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与众不同的毛南族语言文化(华夏风范丨毛南族)

幸福敲开了每一户毛南族群众的家门,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一般认为毛南族与布依族、仫佬族、仡佬族等南方民族有渊源关系。毛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重峦叠嶂间。花竹帽在过去多被当做雨具使用。现在演变为毛南族服饰的一部分,唱一首毛南情歌灌醉了暮暮朝朝“这便是描写毛南族男女青年以花竹帽为媒,作为毛南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是广西毛南族民间最大...

作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过去,毛南族因聚居地受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而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群众迎来新的生活。

幸福敲开了每一户毛南族群众的家门,

毛南族,再也不是“毛难族”!

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

民族语言为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

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等地,

其余散居在环江县内的水源、木论、川山、洛阳、思恩等乡镇,

以及周围的河池、南丹、宜山、都安和贵州的惠水等县(市)。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总人口数为101192人。

对于毛南族的族源,史料记载较少,方志碑文族谱记载亦不详。

一般认为毛南族与布依族、仫佬族、仡佬族等南方民族有渊源关系,

都是由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的。

毛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重峦叠嶂间,耕地狭小,但他们勤劳、勇敢,充满智慧,

人们惜土如金,有“土能生黄金,寸土也要耕”的俗谚。

花竹帽在过去多被当做雨具使用,现在演变为毛南族服饰的一部分。

编织一顶花竹帽需要经过选竹制篾、剖丝、结型、织帽编花、填衬、勒边、刷油、烟熏等几十道工序。

要讲究轻巧、精致,尤其在破篾环节,需在十五支不足1厘米宽、1毫米厚的篾片两端各破25根细丝,做到篾片薄如绢,篾丝细如发。

“戴一顶花竹帽撑起天荒地老,唱一首毛南情歌灌醉了暮暮朝朝。”

这便是描写毛南族男女青年以花竹帽为媒,结下姻缘的歌词。

花竹帽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也是当地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浪漫的花竹帽在毛南语里叫做“顶卡花”(意为在帽底编织花纹),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

作为毛南族独有的文化符号,花竹帽正在演变成一种艺术品,以新的姿态传承下去。

“分龙节”是广西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进行。

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或“五月庙节”。

过分龙节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

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

祭祀神灵与祖先都在三界公庙举行,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隆重而热烈。

有时候还跳毛南傩舞,傩舞融歌、舞、戏、面具为一体,人们头戴木面,在打击乐伴奏下翩翩起舞。

现在还进行一系列的民间文体活动,如对歌、踢毽子、爬杆、同顶、同拚等。

毛南族人民千年以来创造出了神秘、独特的傩文化,和浪漫珍贵的花竹帽一起,彰显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与智慧。

或金刚怒目、或温文尔雅、或慈眉善目,带着傩面的表演者,以粗犷古朴、简洁明快的动作展示瑶王舞、穿针舞;

舞台上角色仅一旦、一净、一丑,夸张、诙谐的表演,传达出深刻的教喻色彩。

作为毛南族最古老的风俗之一,"肥套"是毛南族报答"万岁娘娘"(亦称"圣母")赐子之恩的还愿仪式。 

带有浓厚教喻色彩的"傩戏"贯穿"肥套"仪式始终,形成了独特的毛南族傩文化。

毛南族服饰受汉、壮民族文化影响较早、较深,保留自己独有的传统工艺不多。

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

男装称为五扣衣,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所以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的衣服。

毛南族妇女多穿青色或蓝色右襟上衣,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黑色花边的左开襟上衣和裤子。

衣服大多数是青色或蓝色的布料,配上银饰和顶卡花,穿着端庄秀丽,朴素大方。

姑娘们还系上一小块长方形的围腰,上边绣着美丽的花纹图案。配上银饰手镯,蓝白相衬。

《华夏风范》平台由纵横华媒国际发起打造,致力于向全人类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产、中国城市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精神特质、中国经济社会力量、中国智慧与自信的优秀文化,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