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与传说(你知道的关于"纳西族"哪些服饰特色)

泸沽湖边摩梭人的木屋绝大多数由四个不同大小的四合院组成,主房间是全家人吃饭、家庭主妇休息和存放食物和杂物的地方;服装丽江地区纳西族男子的服装与当地汉族的服装相同,宁波、永宁、盐源和木里的男人穿短袖衬衫和裤子。纳西族妇女的服装因地区而异。丽江的纳西族妇女穿长及膝、宽腰、大袖的长外套,宁的纳西族妇女穿短衬衫、能着地的百褶裙、羊皮、绿布头巾...

首先,传统的木屋是由原木直接制成的。建造时,首先将原木整平,并在两端切断接缝。然后,圆木被首尾相接地嵌在一起,大大小小的头是平的,形成了四面墙。然后搭砖条,直接铺长木瓦,用石头压木板。抹牛粪或木头间的泥来御寒。泸沽湖边摩梭人的木屋绝大多数由四个不同大小的四合院组成,一个是正殿,左侧是经堂,右侧是畜圈,正殿对面的广场有两层。主房间是全家人吃饭、家庭主妇休息和存放食物和杂物的地方;对面的建筑被分成许多小房间,这是"阿西娅"恋人偶尔居住的地方;医院的房间布局复杂,包括主室、上室、下室、后室和仓库。

二,服装丽江地区纳西族男子的服装与当地汉族的服装相同,冬季用羊皮披肩,中甸地区用大胸长衫,过膝肥腿裤,腰部用羊皮口袋,绑腿。宁波、永宁、盐源和木里的男人穿短袖衬衫和裤子。宁的男人也喜欢戴手镯。老年人穿亚麻无领礼服,配以绿色布马甲和腰带。纳西族妇女的服装因地区而异。丽江的纳西族妇女穿长及膝、宽腰、大袖的长外套,还有马甲、褶腰、羊皮裤和披肩。宁的纳西族妇女穿短衬衫、能着地的百褶裙、羊皮、绿布头巾、金、银、玉、石制成的耳环和手镯,喜欢穿"羊皮腰带"或"腰带"。羊皮腰带由棉布制成,每条大约四英尺半长,两英寸宽。使用时必须配对。这条腰带很精致,只在节日才穿。它是一条长约三英尺、宽约两英寸的棉布腰带,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两条龙珠和其他图案。永宁的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织厚厚的假辫子,然后在假发上缠绕一大圈蓝色和黑色的丝线,并将丝线挂回到腰部。

三,主要节日祭天是纳西族最大的东巴宗教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举行。过去,纳西族人把拜天视为是纳西族人的标志之一。俗话说:"纳西族是天的崇拜者。"对天的崇拜最初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后来又与民族的母系祖先和父系祖先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目前,这个盛大的节日一直保存在一些偏远的村庄。近年来,恢复传统祭天节日的村庄数量有所增加。在纳西语中,农历正月初一的农历新年叫"从本郑绩",也叫"苦食",意思是"新年"。节日期间,纳西族民间举行一系列传统活动,告别旧习,迎接新习。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人们称之为"棒棒会"。这一天,来自四个乡镇的农民一大早就来到了丽江古城。从四方街到关门口一带挤满了人,街上摆满了竹子、木头、铁农具、各种果树、树苗和鲜花。"棒棒会"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和春耕的开始。现在,这个节日仍然存在,但是节日的地点已经改为在古城附近举行。

四,绘画与雕塑绘画与雕塑是纳西族东巴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画可分为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和卷轴画。木制标志画有两种类型:尖的和平的。尖木标志画通常画被认为是好的神和自然精灵,它们是彩色的;平头木卡可以画出各种没有颜色的鬼魂。纳西族木牌画与西北出土的汉代木牌有着传承关系。将鬼神画在木牌上,然后插在地上献祭的习俗是古羌人的古老习俗。竹笔画主要是指用尖竹笔书写东巴经的图画,包括封面装帧、书名页画、书名页画。

五、宗教信仰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他们信仰当地的宗教——东巴教以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各种宗教以兼容的方式共存,并有自己的信徒。然而,在农村地区,东巴教的信徒人数最多。东巴教对纳西族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文化习俗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是纳西族多元宗教信仰的支柱,是在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纳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吸收了藏族宗教和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宗教形式。它有自己的仪式系统,一个巨大的鬼神系统,以及与各种仪式相匹配的经典。泛精神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占卜、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是东巴宗教的主要特征。

六,歌舞纳西族民间歌舞很多,其中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厝"或"窝热热",是世界上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活化石。这种歌舞边唱边跳。随着放松的舞步,一个人领舞。《喂默达》有两种舞蹈形式:一种是半圆。男女搭档组成一个半圆,由一名歌手领路,其余的人跟着,后者的右手放在前者的左肩上,接着左手自然下垂,以唱歌的节奏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行进。在音乐的最后一拍,每个人都鞠了一躬,点点头,走了一步。第二种类型是双半圆型。男人和女人是分开的,每一个都在一个半圆里。男子队手拉手走,女子队逆时针走。男人和女人各有一名主唱和舞蹈演员。这两个队不断改变他们的数字,唱歌给对方,或形成一个圈,或走"龙吐水",或做"扭转"等。延伸数据纳西族是生活在中国金沙江中上游的少数民族。除了四川省的木里县、盐源县、延边县和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外,他们主要居住在滇西北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香格里拉、宁蒗、未夕、永胜、德钦等县。

今天的纳西族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中国西北的青海和河湟的彝族和羌族。他们沿着横断山脉向南迁移,并与沿途的居民融合了很长一段时间。秦汉时期,先从岷江上游到雅砻江流域,再到金沙江中上游。其中,高句丽第17代孙和叶枝的叶年是在唐初的丽江盆地进入。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缅甸语系的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纳西族有象形文字东巴和音节格巴。1957年,政府还为纳西族制定了拉丁字母纳西族拼音方案,并在试点中推广。纳西族东巴文,一般认为是唐代创制的,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与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一样,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建国前,丽江古城区、玉龙县和未夕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香格里拉县的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领土经济的残余;宁蒗县仍然处于封建领主的经济阶段,仍然是二元婚姻和母系家庭的残余。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纳西族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