“你还是医生吗?你知道医生的职业道德吗?怎么可以这样说话?”
医生说:“那你就少废话,让我给你瞧病吧?”
此公说:“谁说我有病?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医生心头一惊,进入狗咬尾巴的逻辑怪圈了,因此就闭口不语。
此公说:“你为什么不说话?”
医生说:“我为什么要说?你难道要剥夺我不说话的权利吗?”
此公说:“那你就喝点水吧。”
医生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忽然感觉到,这话原是从此公嘴里吐出来的,自己怎么传染到了呢,就差点没晕倒在地上……
第二天,医生找到院长,说:“本人虽是主治大夫,但因某些特殊患者的病症——雄辩症的出现,本人深深感觉到知识的贫乏,无法给病人治病,想脱产去进修哲学、逻辑学。”
院长说:“就为一个特殊的病人?”
医生说:“特殊病人就不是病人吗?你可以剥夺特殊病人治病的权利吗?难道医院只是为了大多数人开设的吗?如此歧视特殊病人是没有道理的!假如你是特殊病人,你需要治疗吗?”
院长一听,一屁股瘫在沙发上,怔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慢慢地说出一句话:“我看你已经有雄辩的能力了,不用再去进修,否则我这老院长也得去进修。
第九是阿城,连王朔都佩服的作家,他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轰动海峡两岸。
第十是周克芹,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出,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争拍电影,官司打到文化部,被默许各拍了一部,集中了李纬、田华、刘晓庆等几代明星。
第十一,路遥,里程碑式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
第十二,陈忠实,《白鹿原》。
第十三,贾平凹,《商州》、《浮躁》、《废都》。
第十四,三刘——刘震云、刘恒、刘庆邦,他们的小说非常好看。
第十五,王朔。
第十六,阿来、扎西达娃。
第十七,铁凝、王安忆、迟子建。
第十八,刘心武、何士光、韩少功,他们的小说《班主任》、《乡场上》、《西望茅草地》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第十九,海外的张爱玲、严歌苓、白先勇、木心。
第二十,……(我孤陋寡闻,没有读到的一流纸质小说作家们)
第二十一,网络小说代表作家。
(图片选自网络)
哪种口感比较好?
人们对于美味的追求,对于咖啡豆还有咖啡品种的开发和研究一直都未停止!
我们热爱咖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身边的一切!
因为热爱,所以更美味!
———————————————————————
咖啡有多少种:
咖啡种类有很多,像我们常见咖啡种类有浓缩、美式、玛奇朵、康宝蓝、拿铁、布雷卫/半拿铁、摩卡、卡布奇诺、白咖啡…
1、浓缩咖啡(Espresso):
通常大家都叫它意式咖啡, 一般通过压力或者蒸汽直接萃取咖啡豆得到的,属于纯粹的咖啡,因此口感强烈,极苦,也是调制其他风味咖啡饮料的基底。适合咖啡豆热爱极客,他们更喜欢咖啡豆的本味以及萃取咖啡豆后在咖啡液上层漂浮的咖啡油脂(这也是判别咖啡豆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推荐指数:⭐️⭐️⭐️
2、美式咖啡(Americano):
简单的说,这就是加水的意式浓缩咖啡,一份浓缩咖啡和两份水这样的比例制成的。也可以是用滴滤式咖啡壶制成的黑咖啡。(在欧美国家最常见也是最受喜爱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饮用也会帮助身体排脂,达到瘦身的效果)
推荐指数:⭐️⭐️⭐️⭐️
3、玛奇朵(Machiatto):
一份浓缩咖啡和半份奶泡制成,而不是鲜奶油或者牛奶,在品尝时不要搅拌,找到合适的角度直接喝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奶泡其实就是在冰镇牛奶冲入气体,不是奶油制作)因为其口感软棉顺滑,小姐姐们特别喜爱!
推荐指数:⭐️⭐️⭐️⭐️⭐️
4、康宝蓝(Espresso Con Panna):
一份浓缩咖啡和半份鲜奶油泡制成,两者一热一冷,这就成就了它的特色:香甜的奶油、香醇的咖啡、甜蜜的糖浆三层口感。喝时要尽快、大口喝完,无需搅拌,美味无比!
个人特别喜欢的咖啡品类,所以这里我着重推荐大家!
推荐指数:⭐️⭐️⭐️⭐️⭐️⭐️
5、拿铁咖啡(Caffè Latte):
这是一小杯浓缩咖啡和一份半热牛奶,大约一百五十到两百毫升间,再加半份奶泡及少许巧克力制成,因为牛奶的含量较多,所以更适合早餐。但同时因为拿铁一般都会加入不少的糖浆,增加口感,于是…比较容易发胖…
推荐指数:⭐️⭐️⭐️⭐️
6、摩卡咖啡(Cafe Mocha):
由1/3意式浓缩和2/3的奶泡和少许巧克力(糖浆)配成,口感稍甜,更适合女生。
这绝对是下午茶最优选项,一杯刚刚好,再配上拿破仑和一块饼干,看着风景,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推荐指数:⭐️⭐️⭐️⭐️⭐️
7、布雷卫/半拿铁(Cafe Breve):
由一份浓缩咖啡和各3/4份的热牛奶和鲜奶油,有时还会加入少量奶泡制成。
这个个人会不太喜欢,牛奶的醇厚会使咖啡味道减少,但是…非常好喝!
推荐指数:⭐️⭐️⭐️⭐️⭐️
8、卡布奇诺(Cappuccino):
这是一份意式泡沫咖啡,等量的浓缩咖啡和泡沫牛奶,喝下去最初是泡沫的细腻,之后就是浓缩的苦涩和细腻。em...怎么说呢?很多喝不了意式的人,缺钟爱卡普奇诺,因为它即有意式咖啡的苦又不会太苦,又有奶香的醇厚。所以很适合接受不了意式咖啡的苦,又想体味意式咖啡醇厚的小伙伴们。
推荐指数:⭐️⭐️⭐️⭐️
9、白咖啡(Flat White):
由一份浓缩咖啡和一份半的热牛奶制成。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的是特级脱脂奶精原料,巧妙地将咖啡的苦酸、咖啡因含量降到最低,喝起来不会伤胃,口感丝滑、香浓无苦涩。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咖啡极客对于白咖啡不是特别喜好。但因为这种操作方式,更适合老年人群去体验咖啡。
推荐指数:⭐️⭐️——————————————————————————
以上是对咱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咖啡种类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
最后,我再在来讲讲咖啡豆的起源:
大家可能不知道咖啡豆这个神奇的东西最早产自于阿拉伯人,而那时的阿拉伯人先是咀嚼咖啡豆果实(鲜果叫做coffee cherry,口感有些类似非常薄皮的樱桃),而剩下的种子,他们把豆子晒干磨碎和羊油混合携带在身边作为补充体力的食品。
一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时,他们满满发现用咖啡豆在热水中炖煮能成为香气扑鼻的饮品。于是他们开始烘焙研磨咖啡豆成为了当时阿拉伯人的最热爱的饮品。(因为在阿拉伯古兰经中明确要求教众不能够喝酒。)没多久,阿拉伯人开始广泛大量的种植咖啡树,为后期咖啡的传播奠定了雄厚基础。
到了公元15世纪时,土耳其人西征奥地利时开始慢慢传入西方国家。没想到各个国家的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个饮品,从那年开始随着欧洲人去了美洲,去了亚洲,也都把这个神奇的产品带向了全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研究不断精进,到了现在,咖啡已经是风靡世界的最畅销的饮品之一了。
随着科技进步,制作咖啡,烘培咖啡豆,种植咖啡的机器与技术应用,也更加先进完善,这使得咖啡衍生出更加繁杂的工艺、更加美味的咖啡饮品;咖啡可乐,咖啡雪糕,咖啡口香糖,咖啡香水…
走进我们生活的也许并不是咖啡,或者咖啡豆,我想…应该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才使得咖啡变的如此多彩!
关于咖啡豆的烘培和种类还有咖啡豆的种植,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我们获得500个赞,我会给大家详细的讲解出来!
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曹植的才能并不比曹丕差,在很多人看来曹植只是会写诗,而曹丕则是文武全才。曹丕的诗词是不如曹植。曹丕曾以甘蔗跟一位将军比武且胜了,这是证明曹丕会武功。所以曹操选择曹丕,这是不对的。因为曹植同样是文武全才,只是因为其诗词太过于光芒遮住了其武才。公元219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所部三万余人全军覆没。曹操急召曹植率军援救襄樊。三国志: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曹仁),呼有所敕戒。如果曹植没有军事才能,曹操会让曹植率军去救援吗?曹植最终没有去成,原因是他喝醉了不能起来。曹操后悔,于是罢免了曹植的职务。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植喝醉是因为曹丕故意把他灌酒。可见曹丕也是不择手段。魏氏春秋曰:植将行,太子饮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在很多人的观点里曹植的才能只是限于诗词歌赋,这是不对的。曹操是选太子,不是选诗人。曹操岂能只是因为曹植的诗词歌赋写的好就属意他。曹植也是多次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看到行军用兵的策略变化,可以说是神妙了,所以说战争不能预言,临敌要根据形势采取相应的变化。三国志: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
在曹操立太子之前,大臣结党分别支持曹丕、植。三国志: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曹操函令密问众臣意见。当时崔琰公开回答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曹操虽然感叹崔琰公正,因为曹植是崔琰侄女婿。但曹操还是对崔琰的行为不满,因为大家都密答而你崔琰公开答。三国志: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毛玠的做法是密谏:“近来袁绍因为嫡子庶子不分,导致家破国亡。废立太子是件大事,废长子而另立,可不是我所愿意听到的消息。”曹操后来曾单独询问贾诩,当时贾诩并不回答。曹操说:“和您说话却不回答,为什么?”贾诩说:“属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没有回答。”太祖又问:“琢磨什为呢?”贾诩说:“琢磨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曹操因此大笑,也明白贾诩的意思是要立长。因为袁绍、刘表都废长立幼,终至亡。三国志: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虽然毛玠、贾诩等人都拿袁绍、刘表的事来劝曹操立曹丕,曹操也知道袁刘是前车之鉴。但曹操始终是太宠爱曹植,而且认为曹植比曹丕强。再者曹植一党也是不容小觑,他们的意见也不容勿视。
曹植一党主要是丁仪、丁廙、杨修等人。曹操跟丁仪的父亲丁冲从小关系就非常好,丁冲也是力劝迎奉汉献帝。曹操听说丁仪是令士,即才学美盛之士。虽然没有见过,但还是决定女儿嫁给丁仪。(三国中同样称为令士的有刘巴、庞统、马良等人)曹丕从中作梗对曹操讲丁仪眼睛有问题,还不如嫁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这样亲上加亲更合适。后来曹操见了丁仪一番谈论后,认为其才能出众。曹操后悔没有嫁女,对别人讲:丁仪的确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就算是两只眼睛都瞎了,我也要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眼睛有点小,唉,都是曹丕坏了我的大事呀!魏略: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丁仪因此加上心向曹植,并数次对曹操称选曹植。其弟丁廙也多次劝说曹操立曹植,曹操也表示赞同。魏略: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太祖深纳之。支持立曹丕的崔琰自杀,毛玠获罪,丁仪在背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曹操虽然非常喜欢曹植,但也确定顾虑袁绍、刘表的前车之鉴。曹操认为曹植是他众多儿子中最出众,是最可能成就大业。曹操的这番话自然是说明曹植远比曹丕要强。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曹植),儿中最可定大事。”
但是曹植问题在于任性行事,不掩饰自己,饮酒没有节制。可能是受丁仪他们的影响,丁仪的父亲因喝酒而死,丁仪也是好酒。而曹丕使用权术来对待曹操,又掩饰自己,曹操身边的宫人也替曹丕说话,所以终于定下曹丕为太子。曹操身边的宫人应该收受了曹丕的贿赂。三国志: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操最终决定选择曹还源于一件事,就是曹植私开司马门事件。公元217曹植有一次乘车在驰道上行驶,私自打开司马门出来。曹操大怒,处死了公车令。因此曹操开始对曹植失望,对其宠爱不再像从前般。三国志:而植宠日衰。曹操为此下令:一开始我认为子建是儿子中最可定大事。从他私自外出,打开司马门到金门,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孩子了。诸侯之长史及部下官吏,知道我出来就率领诸侯行意吗?从曹植私开司马门来,我再也不相信诸侯的。恐怕我刚才出去,便又私自外出,所以摄将去。不能总是让我【你】以谁为心腹的!从曹操这段话可知道,曹植的这个行为,一旦其他人效仿趁曹操外出,就私自外出。要知道当时一些忠于汉室的人无时无刻在想除掉曹操。公元218年公元218年吉本、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等人起事攻打许昌丞相府营。公元219年魏讽、刘伟、张泉、王粲的两个儿子、宋忠的儿子等人密谋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起事。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適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尔】以谁为心腹也!"
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后,怕其压不住,开始打压曹植。曹操赐死曹植妻子崔氏,以罪诛杨脩(杨修)。三国志: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脩。曹操也想治丁仪的罪,本来是想让其自杀。但丁仪并不愿意自杀,曹操没有逼迫也许是看在其父丁冲跟他的关系。魏略:及太子立,欲治仪罪,转仪(丁仪)为右刺奸掾,欲仪(丁仪)自裁而仪(丁仪)不能。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危,急召驻守长安曹彰。还没有到洛阳曹操就去世了。曹操召曹彰也许是为了政权交接的稳固。历来政权交接时都容易发生动乱。但又为何不召跟曹丕亲近的人。曹彰到了洛阳后问曹植:先王召我来洛阳,是想立你储君。也就是说曹彰认为父亲召他到洛阳,是为了让他带兵拥护曹植为太子。也许是曹彰自己有这个意思。曹植知道曹彰想法立马拒绝讲:不能这样做。难道你没看见袁氏兄弟是怎么败亡的了。如果换了曹丕也许就接受了,曹植在大义面前还是有分寸的。魏略曰: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曹操因曹昂战死、曹冲病死、曹植失行,加上曹丕善于伪装等原因,只能选择曹丕。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并兼任丞相。公元220年十月称帝,公元226年五月去世。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吏治等方面都是有作为的。陈寿对曹丕的评价,我认为是精准的。三国志: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陈寿意思是说曹丕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如果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仁德之心,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就是说陈寿认为曹丕缺少度量、德行、远大抱负、仁德之心等。也可以说陈寿认为曹丕不是贤君。
陈寿会如此评价,是因为自曹操去世曹丕开始不再伪装自己了,对于支持曹植的人和昔日有怨的人睚眦必报。公元220年曹丕一继承王位就立马诛杀丁仪、丁廙及其家族男人。三国志: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公元222年曹丕巡视南阳宛城,因为街上没有足够的声势迎接圣驾,曹丕大怒,便把南阳太守杨俊收监下狱。当时司马懿、王象、荀纬等人都为杨俊求情,头叩血流,曹丕还是不肯放过。杨俊于是自杀身亡。众人都为他的死感到冤屈和悲痛。因为在立储之争时,曹操曾密问众臣该立谁。杨俊虽把曹丕和曹植相提并论,说他们各有所长,但因为他把曹植夸的太好,曹丕因此便忌恨在心。三国志:太祖適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曹植)才分所长,不適有所据当,然称临菑(曹植)犹美,文帝常以恨之。荀彧儿子荀惲因为跟曹植交好,曹丕因此怀恨在心。也许是因为荀惲早世,不然曹丕也会秋后算账。三国志:文帝深恨惲。
曹丕不像曹操时控制自己了,频繁游猎。鲍勋立马上奏劝谏,并指责曹丕在先帝丧期游猎。曹丕大怒当场毁掉奏表并处罚鲍勋。而当亲信劝谏还能忍下,辛毗也曾劝谏不要游猎。曹丕也并没有处罚,只是减少了次数。三国志: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於陛下甚乐,而於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为何曹丕对待辛毗等鲍勋不同的做法,那是因为昔日有怨。鲍勋在担任太子中庶子,曹丕郭夫人的弟弟盗窃官布,按法应该行死刑。曹丕多次写亲笔信请求高抬贵手,鲍勋不敢枉法。三国志: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后来陈留太守孙邕从侧路而不走大路去见鲍勋,被军营令史刘曜发见并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调解了这件事情,没有举报。曹丕于是下诏逮捕交给廷尉。廷尉依法议决: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三官驳回:依照律条罚交金子二斤。曹丕大怒说:“鲍勋没有活的资格了,但你们竟敢宽纵他!逮捕三官以下人员交付刺奸官,让你们十鼠同穴,一网打尽。”三官依据魏国法律而判罪,曹丕却把他们和鲍勋一起处置。可想像到曹丕对鲍勋的怨恨有多么深。当时钟繇、华歆、陈群、辛毗、卫臻、高柔等重巨联名表奏为鲍勋求情,请求曹丕看在鲍勋的父亲鲍信在先帝时有功劳,赦免鲍勋的罪过。曹丕不许可,于是杀了鲍勋。当年曹操能得到兖州之地鲍信的功劳很大。
所以陈寿才说曹丕缺少度量、德行、远大抱负、仁德之心等,不能成为贤君。公元221年曹丕还想处置曹植,因母亲的原因贬其为侯。曹丕下诏讲:曹植是同母的弟弟。整个天下没有什么事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何况曹植。因为是骨肉亲人,所以不诛而贬。曹丕要是真能容天下就不会诛丁仪兄弟、杨俊、鲍勋等人了。魏书载诏曰:"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曹植去世后曹叡下令销毁黄初年间收集保存在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和大鸿胪的曹植罪状。可见曹丕对曹植这个亲兄弟怨恨之深。如果曹操九泉之下得知道曹丕的行为,也许会后悔当初的选择。但是曹操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曹植太过于任性枉为。如果曹操统已经一天下,也许会选择曹植。因为天下未平,西有刘备东有孙权。太顾虑于袁、刘废长立幼的前车之鉴。
曹植在曹操时代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曹丕时代不杀他就不错了,也不可能用他。所以曹植一直郁郁寡欢,叹已才不能用。三国志: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在曹叡时代时,曹植动了心思。曹植数次向曹叡上疏进言,其疏都是关于治国安邦、治军、平天下等内容,还请求让他做大将军的部下伐蜀征吴,即使身首分别留于蜀吴也在所不惜。曹叡每次都回应,也实行曹植的建议。三国志:已敕有司,如王所诉。曹植经常想单独见曹叡,讨论军国大事,以期望曹叡能用他,但始终不用。曹植只能绝望,不久去世。三国志: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魏明帝曹叡是明主,能用曹植的建议,可见曹植才能也是不差的。曹植四十一岁就病死了,跟他长年不得志是有很大关系的。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曹操如果立曹植为继承人,也许并不一能统一天下,至少不会比曹丕差,将来不会给司马昭、炎夺了江山。曹植认为英明的君主不排斥有罪的,所以秦国、鲁国起用打败仗逃跑的将军孟明视、曹沫,最终成就大功。楚国、赵国赦免了绝缨盗马的臣子,结果关键时刻靠他们解救了危难。对比曹丕虽然也以春秋孟明等人的事安抚于禁,但曹丕却让人在屋里画上关羽击败魏军,庞德大骂不降,于禁伏首投降的画面,于禁因为悲愤病厷。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曹植痛斥魏国虽然是人才济济,竟没有慷慨赴难的大臣吗!自卖自夸,是士女的丑恶行径。对于这一点董昭倒是明白,公元222年魏国二十万大军伐吴,曹休请求渡江而战。董昭立马向曹丕劝谏,认为根本行不通。因为臧霸等诸将都已经富贵,已经满足,只想好好安享,保住官位俸禄,不可能冒着危险自投死地,以求幸运?诸将不愿意渡江,曹休有想法也没用。实事上曹休大败。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曹植把魏国诸将比喻为说为虎皮的羊,看见草就高兴,可看见豺狼就要哆嗦,忘了它身上披的是虎皮了。
曹植认为五帝的时候世上并不都是聪明人,夏、商、周的末叶世上也并不都是蠢人。是用和不用,知与不知的缘故。已经有了举荐贤人的名义,事实上却没有得到贤人,那一定是大家都是各自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上来了。俗话说:‘宰相门里出宰相,将军门里出将军。’宰相,必须文才品德昭著,大将,必须武功显赫。文才品德昭著,才能辅佐朝廷,使国家达到太平和乐,稷、契、夔、龙就是这样的宰相,武功显赫,才能去征伐那些异端叛逆,威服四夷,南仲、方叔就是这样的大将。从前伊尹作陪嫁的奴隶,那是最低贱的职务了,姜子牙处在屠夫渔民的行列,那是最卑下的人了。可是等到他们被推荐给汤武、周文王的时候,那真是志同道和,妙算神通,哪还用得着亲近之人的举荐,靠着身边宠臣的介绍呢?这里曹植是指责曹丕、睿叡过于宠信亲信和魏国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曹植还有一个观点,多次上书,但石沉大海。即反对曹丕、睿叡过于倚重豪强士族而打压藩王。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结果三十年后那些大臣都倒向司马氏。
三国演义中的灵魂人物是谁?
《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根据民间关于东汉末年三国的传说,结合相关史料编撰而成。演义毕竟是演义,不是正史。演义小说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内容上已经跟真正的历史相去甚远。所以,在看《三国演义》时,就要抛开正史,只谈演义。
一部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小说里的主角,主角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和线索。《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是一个组合体,不是一个人。是以刘备诸葛亮为主线的一个群体,除了刘备诸葛亮之外,还有关羽,张飞,赵云和姜维等人。
《三国演义》描写的历史年代是从公元184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公元280年的三国归晋结束,将近100年历史故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褒扬刘备,贬低曹操,轻视孙权的描写手法,让大家对以刘备为代表的一堆历史人物耳熟能详。
不过,即使不是小说,从正史中也可以看出,刘备集团最后所取得一切,确实比曹操和孙权艰难险阻的多。让刘备集团当主角无可厚非。
相比于曹操出身士族,有夏侯氏和曹氏等鼎力相助,还有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刘备确实白手起家。虽说刘备头顶大汉皇叔的虚名,实则无法考证,说他是欺世盗名也不为过。带着关羽张飞,再加上后来赵云,愣是东奔西走,南逃北亡了十几年,在那乱世当中居然还能活着跑到荆州,已经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刘备在北方跟两个狠人对打,一个是吕布,一个是曹操,居然毫发无伤。依附袁绍后,看到袁绍也干不过曹操,只好带着关羽张飞赵云一路小跑到了荆州,暂且投靠了刘表。
对刘备来说,在北方混了十几年,一事无成,好不容易从陶谦那里骗了个徐州安身,还让曹操和吕布来回蹂躏。刘备被他们打的到处乱窜,无处安身。北方不留爷,那只能到南方来碰碰运气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从一个屌丝开始,历尽艰辛,过了十几年,亦然还是一个屌丝,估计死的心都有!
人挪活。北方不行,那就往南方去试试运气吧。
南方适合刘备发展,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下子让刘备找到了方向。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在卧龙凤雏等大军师的辅佐下,火力全开,连夺荆州五郡(南郡是孙权作为孙尚香的嫁妆送给刘备的),益州,汉中,上庸等地!一时间,屌丝秒变上市公司大咖,炙手可热。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地盘居然比孙权的地盘都大。
树大招风啊。关羽一看大哥风头这么强劲,我这做小弟的也不能光看不练啊,得了,我也开干吧!领兵出征,找曹仁干仗去了。
一开始进展顺利,把曹操的增援部队于禁和庞德一网打尽。华夏震动,威风八面。那个时候的刘备集团是最风光的时候。
可惜好景不长,那成想孙权单方面撕毁和刘备签署的“湘水互不侵犯条约”,直接派吕蒙等人,越过湘水,偷袭了关羽的大本营。孙权和曹操的强强联手,直接要了关羽的命。
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倾蜀国兵马讨伐孙权,结果夷陵之战全军覆没。刘备逃回白帝城,一病不起,只好托孤诸葛亮辅佐阿斗。
诸葛亮六出祁山,奋力北伐,无功而返,最后还累死在了五丈原。
姜维继承诸葛遗志,数十次北伐,也无济于事。最后反而被魏国邓艾偷渡阴平,一举灭了蜀国。
蜀国灭亡,三国其实也就基本结束了,灵魂人物全部死光光,写书的人和看书的人估计都一个心情,对后面的故事也就狗尾续貂,匆匆翻过。
三国归晋,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反而成了最大赢家!
这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魏蜀吴三国斗来斗去,最后是司马懿家族胜出。
估计曹操刘备孙权知道这样的结局,特别是曹操,会从棺材板里蹦出来质疑自己的子孙后代,“你们特么的都是什么玩意,一副好牌让你们打的稀烂!打牌的没赢,旁边跑马的全赢。真是丢人现眼!”
曹操和孙权其实也是三国里的灵魂人物。
本人更喜欢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人才是真的灵魂。他主导的赤壁之战,才真正拉开了三国开始的序幕。
三国故事太多,欢迎大家讨论指正。谢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后秒删)
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如果鲁提辖闯的是张翼德的肉铺?
鲁提辖听信金翠莲父女的悲惨经历,勃然大怒,好你个张飞张翼德,竟敢从汉末穿越到我大宋欺负良家女子,这还了得,尔等父女,不要担心,少要害怕,洒家自与尔等做主!
于是鲁提辖拿着水磨禅杖大步流星地向张飞肉铺走去,眼见前写着张記肉铺,鲁提辖上前寻问,这可是张飞张翼德的肉铺吗?
伙计答道:“正是,不知客官有何分付”!
鲁提辖道:洒家奉经略府长官差遣,前来买肉!
伙计道:客官有所不知,小人主人外出访友,将肉放入井中,井上放有巨石,小人挪不动,望客官见谅!
鲁提辖道:前面带路,待洒家看看什么鸟石!
伙计带鲁提辖到井边,鲁提辖一看好大的一块巨石,往少了看也有千八百斤,鲁提辖心想真是好一块巨石,想必这主人力气也是非同小可,正好显一下自己的手段,让他们见识见识,于是鲁提辖紧了紧腰带,扎下马步,运了运气,双手伸向巨石,鲁提辖大喊一声“起”!
但见得巨石慢离开井口,鲁提辖顺势举起巨石,绕井口转了三圈,轻轻把巨石放在一边!
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大赞:“好力气,真乃神人也”!
鲁提辖回头一看,但见来人身高过丈,好似黑铁塔一般,声若洪钟,鲁提辖不觉得倒吸一口冷气,好体魄和我武松兄弟有一比!
鲁提辖开口说道:洒家鲁达奉经略长官之命前来买肉,速速给洒家办好!
张飞说:伙计,快去把肉切好给鲁提辖,鲁提辖英雄了得,这肉就算俺张某奉送!
鲁提辖到:还是张店主自己动手,下人手粗做不好俺无法回府交差!
张飞环眼圆睁:你待咋讲!
鲁提辖:切十斤精肥碎肉,不许带一丁点儿瘦的,再切十斤瘦的不带一丁点儿肥的,再来十斤软筋脆骨切碎……
还未等鲁提辖说完,张飞一下子掀翻肉案,回手操起丈八蛇矛直奔鲁提辖而去,鲁提辖不敢怠慢,提前水磨禅杖迎了上去,二人你来我往斗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激斗正酣,呼听有人连连称赞,好武艺,好手段!
又听有人同时高喊:“二位贤弟快些住手!
二人听有人高喊,停了手一看,张飞一看是大哥刘备,二哥关羽,鲁达一看是宋江哥哥和军师吴用,还有公孙先生!
刘备上前说到:宋头领莫怪,三弟张飞是个耿直汉子,不知何因冒犯了鲁提辖!
宋江上前施礼:刘皇叔莫怪,鲁达也是鲁莽之人,不知何故冒犯了令弟,容小可查询查询!
宋江问了鲁达,向刘备说明了原尾,刘备道:宋义士有所不知,这肉铺原是镇关西郑屠的,我三弟看这厮欺行霸市,渔肉乡里,一脚把郑屠踢死,我三弟不是郑屠的保护伞!
原来如此,误会误会!
刘皇叔道:希望宋义士能加入为国除奸,匡扶汉室的大业中,助我一臂之力!
宋江道:望刘皇叔能加入梁山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队伍中!
双方哈哈大笑……
耳边响起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同时又响起了: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