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以食为天(1)
1、万物可食—大地恩赐
宁强、略阳北依秦岭,大部分为海拔1000-1600米的变质岩山地;南枕巴山,大部分海拔为1000-180米的台阶山地,沟谷较深,山顶比较开阔,溶岩地貌发育,主要为巴山山地,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森林植被约有75科282种,牧草500多种,农作物70多种野生动物有6大类上千种。可谓种类齐全,物种丰富,为生活于其间的羌族山民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要生存,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吃饭。在吃饭成为问题的时候,没有选择余地,只要能果腹就行。所以,能吃的东西就被一一挖掘出来了。
特定的环境气候,陕南不仅出产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还有荞麦燕麦、高粱、豌豆、胡豆、小豆、巴山豆绿豆、芸豆洋芋、红苕等杂粮和黄豆、花生、油菜、麻子等油料作物,更兼山中盛产核桃、梨、板栗、猕猴桃苹果、樱桃等平常水果和花椒、辣椒、生姜大蒜等调味品及冬瓜、南瓜、黄瓜、瓠瓜、豆角、包包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在饮食上,足以过上优裕的日子。
山地气候寒冷,又较潮湿,饮用山涧泉水,为了御寒、防潮、调节口味,大都喜欢食用酸菜,而在饮食中,大多味道麻、辣,花椒和辣椒是离不开的调味品,每顿饭都吃得大汗淋漓,一为驱寒提热,二是排除体内湿气。
除主食以外,山里的菌类、野菜等野生植物种类很多,在生活困难时期,足以度过灾荒。而山里的野生动物种类齐全,野猪、野羊、野兔獾、竹鼠、狸、各种野鸡等,也是难得的山珍佳肴。这些,在生活困难时期可以帮人度过灾荒,而在丰衣足食的时期,又成为调剂生活的佳品。
除开时令蔬菜和时令野菜,有半年时间是吃干菜。干菜除晾晒的自种蔬菜,还有大量的野菜,如竹笋、空筒菜、薇菜、蕨菜、芥菜、黄花菜、香菇、木耳等。鲜肉只有腊月杀年猪的近月时间可以吃到,其余时间是吃腊肉。腊肉是将鲜肉趁肉皮未干,抹上食盐和调料,挂在靠近火塘边的墙壁或上方的檩子上,燃烧柏树枝烟熏火烤,就成了色泽殷红晶亮味美醇香的“腊肉”,可存放三五年时间。
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如何,进门一看火塘上的腊肉,就可以断定。
宁强、略阳羌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调剂生活,学会了享受生活,学会了生活。身边的野花野草, 是他们的美味佳肴:身边的翎毛鸟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身边的菌类,是他们的美味佳肴。她们凭着好恶凭着巧手,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饮食习俗—生活礼仪
宁强、略阳羌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喜庆宴席模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原材料等具体情况决定其档次和形式。凡修房造屋、婚丧寿庆,席桌上的配菜、盘、碗都有规定,下酒菜、下饭菜大体分开。下饭菜多为“十大碗”,即以腊肉为主的五碗荤菜加豆腐干、野生菌为主的五碗素菜,都是大品碗盛装;下酒菜“十三花”,最简单也不低于四个荤菜,好一点的就以鸡、鱼、肘、红烧、坨坨肉、片片肉等六至八个荤菜,其余以比较名贵的野菜、野菌配足“十三花”
上菜、开席、撤席均有规矩,违规者视为对客人的不敬。开席时辰一到,支客宣布上菜,先上堂屋正中一桌带品碗的“十三花”即可,主人开始敬神、鸣炮、烧香、招呼祖宗先人就位,然后将品碗回笼。待各席桌上摆好九个干盘子、餐具等支客向众亲友宣布设宴目的,客人按不同的身份(辈分),按上下左右顺序入席,鸣炮就餐;每桌由支客排一名主客人坐正面右侧下角客斟酒,待客人全部入座后,随之上炒菜三盘,待酒过三巡,上品碗、鸣炮,支客代表主向客人致词,并由主人分别向客人敬酒,有的还边敬酒边唱歌,敬酒完毕,便将菜盘全收捡,再上下饭菜,陪客不断向人劝菜, 直至客人酒足饭饱;待所有客人全部下席后,方可撤席。
除此以外,宁强、略阳的羌族人十分好客,“登门迎客”就是羌族人的传统美德。凡过路人要歇脚,无论走进谁家的门,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若是赶上吃饭时候,主人是绝不会让你空着肚子走的。
礼让和尊老也是羌族人崇尚的传统美德。在宴席或饭桌上,对席位的上下非常丰收的秋季讲究。在入席时,主人要让客人先坐;但你却必须让在场人中年纪最大或在户族、亲友中辈分最高的上坐。你若乱坐,就会被人视为不懂礼和不尊老的人在宴席上,不但要推让老者上坐,先斟酒(开瓶第一杯),而且吃菜也很讲究。如“全鸡”、“全鱼”上桌,必先请老者开菜(先动) 并且,这鱼头(龙头)、鸡头(凤头),必须让老者(或族中辈数高者)享用。人们认为,头为首,是鸡、鱼的精华所在,可益寿延年,让老人吃最好。鸡翅和爪,却要让给年岁最小的人吃,有飞黄腾达之意。你若乱吃,会遭同席人的斜视或笑你不懂礼。
陕南羌族人吃饭讲究多。一是喝酒:只要家里有客,每餐必有酒。你若没有有酒量,就不要端杯子,这样,主人就不劝你喝了。你若喝一杯,主人就会接二连三敬酒不断,有时还唱起《劝酒歌》来敬酒,你想中途退席是绝对不行的。二是挑菜:挑菜时,筷子不能在桌上碰击,也不能在盘子里乱翻。不然,主人会误认为你嫌弃菜不好。
3.饮食特色—酸麻辣咸
陕南羌族人生活的乡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岀去劳动时要带上馍馍或饭菜,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回家后根据需要再做晚餐。
陕南羌族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以“酸”为特色的饮食文化。最常见的酸味是酸菜,也叫浆水菜。
浆水菜做起来很简单。油菜、白菜、萝卜缨子、包包菜等等,选老一点的洗净、切碎,在开水锅里略煮,连菜带汤舀入装浆水的器皿,或直接将菜置于缸、盆之中用开水烫,若加入少量现成浆水做母子(引子),浆水就酸得快;若无,搅些面汤倒入也行,然后加盖捂严,过一天、半天,菜叶发黄,汤汁变酸,就可食用了夏天浆水菜易变坏,要勤搅动。冬天,山里人一次煮一大缸或一黄桶,可吃到第年春天。
浆水菜既鲜嫩可口,又开胃健脾,炒、拌、烧汤均可,是最有亲和力的菜,可以说它与各类米、面都合得来。苞谷面做的面糊糊、面节节、搅团、面鱼儿,苞谷糁子做的糁子糊糊、卜拉子,嫩苞谷磨碎做的水粑粑等,小麦面做的拌汤、面削削、拨面鱼、面条等,大米做的酸稀饭、菜豆腐稀饭、蒸饭等,都可和浆水菜调和别具特色的是由酸菜派生的酸味食物,主要有酸菜搅团、酸菜荞面和酸菜洋芋糍粑等。
酸菜搅团的做法是将水烧开后放入玉米面或荞面搅成糊状并煮熟,同时烧制锅酸菜汤,食时放入盐、油、酱、醋,蘸而食之,老少皆宜。
酸菜荞面是将荞面粉和水相兑,揉成块状,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后切成细条,放进锅里用沸水煮熟,捞进碗里拌以酸菜等物,不但味美可口,还防病治病。
酸菜洋芋糍粑是将洗浄的洋芋用水煮或蒸熟,去皮晾冷,放进石碓窝中舂成糊状,捞起蘸碗里的酸菜汤食用,也可蘸辣椒、花椒等调料食用,味道纯美,现已是地方上的名小吃。
馍馍的种类很多,有用玉米面做成的,也有用小麦面、荞麦面做成的,其中用锅蒸的叫蒸馍,用火烧的叫火烧馍,用锅烙的叫锅盔馍,有时还会放入各种调料做成千层馍和鱼形花鸟类的花馍。火烧馍可以存放半月不坏。
此外,面疙瘩、麦拉子、面皮、血糕、苦荞凉粉、杂粮醪糟、苞谷酒等,也是陕南羌族人喜爱的食物在羌人喜爱的食物中,不得不提及腊肉。寒冬腊月,在新鲜的肉上放盐、花椒等调料,挂于火塘上熏干即成。食用时按需要多少割下,用水煮熟切成片,其肥瘦相间,晶莹剔透,入口化渣。腊肉是羌人食用的主要肉类,也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现在,在大多数羌家仍可看见陈年的腊肉。
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割成小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腊肉,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
羌族人好酒,一般为用苞谷、荞麦、燕麦等自制,属于家庭式小作坊。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来源:《陕南羌族》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