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当个平民老百姓是不是一定荆钗布裙,灰头土脸,
从此与漂亮衣服绝缘,
可如果你运气爆棚,来到明朝中后期,
凤冠霞帔不是问题,龙纹蟒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绿头巾、红胡子、纸做的衣裳、马尾的裙撑……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穿不到。
今天来看看大明朝的时尚男女如何在穿衣打扮上挑战封建礼教。
无论是红男绿女浓妆艳抹还是破衣烂衫,灰头土脸,只要你乐意,抹布也是时尚单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
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制定衣冠服饰制度
此时,政府对衣服无论样式、尺寸、颜色和花纹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有对应的穿衣准则,乱穿衣服可是会被抓起来问罪的。
且此时的大明朝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皆崇尚俭朴,
并不刻意追求衣饰华美,
所以这套规章制度被很好的贯彻实施。
可随着大明朝承平日久,
各地的物资供给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购买力越来越强,
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金玉其外之上,
想梳高大的发髻、想戴金玉的首饰、想穿绣有花纹的华服
想是想,但有点害怕,不至于为了穿个衣服去坐牢。
时间来到成化年间,
朝鲜国的使团来京进贡,
人们发现这些使臣衣裙的下摆蓬松,像一把伞一样撑开,看起来十分夸张。
询问得知是朝鲜人用较硬的马尾巴做成了像裙撑一样的东西套在衣服里,
这先是让习惯节省布料的明朝人看了个热闹,
后来不知是真觉得好看还是压抑太久了决定要哗众取宠闹一下,
慢慢就有富商、歌姬开始穿着这样的马尾裙,
渐渐的马尾裙风靡京师。
内阁首辅和歌妓优伶穿着一样的马尾裙,
王侯公子和内侍太监拔的是一匹马的尾巴,
男男女女、士农工商,超越阶级,打破束缚一起来赶这个时髦,谁还不是个小可爱呢。
以至于到了后面,马尾巴不够了,连军马的尾巴都保不住,
皇帝一声令下,禁了。
那必不可能,马尾裙让普通人知道自己可以跟天皇贵胄穿着同样的衣服,
陈如腐谷的规矩管不了新出的时尚,也没必要抱残守缺,亏待自己。
躁动的心难以平复,有太多的奇思妙想需要实践,我必须是这条街最靓的崽。
至于规矩嘛,法不责众,马尾裙风靡的时候也不见皇帝把全城的人都抓起来,
就像是洪水找到了一个缝隙,火药找到了一星火花,一发不可收拾。
下层僭越上层,上层模仿下层,大明朝僭越与服妖之风就此拉开序幕。
自古男女有别,男子理应血气方刚、女子自然柔情似水,
各得其所,各有其分,是不能混杂的。
明朝之前只有唐朝的女性可以穿着男装,
可随着礼教的越发严格,社会风气也越来越保守,
再加上朱元璋制定了严苛的服饰制度,整个社会都在压抑自己的审美追求。
直到成化朝,
女性要追求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
男性要获取与女子同样华丽的衣饰
后宫的万贵妃男扮女装佩戴刀剑,
前朝的首辅万安服马尾裙冬夏不脱。
上行下效,逐步打破礼教桎梏。
江南读书人不再依照规定穿着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而崇尚“妇人红紫之服”
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吴下歌谣:“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着条红围领, 女儿倒要包网巾, 贫儿打扮富儿形。”
远远不够,能写出《西游记》、《水浒传》这种反帝反封建奇书的时代,
当然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几年很火的,大明女子无论贵贱贫富,出嫁时都可穿戴凤冠霞帔,
其实明朝并没有这样规定过,但架不住老百姓喜欢。
如翡翠珠冠、龙凤服饰, 惟皇后、王妃始得为服;
衣大袖衫, 五品以上用芝丝绫罗, 六品以下用绫罗缎绢;皆有限制。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
“妇人尚炫服之饰, ……遇有吉席, 乘轿, 衣大红蟒衣”。
男子服锦绮, 女子饰金珠, 是皆僭拟无涯, 逾国家之禁者也。
不仅是凤冠霞帔,皇帝的好衣服我也要穿,
被尊为人君象征的龙纹, 嘉靖末年已成吴地百姓之常服纹饰;
教坊司乐工, 明初限戴青万字巾或绿头巾,
嘉靖以后却堂而皇之地仿效士大夫, 衣绘禽鸟, 穿戴“与朝臣无异”。
苏样。
明朝中后期,苏州就是时尚潮流的中心,
苏州流行的衣食住行、娱乐方式以及各种精致器物,统称为“苏样”或者“苏意”。
“苏样”衣服在款式上也呈现出多变的态势,
如上衣时而长过膝盖,时而仅仅及腰。
袖子时而宽松,长至拖地;时而短窄收缩。
男孩子一年就要发明五十多种新式头巾,
女孩子们也不断研究出像牡丹髻、钵盂髻这种蓬松、飘逸的高大发髻,
就是秃头少女也要买大量的假发梳起高高的发髻,与今天买假发片的你我毫无二致。
有两则笑话,一是有一人到杭州做官,
笞打一位身穿时尚“窄袜浅鞋”的犯人,
因一时想不出该如何标题书封,
灵机一动,写上了“苏意犯人”四个大字。
二是有一人的父亲鼻子呈赤色,
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酒糟鼻,
有人就问他:“尊君赤鼻有之乎?”
此人承认有此事, 仍不免有所辩解, 道:“不敢, 水红色耳。”
问者赞道:“近时尚浅色, 水红乃更佳。”
虽是笑话,却也能看出当时的苏州在时尚界的地位。
时间来到万历朝,
内阁首辅张居正, 性喜华楚, 穿衣必“鲜美耀目, 膏泽脂香, 早暮递进”。
张居正请陆氏至内阁吃饭。在吃饭中间, 侍者拿着鬃刷不时替居正刷鬓。最令人称奇的是,
一顿饭的工夫, 张居正所穿衣服就换了几次。
犹如当代歌星参加演唱会, 一曲唱罢, 再换新装登台;
至于旁边的侍者, 更是堪比目下娱乐明星随从的化妆、服装助理。
工部侍郎徐泰每当客人来访, 就一定要先知道客人的穿戴,
然后才披衣接待客人,
“两人宛然合璧, 无少参错, 班行艳之”。
于是, 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形成一种“侈饰相尚”的风气。
同样与如今娱乐界明星最怕撞衫如出一辙。
还有明代奇士张献翼,可谓是最妖艳、最特立独行的时尚达人了,
时常改换自己的衣冠,穿着绣满荷花、菊花的衣裳,头戴红纱帽,在街上行走。
每次出行都要准备五种颜色的髯口,
揣在袖子里,没走几步,就要换一种颜色的胡子。
有钱到哪儿都是大奶奶,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经济繁荣。
隆庆开关,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银和各色洋货进入中国,
江南地方无论官民织造一刻不停地开发新式绸缎织锦,
老百姓也正视自身对美的追求,集思广益,各种形制、花样层出不穷,
共同缔造了这一以大明盛世为秀台,全体大明人为模特的时尚大秀。
其次就是心学兴起,逆反心理严重。
明朝初期严格的服饰制度,压抑人民对色彩和美丽的追求,
一但管理稍松,便如溃堤的水,奔突万里。
明中后期陆王心学大范围传播,反对理学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重视自己内心的需求,“万物在本心”、“心外无物”。
加之明代中后期阶级固化,社会压力剧增,人们用各种新奇的服饰满足自己,释放压力。
总而言之,思想决定行动,
只要你不拘泥于时代,不计较他人眼光,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红配绿在面积和鲜艳度上有所区分,就可以让红更红、绿更绿,相得益彰。
小碎花布料裁剪成连衣短裙也可以是春天最清新明艳的色彩,简单俏皮。
就连几百年前的古代人都能活得自在,追求最美的自己,
大家又何必抱残守缺,用黑白灰包装自己,当一个泯于众人的路人甲呢,
你是自己的主角,生来就是大方明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