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精美绝伦的俄罗斯族服饰文化(为什么钟情于阿迪的“三道杠”)

俄罗斯街头混混有三大标配——斯拉夫蹲、嗑瓜子,下图这位蹲在马路边嗑瓜子的土耳其老汉,那必是俄罗斯街头小青年无疑了,似乎一度成了俄罗斯民间最大众的“还是俄罗斯街头小青年们对,本源自老早前的苏联时代”但唯独让苏联运动员们。苏联的轻工业属于致命短板,服装制造业非常凑合。再加上教练员、裁判员和各种相关赛场服务人员;组委会很用心地操持起了代表团...

在人们眼中,俄罗斯街头混混有三大标配——斯拉夫蹲、嗑瓜子,身着阿迪“三道杠”(真假就不好说了)。

其实,蹲着嗑瓜子,可并非中国人或者俄罗斯人的“独门绝技”。比如,下图这位蹲在马路边嗑瓜子的土耳其老汉。

但如果再添上个醒目的“三道杠”,几人三五成群地往路边一蹲,不羁地嗑着瓜子,那必是俄罗斯街头小青年无疑了。

为了迎合这类消费者的爱好,很多俄罗斯的阿迪达斯门店,模特都是这个画风......

“三条杠”,似乎一度成了俄罗斯民间最大众的“图腾”。

除了“混社会”的俄罗斯小青年,很多严肃的大人物,也爱这“三道杠”。

比如,下图这位发表演讲的老人家,叫做根纳季·安德列耶维奇·久加诺夫,是俄罗斯第二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党主席。

当然,相比之下,还是俄罗斯街头小青年们对“三道杠”爱,显得更为热烈。

他们甚至会把“三道杠”,当作结婚时最体面的“礼服”。

实际上,俄罗斯人的阿迪情结,本源自老早前的苏联时代。

时间还要倒回40多年前。

当时,莫斯科正举全国之力,筹办1980年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筹备过程中,苏联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儿。

赛场和食宿基建都ok,但唯独让苏联运动员们“穿什么”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苏联的轻工业属于致命短板,服装制造业非常凑合。

没啥大事的时候,穿得差点就差点吧,接触的都是自己人;可正赶上奥运会这种国际大事件,苏联还是本届的东道主,必须得体面。

这届奥运会,苏联代表团的规模最大,共计534人,再加上教练员、裁判员和各种相关赛场服务人员,需要订制上千件运动装。

按照莫斯科中央指示,组委会很用心地操持起了代表团的服装事宜。

原本,苏联人想自己设计生产运动服。但无论是面料还是款型,做出的样板,都相当不理想。

紧接着,因为阿富汗战争和接踵而来的铺天盖地的国际制裁,给运动员下拨的“置装费”预算也被缩减。

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

苏联人正着急上火的时候,西德的一家公司主动表示,愿意为苏联代表团提供服装赞助。

这就是Adidas公司。

当然,Adidas可并非人傻钱多。他们看重的,是如同白纸一般的,广阔而朴素的苏联市场——让运动员穿上自己的品牌,这种免费广告效果,比花大价钱去做真正的广告宣传,还要划算的多。

苏联这边,也看出了“丑恶资本家”的“诡计”,经过了双方的多轮协商,在莫斯科方面的压力下,Adidas让步,放弃了字母logo和一切跟品牌相关的文字,只保留三道杠。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因苏军入侵阿富汗,而遭到了国际集体抵制,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公开宣布不参加或不以国家名义参赛。

最终,只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届奥运会。

运动场上,苏联的劲敌美国没来,它的很多对手水平都比较有限。最终,苏联人共获得了195枚奖牌,其中包括了80枚金牌,将排名第二的民主德国远远甩在后面——东德总共126枚奖牌,其中金牌仅有47枚。

这导致,苏联运动员的“三条杠”服装,频繁地出现在了颁奖仪式上,被报纸和电视新闻广泛传播报道。

一时间,“三道杠”和爱国主义、苏联人的荣誉感密切关联了起来,成了当年苏联“时尚界”的“顶流”。

令人没想到的是,奥运会结束后,苏联人对“三道杠”的热爱不降反升。

毕竟,虽然碍于面子,苏联方面让阿迪去掉了自己的商标,但这又怎么可能瞒得了那些消息灵通的小青年们呢。

长期以来,生活在铁幕东侧的苏联人,很少有机会真正走出国门去“见世面”或者接触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但私下里,他们又十分好奇和向往“西洋人的世界”,青年们对欧美时尚的追求,从未停息。

对于当年的苏联人民而言,“三道杠”,就是自己能接触和“体验”到的“西方世界”。

甚至,为了圆这个西洋“时尚梦”,还有人自己动手,或者花钱请裁缝专门在衣上加个“三条杠”。

很快,苏联本地的厂商抓住机会制造出了大批山寨“三道杠”,苏联人自产的“三道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就这样,在西方时尚+爱国情怀两个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三道杠”风靡了苏联最后的11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接触到了正版的阿迪。

不过,针对普通的俄罗斯小青年来说,能满足他们日常“时尚追求”和“身份象征”的“三道杠”,多数都来自中国商人们倒腾出来的“平价”山寨版。

这时候的“三道杠”,开始跟黑帮混混联系到了一起。

拘留所里不允许穿其他质地较硬的衣服,因此,柔软的运动服就成了首选。

加之,90年代的时候,一些苏联前运动员也转向了犯罪活动以维持生计,他们继续穿着三条杠的“战衣”热血街头。

这甚至催生了一群属于俄罗斯乃至斯拉夫民族的特殊群体——Gopnik,即戈普尼克。

他们不见得都是黑帮混混,很多可能只是想摆出一种另类“颓废气质”的青年人——身穿山寨的“三道杠,手抓酒瓶,“三道杠”的兜里揣着瓜子,蹲得到处都是。

客观看,一些蹲着嗑瓜子的“三道杠”青年,表达的仅仅是一种“气质”。

而另一些穿着中国批发的“三道杠”,蹲在路边磕着瓜子,淡然观察着来往人群的小青年,则属于真正的混混。他们在悠闲之中,正寻觅着偷窃或欺诈的下手目标——这也是当地一些帮派成员的日常。

久而久之,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三道杠成了酗酒代打架的“社会人”的“标配”。

一件“炫酷”的三条杠,是街头最叛逆最炫酷的象征,是每一个俄罗斯混混街头打拼的“门票”。

令人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三道杠”并未被混混们“玩坏”,反而成了俄罗斯老中青三代,各阶层人士都非常热爱的元素——你穿你的山寨,我穿我的正品,大家互不相扰。

似乎,只有三道杠才能“配得上”战斗民族的高贵血统。

而且,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三道杠”又会搭配上皮夹克或者皮大氅,再一手握酒瓶,一手嗑瓜子——“完美融合”了运动、机车和浪子三种风格,还颇具民族特色。

或者根据生活需要,把“三道杠”融入各种场合和服饰、器物之中。

狗,也要“时尚”起来。

如今,曾经的蹲大街的混混们,大多都已经成了拖家带口的油腻大叔,俄罗斯黑帮也被整治得七零八落,势力早已不比当年。

此外,更多的时尚品牌也进入了俄罗斯大众的日常,他们要想做最炫酷的“精神小伙/大姑娘”,也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俄罗斯人民对“三道杠”的喜爱,仍在延续着,热度不减.....直到随着本次俄乌局势愈演愈烈,双方的“战火”最终弥漫到了时尚圈——先是耐克关闭了俄罗斯用户的线上渠道。对此,官方解释是,无法保证货物的正常交付,而至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而Adidas的举措就非常明显了——直接宣布终止同俄罗斯足协的合作,并迅速下架了相关产品,同时,关停了俄罗斯境内的多家门店。

不过,面对制裁,俄罗斯的精神小伙们反应淡定。

毕竟,对于这样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民族,无论什么样的改变,他们似乎都是不惧折腾也折腾得起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