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傣族舞,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我猜应该是阿诺多姿的孔雀舞吧。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地处我国的西南部,其舞蹈内容繁多,形式众多,风格独异,是傣族传统艺术璀璨夺目的结晶,它形象地再现了傣民族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无论大人或小孩,想了解傣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学习优美的傣舞,那么勐远仙境的篝火晚会一定不容错过。
▲勐远仙境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主要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三大类。
自娱性舞蹈
自娱性傣舞有“嘎光”和“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和“嘎光”。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在傣族民间流传已久。
傣族人民将大象视为他们的吉祥物,为表达对大象的崇敬之情,他们模仿大象的脚,将截取的树掏空,蒙上皮,做成鼓。象脚鼓一头大,一头小,可横挂在身上。
舞动时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击鼓,动作起伏很大,常用深蹲等舞姿进行舞蹈动作,其中的“三道弯”造型较为突出。
除了需要合作式的技巧打鼓,还有的在地面上打鼓,鼓声铿锵有力。
在傣族的一些重大节日里,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象脚鼓舞是参与性最强的一个舞蹈种类。
“象脚鼓舞”不但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大象的喜爱和崇敬,更体现了傣族的民族文化。
傣族人民把大象视为他们的伙伴。
在傣族人民的思维意识里,大象象征着五谷丰登,遍布到了傣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演性舞蹈
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最有特点的表演性舞蹈之一,傣族人民通过对孔雀生动的造型,优美姿势的模仿逐渐形成了现在被人们广为所知的孔雀舞。
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
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样,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杨丽萍将孔雀那种灵动,高傲的眼神和舞姿结合,对传统孔雀舞进行改编,让孔雀舞广为海内外知晓。
傣舞中最具特色的“孔雀舞”不仅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喜爱和崇敬,更体现了傣族的民族文化。
傣族人民把孔雀视为他们心中的“圣鸟”,因而傣族人民通过演绎孔雀舞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希望生活能够幸福吉祥。
祭祀性舞蹈
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如元阳县的傣族村寨祭祖时跳的“祭祀鼓舞”、石屏县傣族祭龙树时跳的“跳龙舞”、新平县送葬时跳的“狮子舞”。
有些祭祀舞蹈如过去曾流传于德宏地区的“跳柳神”和曾流行于江城县的“贝马舞”,现已无人再跳。
总结
傣族对孔雀、大象的喜爱和崇敬都是傣族文化的体现。
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几乎月月有赶摆,年年有歌舞。
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中,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傣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