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精美绝伦的普米族服饰文化(「可爱的中国 云南篇」普米族)

生活着云南省特有民族普米族,普米族云视网供图初夏时节走进兰坪县。展示馆的一楼大厅里陈列着普米族生产、生活的一些传统用具,有代表着普米族以前是游牧民族的马鞍。有纺织用具和计量用具……从中能看出普米族的文化传统,二楼有普米族的火塘展示,火塘是普米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4位身着漂亮普米族服饰的女子或弹着羊头琴。成为了普米族民族文化的代表,...

“可爱的中国”系列短视频云南篇,今天出场的是普米族。

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生活着云南省特有民族普米族。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被誉为“三江之门”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滇西北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境内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9%,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普米族 云视网 供图

初夏时节走进兰坪县,眼前这个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人们生活安定而祥和。

在兰坪县城,有一所远近闻名的“普米小组文化传承展示馆”。

穿着一身普米族服饰的和九贵前来迎接我们,他头戴一顶插着野鸡翎的普米族毡帽,黝黑的脸庞闪亮的双眸,浑身有种彪悍、质朴的阳刚之气。

展示馆的一楼大厅里陈列着普米族生产、生活的一些传统用具,有代表着普米族以前是游牧民族的马鞍,有传统木雕窗子、木板画,有纺织用具和计量用具……从中能看出普米族的文化传统。

二楼有普米族的火塘展示,火塘是普米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在火塘中的“铁三脚”上祭祀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个小舞台,4位身着漂亮普米族服饰的女子或弹着羊头琴,或吹着口弦唱着古歌,她们和和九贵都是“普米小组”的成员。

普米族 云视网 供图

白日,在蔓草菁菁山野间,晚间,在燃燃篝火的映照下,普米族人们牵手围圈,羊皮鼓声和着古老的传统民调,踏跺起时而粗狂有力时而轻盈潇洒的舞步,用“搓蹉”舞(搓蹉,普米语即“跳舞”的意思)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搓蹉、四弦、口弦历经百年传承,浸染着普米族乡情民俗的全部内涵,成为了普米族民族文化的代表。

普米族的四弦,又称“羊头琴”,主要是搓蹉的伴奏乐器。在婚俗、喜丧、重大节日上,12套传统四弦老调子搭着12套搓蹉舞步,在固定的节奏下,村里老少皆即兴踏歌起舞。四弦和搓蹉已成为普米族生活中的艺术表达。

展示馆中,4位女子中的李海术,是普米族四弦舞乐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和父亲学习弹奏四弦琴,现在已是普米族四弦舞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她和同伴一起到欧洲斯洛伐克、捷克参加当地的艺术节,为当地民众表演了普米族“搓磋”和四弦舞乐。

普米族 云视网 供图

“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下一步我们兰坪县还要建机场,这个村子里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李海术说。

和九贵是80后,他是普米族搓蹉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生长在一个普米族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家庭,父亲就会唱很多古歌。和九贵从6岁起,跟着父辈学习普米族舞蹈、古歌、礼仪和民俗。 “我们逢年过节都会跳搓蹉,小孩子在4、5岁时就会拉着老人的手跟着跳,在生活当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1993年,和九贵被认定为县级传承人。2010年,他加入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普米族礼仪民俗及四弦琴、口弦琴和歌乐舞的学习与传承中。

为了学习和继承民族文化技艺,多年来,和九贵走遍了普米族人聚居的云南、四川等地的村寨山乡,记录和整理普米族祭祀、古歌、传统习俗和民歌。他学会了口弦琴制作技艺,并开始培训学员。

普米族 云视网 供图

手持四弦琴,几位传承人为我们表演了歌舞。随着他们身体的律动,悠悠的琴声仿佛把大家带到普米族村寨之中。随后,李海术又表演了口弦琴。小小的口弦在她们口中发出9个声部的和谐乐音。

“可爱的中国”系列短视频云南篇,由云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光明网和云视网联合摄制、出品。共有16集,于9月9日开始在云视网(http://www.yntv.cn/)、云南手机台、

云南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每天1集,敬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