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探寻陕西文化之贾平凹作品简介(看贾平凹的小说就知道了)

贾平凹有着很浓烈的陕西乡土情结,也介绍了陕西人过年的风俗习惯。贾平凹写过一部描写农村改革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登高趴低地扫尘刷墙,腊八粥、腊八饭是常见的腊八节应节食物,人们就风风火火地准备过年了,春节的味道,那戏楼上便开戏了,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每家每户都会在院子里、屋檐下挂起灯笼,特别是要在祖坟上亮起灯盏。除夕夜...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棣花村人。贾平凹有着很浓烈的陕西乡土情结,几乎每一部小说、散文都以陕西为背景。在贾平凹的作品里,也介绍了陕西人过年的风俗习惯。

1985年,贾平凹写过一部描写农村改革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小说里写道:“正是腊月天里,‘腊八’已过,家家开张营业,或是筹备年货。有的将一切家什搬上街道,登高趴低地扫尘刷墙;有的在烟腾雾罩地做豆腐,酿米酒;更多的是一群一伙地在逛街……”

在陕西,“腊八”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各地都要吃腊八粥、腊八饭、腊八面。腊八粥、腊八饭是常见的腊八节应节食物,腊八面是什么呢?这是一道陕西传统民俗食品,面条里要添加猪肉、鸡蛋、胡萝卜、香菇、黑木耳、黄花菜等食材。

更重要的是,过了腊八节,人们就风风火火地准备过年了。春节的味道,开始在城乡各处飘荡了。

腊八节过后,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陕西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日。贾平凹在散文《棣花》里写道:“一到腊月,廿三日是小年,晚上家家烙烧饼,那戏楼上便开戏了,看戏的涌满了场子,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

陕西人的小年,家家户户要烙烧饼,还要看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陕西人的日子过得挺滋润。

转眼之间,除夕到了。在棣花镇,每到除夕来临之际,每家每户都会在院子里、屋檐下挂起灯笼。特别是要在祖坟上亮起灯盏,以此来怀念先祖。

贾平凹在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老生》后记中写道:“三年前的春节,我回了一趟棣花镇,除夕夜里到祖坟上点灯,这是故乡重要的风俗,如果谁家的祖坟上没有点灯,那就是这家绝户了。”

这样的风俗习惯,其他地方怕是没有吧?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也是春节的第一天。这一天的早餐,陕西人与所有北方人一样,习惯于用一顿饺子来解决。贾平凹在《棣花》里写道:“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了大肉水饺,各小队就忙着收拾扮社火了。”

社火是流传于大江南北的一种民间传统庆典活动。在陕西,社火包括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等内容,还与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的魅力。贾平凹很喜欢社火,作品里多次出现社火的身影。

他在《腊月·正月》中写道:“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三,依照风俗,社火从这一天开始,一直要闹过十六。经过全公社动员、安排,这天上午,川道地的各村就响起锣鼓,十点左右,各路社火芯子抬出来,往镇街上集中……”

他在《棣花》里写道:“中午十二点一过,大塬上的钟楼上五十吨的铁铸大钟被三个人用榔头撞响,十六个小队就抬出社火在正街集中,然后由西到东,在大场上绕转三匝,然后再由东到西,上塬,到雷家塬,再到石板沟,后返回正街……”

社火是一次集体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聚集在镇街上,小小的镇街上挤满了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家铺店,更是门里门外都是人。有了人,就有了生意,于是乎,“烟、酒、鞭炮、蜡烛、红纸、糖果、点心,一瓶一包的货物卖出去,一把一堆的钱票收回来”。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对于年轻男女来说,社火则是一次难得的社交聚会。

贾平凹在《棣花》里写道:“大凡这个时候,最活跃的是青年男女,这几天儿女们如何疯张,大人们一般不管。他们就三三两两的一边看社火,一边直瞅着人窝中的中意的人,有暗中察访的,有叫同伴偷偷相看的,也常有三三两两的男女就跑到河边树林子里去了。”

到了元宵节,春节就进入了尾声。陕西人以一场精彩的狮子表演,来为这个春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几十人的狮子队,要到一些人家去热闹,这种热闹名叫喝彩。凡是被喝彩的人家,是很体面的,主人则是要放鞭炮,送两瓶好酒、两条好烟,还要在狮子头上系一条三尺长的红绸。因此,这种喝彩,并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受得的,都是主人家事先来联系,晚上才有目标的去的。”

玩的是狮子,图的是吉利。新的一年,就在一片吉祥如意中拉开帷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