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式设计师代表作品,李香兰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夜来香》从民国时期开始风靡,一直流行到了现如今。它最早由黎锦光先生作词和作曲,由李香兰所演唱,之后经过了邓丽君的翻唱,俨然成为了靡靡之音的最经典代表。
不过,这首歌的初衷却并不像歌词那么美好,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麻醉占领区的原国民而大肆推广的: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这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有人说,《夜来香》的首唱者李香兰是中国人;也有人说,《夜来香》的首唱者李香兰是日本人。那么问题来了,她究竟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夜来香》,走近这首歌背后的演唱者李香兰,尽力还原这个身世和经历都不寻常的传奇女子。
李香兰(1920年2月——2014年9月),日本人,原名是山口淑子,祖籍在日本的佐贺县。不过,由于父母长期生活在东北,她其实属于出生于中国的日本人。
她的父亲山口文雄任职于南满铁路株式会社,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逐渐成为了一个铁杆的知华派,甚至是亲华派。对于中国,他萌发了越来越多的感情,真正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于是,因为对华的态度显得不够强硬,不够尖刻,山口文雄遭到了日本强硬派的敌视。于是,他被指控与盘踞东北的张作霖通敌叛国,只能退出了南满铁路,灰溜溜地移居抚顺。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生活在中国的东北,山口淑子自小就掌握了流利的汉语,而且还具有了东北人那种特有的豪横。其父离开南满铁路后,更加毫无顾忌地开始结交中国的朋友。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际春的与山口走得尤其亲近,成为了家中的常客。在山口淑子十三岁时,她认了李际春为义父,从此以后才取了“李香兰”这个中国名字。
几年后,她就以这个名字抵达北平读书。因为中文标准,而且举止形态也与其他人无异,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完全看不出来她其实是一个日本人。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日寇的虎视眈眈,北平的社会各界都掀起了接连不断的反日宣传和示威游行。在这种背景下,李香兰显得左右为难,因为她实在不愿意中日开战。
不过,历史发展从来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日本法西斯的不断挑衅下,卢沟桥事变终于爆发了,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1938年,由于出众的容貌和娴熟的中文,李香兰进入满洲电影协会出道,希望以“中日亲善”的身份进行文化侵略。此时,年方十八岁的她显得非常单纯,丝毫没有意识到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为了提前进行造势,日本官方甚至在奉天策划了“满洲新歌曲”大赛,李香兰毫无悬念的夺取桂冠。成名后,她被要求继续以中国人的身份在演艺界发展,先后演唱了《孟姜女》和《渔家女》等歌曲。
不仅如此,她还以中国人的身份参演了日本拍摄的许多电影,俨然就是中日文化的代言人。以至于,很多国人都认为她卖国求荣,甚至是女汉。殊不知,李香兰是一名如假包换的日本人。
抗战后期,李香兰从北平转入上海进行发展,凭借一首《夜来香》而轰动东南亚。趁着这股热浪,她又演唱了《何日君再来》等一系列的靡靡之音。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日之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很快,曾经风靡上海的李香兰被以汉奸的罪名逮捕,尽管她一再声称自己的国籍是日本,但国民政府完全不相信,还将她关入了监狱。
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要求立即枪决李香兰的呼声。眼看性命不保,她的苏联好友柳芭站了出来,强有力地证明了李香兰的国籍,就这样才被遣返回了日本。
回国后,李香兰用回了自己的本名山口淑子,之后进入了日本的富士电视台工作。在她任职期间,屡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采访各类政治人物,政治经验越来越娴熟。
1974年,山口淑子通过激烈竞选,终于当选了日本的参议院议员。以此为平台,她终于有机会为中日关系尽心出力,成为了一名亲华派议员,一直到了90年代才宣布退出政坛。
2005年,已经八十五岁的山口淑子还在为中日关系担忧,多次发声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力劝日本政府重视历史问题。
到了2014年9月7日,山口淑子安然逝世,活了整整94年。@文史不假
很多日本民居庭前园后都不大量铺地砖或浇水泥地?
畅谈关于装修的那些事,分享装修的各种经验和知识。大家好,我是畅谈装修,关注我即可了解更多关于装修的那些事!
如果说你有去过日本,就会发现民居庭院前后,都会铺些石子作为路面来使用。
此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同样是民居庭院前后,国内喜欢铺贴地砖或浇水泥地,而且日本仅是简单地铺些石子呢?本期,就来和大家谈谈因为日本为什么民居庭院前后只铺些石子,相信这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一件不同国度上的事。
日本民居庭院前后仅铺些石子的原因对于日本民居庭院前后只铺些石子来说,并不是说节纸这么简单,这也是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气候的。为此,我出了详细的原因:
第一是丰富地下水储存:日本是属于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淡水是重要之一,在自家院子里铺石子后能在下雨时便于雨水渗透,丰富地下水储存,保护地下水资源 ,且渗透性地面会调节温度,这个很类似我国的井水一样,冬暖夏凉。
第二是能散热降温:日本虽然是沿海城市,但是在夏季时温度还是很高的。通过在民居庭院前后铺石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散热降温的作用,而且这点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是防滑:日本部分城市,在冬季时会受暴风雪的影响,而且时间还很长。通过在民居庭院前后铺石子,就能起到防滑作用,相信这个大家都能明白的。另外还有着一定的脚底按摩作用,当然了这是要光脚在上面来回走动的。
第四是节约开支: 在民居庭院前后铺石子,这样做操作简单,自己就可以能做,而且材料也相对较为便宜,总体上来说能做到节约开支的作用。另外这样做也是非常容易迁移,铲走石子就可以换个地方用起来,超方便,也省钱。
第五是整体效果好:不要小看了在民居庭院前后铺石子,也不要以为这是小儿科,有时候最简单的做法,最有着不一样的效果。这种做法,对于庭院设计来说,是有着有自然景观感的乐趣。
国内的民居庭前后园为什么铺地砖或浇水泥地同样是民居庭前后园,国内从设计到施工,最后到用料上面与日本就完全不同,这也能看出来中外有别,也能从侧面说明,适合自己国家的才是最好的。为此,我也出为什么国内喜欢用地砖或浇水泥地的原因:
第一是可渗透性土地少:虽然说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存在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渗透性土地越来越少,就算长期下雨也于事无补,大部分雨水不能渗透土地储存。此时情况下,民居庭前后园铺贴用料,用石子就失去应有的作用性,所以在国内就很少会有人使用。
第二国内需要晾晒:在国内就算是民居庭前后园也要用来晾晒东西,像衣物、补子,如果是乡村还会有自己制作加工各种农产品,可以说只要铺地砖或浇水泥地,才能做到更好的晾晒,铺石子是无法提供晾晒的。同时因为有晾晒的需求,自然就有清扫的,铺地砖或浇水泥地后也方便清扫。
第三是国内讲排场:在国内能有自家的独立民居庭前后园,不管是是乡村还是在城市里,中国人都是喜欢讲排场。特别是在城市里,能有独立民居庭前后园的,基本上都是别墅,那么肯定要请人设计。而在设计上,国内更喜欢大量铺地砖或浇水泥地,同时预留出一块土地,用来种花草,甚至是种菜。
第四是方便下雨天行走:民居庭前后院的,在城市里基本上都是别墅。在设计施工时,大量铺地砖或浇水泥地,这样就方便下雨天行走,也可以很好地保证鞋子上不沾杂草、泥土,同时也是属于懒人化的对园子的处理和管理。
最后,畅谈装修再为大家一下:
随着现在生活品质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加,很多人的民居庭前后园,都已经减少铺地砖或浇水泥地,改用石子或其它可渗水材料,这样让雨水还渗得下去,土地能够呼吸,水汽能够进出平衡,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好了。
以上内容由畅谈装修原创,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感谢您的阅读!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从最先开始了解日本美学,是从“物哀、幽玄、侘寂”开始。
前几天重新看了《寻访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的一代茶圣,也是他将侘寂这个美学概念推向了极致。
最先开始,是信了别人推荐时说的那句话,“也许看懂了这部电影,就明白了侘寂”。
在概念里,侘寂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一直以来,我了解侘寂,但我从来不能好好说明这种感觉,或者像别人解释。
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也释然了,不仅是我,日本人本身也是如此,侘寂无法被解释。
包括《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在文章里也避免直接提到“侘寂”这两个字。
因为侘寂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未完成的,太过清楚的解释“侘寂”这个概念,也许只会削弱他的力量。
所以,如果我说清楚了侘寂是什么,也许这是失败的。
在美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侘寂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的理解是粗糙,不对称,简朴、节制、自然、亲切。
更具象一些,也许是长满青苔的庭院石灯,缺角的古旧茶碗,枯寂留白的禅寺山水。
在千利休的眼里,侘寂是这样的。
他打扫完满地的落叶,然后摇晃一棵树,好让少许的叶子落下来。这是侘寂。
他割下一捆捆草,使它们竖立在原野上,并把顶部绑紧束好,就这样,一座草屋出现了。
第二天,松开草束后,一瞬间草屋又回归为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这也是侘寂。
后世给日本茶道美学列出了七个文化关键词,同时,这也是侘寂的。
自然,缺陷,枯槁,简素,幽玄,脱俗,静寂。
我在看《寻访千利休》的时候很多次都想哭,因为每一个片段几乎都融合了一个或几个侘寂的关键元素。
自然之美
利休举办茶会招待前,走到樱花林,折了樱花,而归布置茶房。
轻轻推开房门,屋顶装饰的樱花被风吹落,大自然让整个茶室变成了气韵流动的“间”。(“间”,也是日本的八个审美要素之一)
这一点还有千利休年轻时造出来的水月。
乍一看只是普通的漆器,拿来给织田信长献宝时还遭到了同行的嘲笑。
而当它注满水,放置到月亮之下,月亮倒映进来,便是镜花水月。
朴素之美
黑乐茶碗是利休特别推崇的茶具,质感漆黑,极为朴素,甚至留有手工的痕迹。
千利休所创建的草庵风格的茶室“待庵茶室”,是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之一。
而这座国宝级的茶室大概只有三四平方,装修布置极其简素。
简素之美
幽玄和阴翳分不开。
庭院深深深几许,通往茶室的路要穿越树木,栅栏,岩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与俗世逃离。
幽玄之美
而幽玄之美一定会引发脱俗之美。
脱俗,脱离俗世。
我觉得这是任何美学都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逃离感。
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时,官场失意,于是就来千利休的茶室讨一杯茶喝,接着就进入了一个安然、静谧的空间,茶室短短的帘,隔开的是一整个外面的世界。
脱俗之美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很喜欢和学艺术的朋友待在一起,他们自身的小宇宙,有时候就是一个可供逃离的空间。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千利休在烛火前,放有剪着鸟儿影子的薄纸,上下晃动,移动在只有树枝的古画前,就像鸟儿在挥动翅膀。
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由千利休的妻子,宗恩说出来的。
深爱的丈夫被丰臣秀吉下旨自裁,而她却依然能保持镇定的盖一袭白布到一地的鲜血之上。
这又何尝不是“无常之美”的一种。
“格子拉窗、小炉床、
土制的柱子和天花板围成壁龛,
弯腰才能穿过的小门……
凡此种种,莫不为美,
皆为我夫利休,对完美茶道的极致追求“
千利休完成了对茶道的改革和完善。
自此,日本茶道不再是饮茶,而是融合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变成了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系。而茶室的本身也从一个空间变成了一种场域文化。
千利休对于日本的影响其实远远超出了茶本身,他所坚持的东西不仅影响到了美学,也影响到了日本文化、世界观和哲学。
现在的我已经放弃了对“侘寂”这个概念的追寻,也许它就像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看到夏日繁茂的树木,想到冬日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横过天空,看到华美的宅院大厦看似宏伟华丽,其实底部的地基长满了杂草和苔藓。
这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的《好了歌》。
“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也许这就是侘寂的力量。
侘寂是动态的,是让你想象到过去或未来的,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也最不是固有的。
当衰减、染浊和退化的自然过程,都在你的眼前中如实呈现,那一刻,一朵花,一杯茶里,都能看到“人生有限,众生皆苦”。
也许侘寂的真相,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所有事物都是未完成的。
《茶之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给很多人讲过,也很多次写过。
在16世纪,朝颜花在日本是非常罕见的花朵,千利休却整整种植了一个园子,并悉心照料。
这消息传到了丰臣秀吉的耳朵,他表示想要去赏朝颜,于是利休就邀请丰臣秀吉到家里喝一杯早茶。
在约好的那一天,丰臣步入花园,却发现所有朝颜花已消逝无踪。地已经整平,铺满精巧的卵石与砂砾。
暴君勃然大怒,可当进了茶室,映入眼帘的那一幕让他彻底转怒为喜:在壁龛之上,珍贵的宋代铜器中。
独插一枝朝颜。
这就是花朵的全部意义。花朵们自己也能理解与欣赏这种全然的意义。
有些花死得绚烂,将生命交于风,无拘无束,随之飘散。
当百年前,已被岁月附上痕迹的古旧铜瓶中,插着一只满是露水,但明天就会凋谢的花朵。
当被古旧的青苔和千年前被造好的房屋包围着的水塘中间,一只青蛙跳进其中,激起一圈涟漪。
我真的不懂这是什么,或为什么,却一次次因为太美,而流下泪来。
长安十二时辰怎么用一个日本造型师?
对于这个问题,在之前也有人质疑过。不过,被长安十二时辰的制片人在网上怼了一次。原因很简单,没有多少历史知识的人,基本上目之所及都是一些影视资料。
而对于片中的装束,一些人的第一印象则是,这不就是日本的艺妓妆么?
其实不然,正如该制片人所言,学点自己国家的历史,才不至于导出的丢人现眼。多看一下唐朝的服饰和装束,你就会明白这种穿着的老祖是在中国。
别一口一个艺妓妆,忘了老祖宗了,丢人
当然,至于说日本的艺妓妆,那也是照猫画虎,学的是稀里糊涂。
艺妓妆学习的就是唐代的化妆术,不知是学业不精还是故意为之,艺妓妆经由日本人的改造成了现如今的模样,光着粉就有2、3斤重,加之毫无血色的面孔,实则是对唐妆的一种歪解。
下图中的女子装饰近似唐妆,樱唇、黛眉,腮红,看一下唐朝留下来的书画作品,你就可以窥知一二。
到了唐代中后期,主流以肥胖为美。所以,无论是壁画还是书画作品都可以看得到当时的唐代女子的装束。而这个时候尤以齐胸襦裙为最常见的装扮。
由此可见,所谓的艺妓妆也是由唐妆演变而来。只是不知是否由于地域的缘故,艺妓妆也只是学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而已。唐代此时兴此妆容,女人借以非美为荣,脸上和其气质上多得是雍容典雅。反观艺妓妆,多得是清苦。
《长安十二时辰》尽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唐朝的各种生活状态,可以称得上是比较良心的历史剧。至于说为什么会使用一个日本人来做造型师,也是有原因的。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朝代,而日本则是受唐代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国家。而且,在日本许多的历史习俗都被延续了下来,这一点相比较国内还是有优势的。
中国铠甲文化还能复苏吗?
太贵,你买不起的。日本甲胄大多数为竹子制作,而且分具着装,相对于中国铠甲而言陈本相对低。少部分的日式重甲大多为将领或者精锐部队穿着,所以生产较少。中国甲胄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制作周期长且繁琐成本较高。而且文化而言,中国私藏甲胄是重罪,几乎等于造反,所以制作工艺保密十分严格。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铠甲都是复原品,也有少部分的工作室开始设计制作中式甲胄,但成本和价格都很高。
室内设计具体有什么风格?
多图警告,简单回答一下,如果放眼到国际上,室内设计的风格非常多,每种风格都与各地的环境、历史、人文、生活方式、理念等等息息相关,全球的每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风格也大相径庭;譬如就亚洲来说,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地区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单就日本来说,日式风格大的方向也分现代日式和传统的日式,具体的又譬如和风、京都风等,因此详细的描述各种风格可能难度很大,题主提到系统的归类这些风格个人觉得也不是轻易能描述清楚,我试着按自己的想法来简单划分下,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且列举一些图片示例,如下,主要图片来自houzz网站,少量图片来自于自己设计的户型,注意图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和偏好,每个人爱好可能会不同,仅提供一种参考。
1.Modern 现代风格 (现代北欧、现代日式、现代美式都在此列但又有不同区别)
各类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可能是现在最主流的风格了,譬如宜家(北欧)、譬如无印良品(日式),这里我就将他们归为一类,就是现代风格,特点:现代、简洁、舒适、明亮、功能化、温暖,各处细节均体现出现代特点,譬如沙发,譬如大屏幕电视、譬如各种电子灯具的使用。
2.Chinese style 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其实有多种,各种传统的中式,以及各种新中式,重要的就是中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譬如古典家具,譬如中式字画等等,个人更偏爱满足现代舒适前提下的中式风格,拿一些经典的中式元素来点缀。
3. Industrial style 工业风格 工业风格并不是家装的主流,多是工作室、咖啡馆等商业机构的设计,但随着像漫咖啡以及其他类似工业风格设计的商业机构的流行,国内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这种粗犷却不失细节,具有独特辨识度的非常个性的风格。
4. Eclectic style 混搭/折中风格
依旧是在满足现代室内功能的前提下,搭配一些个人爱好或者收藏的各种风格家具、灯饰及装饰,我没有尝试过,但我认为这种风格需要一定经验才能做好,属于进阶阶段的风格。
5.Rustic style 乡村/古朴风格 国内流行的乡村风格可能多是美式传统乡村,并且个人感觉设计很好的也很少;我在这里主要指的乡村并非特指传统美式,而是现代乡村的特点,它可以是美式也可以欧式,但要体现出乡村的特点,譬如老旧梁柱的搭配,破旧的地板,譬如裸露的石墙,譬如一些古朴老旧的乡村风格家具。
6.美式风格
7.巴洛克风格
8.地中海风格
以及一些与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风格等等。
以上大致是我目前喜欢的一些风格,图片是参考,并不全面,只是一家之言,它们的前提均是现代基调,能够满足现代城市人生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不同的风格,中式、工业、乡村均是如此;有很多传统风格我并没有放在之内,譬如传统的欧式、传统的美式、传统的日式以及东南亚风格等等,一是我相对没那么喜欢,二是我觉得那些风格是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独有风格,放在当地非常的合适,放到国内,很多模仿好像总感觉不对,各方面都差点儿意思。 当前国内整体的室内设计环境以及不同阶层的审美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代发展,未来中国老百姓的家里一定会越来越好看,有多种不同风格,这些也能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