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书法特点及代表作品,柳公权最擅长写哪种字体?
柳公权擅长楷书,学颜真卿,而出以瘦挺,吸收欧阳询笔力刚劲挺拔,清朗爽劲的特点;又学颜真卿肥厚圆润,结构严整的特点。用笔方圆兼使另成一家,后人称为“柳体”,世称“柳骨颜筋”。
相传当时仕宦大家墓碑墓志,不请他书写,就为子孙不孝;外国入贡使者,常多积银钱抢购他的法书,可见影响之大。
柳宗元书法特点8个字形容?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惯用二分笔,笔画方笔较多,方圆兼施,结构严谨,骨力遒劲,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也是盛唐时期的楷书代表人物。
颜真卿颜筋的代表作?
《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
1、《颜勤礼碑》
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麻姑仙坛记》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
《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柳公权是如何通过学习颜真卿而自成一家的?
有书友问我,柳公权是如何通过学习颜真卿而自成一家的?
欧颜柳赵四位楷书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们都以楷书见长。在这四位书法家中,师承关系比较密切、在风格上称得上相似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这一点在后世的书法理论中得到了确切的证实,毕竟颜体和柳体在诸多方面是非常相像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曾经这样说: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这一句话既点出了颜真卿对于柳公权书法的影响力,同时也证明了在苏轼眼中,柳公权的书法不仅仅是承接颜真卿书法那么简单,他还有所创新。朱长文则与苏轼持相似的观点,认为柳公权“盖其法出于颜(颜真卿),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从他们俩书写书法的效果来看,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他们俩的书法,一个丰硕丰腴,一个瘦硬挺拔。但我们大概都会听说过这四个字:
颜筋柳骨。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认知偏差呢?是什么让古代书法家们一口咬定柳公权就是承接了颜真卿的书法并且可以与颜真卿并列,但现在的我们却看到了二者的书法风格之间是存在着如此多的风格偏差呢?
让我们还是回到苏轼那里,回到苏轼在他的一篇名叫《论书》的文章中找寻答案吧。
在《论书》这篇文章中,苏轼对于书法的认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角度: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 。这实际上是以一种非常奇异的角度来说书法的。苏轼在这里是将书法和人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是联系书法史、书法理论中关于“书如其人”的概念就会发现大不一样。
以往传统理论中书如其人所讲说的,只不过是书法带有人的特点、蕴含人的感情、表现人的品德。苏轼在这里是将构成抽象书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具体化,并且以“神、气、骨、肉、血”这五个部分来进行细致分类。
因此,如果我们用血肉筋骨这样的理论来揭示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联系,这是存在一定理论依据的,也是合理的。
而根据常识推断,我们可以得知,“筋”和“骨”是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的。我们常常说的俗语“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就体现了筋骨之间密切的联系。
但“筋”与“骨”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是属于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颜筋柳骨既体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之间的承接关系,但是同时也标志着他们俩的书法是不同的。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筋”这个字,会让你想起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皮筋?弹性?柔软?
没错,“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此,而颜真卿丰腴肥硕的书法也的确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感受。所以人们才说颜体多“筋”。
但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颜体存不存在“骨”呢?颜体是只有“筋”的书法么?当然也不是。如果没有“骨”,那么筋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颜体必然也是有“骨”的。我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颜体书法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丰腴肥硕,而颜真卿正是借助这一点,将行笔过程中产生的“骨”藏了起来。
但是柳公权在学习颜体书法的过程中,将颜真卿的“骨”很好的“挖掘”了出来。所以,柳公权的书法是以“骨力”见长。
但问题就在于,柳公权是如何做到的呢?
清代康有为一句不经意间说的话,或许可以给我们另外一种给启发。他说:
诚悬则欧之变格者。
诚悬 ,是柳公权的字,康有为的意思是说柳公权是欧体书法的”革新者“,即柳公权对欧体书法在继承的同时又加以创新,自出新意,这实际上从侧面展现了柳公权对于欧阳询书法的学习借鉴,而我们知道欧体书法讲求瘦硬方正,所以我们据此就可以推知,柳公权之所以可以在颜真卿书法中取得其“骨”,就是因为他学习了欧阳询书法的缘故。
借由欧体骨力的表现手法,柳公权将颜真卿肥硕的书法加以“瘦身”,在诸多细节之处为了彰显新意,因此特意夸张,尤其是笔画的末端收尾以及笔画转折的关节之处,更是如此。
因此,柳公权之所以能在学习继承颜体书法的时候,加以创新,就是因为他看到了颜体“筋力”背后得“骨力”所在,并借由欧体书法特有的技巧加以表现和夸张,这是柳体创新的秘诀所在,也是他可以位列四大书法家的重要原因。
柳公权的写作风格?
柳公权书法的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
柳体的创始人及特点?
柳体的创始人是柳公权。
柳公权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著有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等。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