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红河旅游,了解更多旅游资讯。「云南旅游新方向,云上梯田,美丽红河」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花腰彝的称谓来源与她们所穿的服饰鲜艳夺目、腰系绣花腰带的着装打扮有关。长期以来,花腰彝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饰。
刺绣文化是花腰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世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艺术,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艺术创造力和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她们火红的盛装彩服,历史悠久,由古代武士的箭服、盔甲服演变而来,至今还称之“铠甲服”,从服饰的外观上看,除有浓郁的古代铠甲形状的遗貌外,最突出的是一个“花”字,全身上下整套衣裤都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花穗、珠链等令人目不暇接。
花腰彝族的服饰图案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受启于各种事物,或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云彩,或是地上的山水与动植物形状。
他们一针一线把智慧、愿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刺绣工艺中,把自己对天文地理、奇花百鸟的认识集中展现在服饰上,给人一种天真朴素、回归自然的感觉,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花腰彝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其中,需要掌握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花、堆花、贴布、勾边等各种技法。花腰姑娘从七八岁开始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长到十四五岁时就成为刺绣能手,能独立绣出巧夺天工的衣裳。
花腰彝族妇女的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以头饰与腰饰最为丰富,头部多以巾、帽、大股彩色的绒线或银泡为装饰,以大玛樱花为主图,四周绣有花边。头巾、衣袖、坎肩、背部和裤脚等显眼的部分都用马樱花、杜鹃花、山茶花等变形图案,在帽檐和肩峰处,还扎有银、铜、钢丝为柄的花缨,走起路来左右晃动,如彩蝶飞舞。
很多图案都是保留下来的传统图案,都有着深远寓意,把凤凰视为美丽、吉祥的象征,把玛樱花视为除魔祛病的象征。
五彩缤纷、满身皆饰花图案的花腰彝族服饰,从审美心理与文化生态上探其缘由,我们会发现,花腰彝族世居青山绿水,四季花艳如春,艳丽的山花时刻感染着爱美的妇女,人们上山放牧,下田劳作,路过花丛不免折上一两枝,插在头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山花那样美丽,随之产生与花媲美的审美心理。久而久之,受之启发,选用最艳丽的色彩把最漂亮的花朵绣在服装上,让自己一年四季生活在鲜花丛中。
每逢传统节日、迎宾待客、走街赶集等社交活动,妇女们穿上艳丽的服饰,从远处望去又似山野上盛开的红杜鹃,使人目不暇接,节假日里花腰彝乡也成为展示服饰的露天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