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娘娘庙是求什么的供奉的是谁(四九城寻‘五顶’)

现在还留有遗迹的‘五顶’指的是北京城东南西北中,当时五顶娘娘庙的庙会是各有特色,就更浓了西顶娘娘庙当北顶娘娘庙跟奥林匹克公园遥遥相望的时候,话说西顶娘娘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产物,走走停停正当时的原则在长河两岸建造了好几十处歇脚的驿站,而唯有慈禧太后只要进了庙门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会离开的因为她得在这儿过足了‘娘娘’的瘾,恐怕参拜祈福也是其...

北四环的奥林匹克公园里,有一座红墙黄瓦的小庙,大名碧霞元君庙,小名北顶,无论是近看还是远观,它好像都跟周围的鸟巢,水立方为首的现代化建筑有点格格不入,但鲜为人知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

设计中的鸟巢,水立方愣是为了这座小庙,把原来定好的位置向北挪了150米,原因就在于这座小庙的家族背景,这个家族就是建于明朝,叫响清朝,现在还留有遗迹的‘五顶’指的是北京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五座碧霞元君庙

老北京的碧霞元君庙多达288座,偏偏只有五顶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俩字儿,特色,这头一个特色就是规模,这个庙会是借着娘娘的诞辰日,实际上它的需求是满足商品交易,休憩游玩,还有集会等等各方面的功能

这个庙会就是围绕着庙群众集会,所以形成一种庙会,据史料记载,当时五顶娘娘庙的庙会是各有特色,就拿眼前的这座北顶来说,据记载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个卖东西的庙会,相比之下,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

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显然它们都比北顶有品味多了,而这北顶的主题咱们从清朝上的地图上不难发现,北顶不仅距离其他四顶的距离远,而且位置也比较偏僻,大部分显示的全是庄稼地,很少有街巷的标识,正因为位置偏僻商场少

碧霞元君庙才肩负起了‘做买卖’的重任,据说当年这儿的农副产品,农用设施,家用炊具,农活工具一应俱全,直到1956年,北京人的民间物质交流活动还在这儿举办,话说到这儿,相比起北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方便实惠,其它几顶的传奇色彩,就更浓了

西顶娘娘庙

当北顶娘娘庙跟奥林匹克公园遥遥相望的时候,西顶却藏在了一座繁华的商场背后,显得很低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地方曾经是‘皇恩浩荡’据史料记载,每年夏天快到的时候,西顶就会闭门谢客,不对公众开放,因为‘娘娘驾到’

不过这位娘娘并不是碧霞元君,而是另有其人,话说西顶娘娘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产物,明朝那会儿叫护国洪慈宫,清朝的时候屡遭改名,清朝的乾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78年,才改成了今天的碧霞元君庙

众所周知,清朝那会儿,每当夏天的时候,皇帝一家老小都要坐着船到颐和园避暑,这一大家子的人本着沿途风光无限好,走走停停正当时的原则在长河两岸建造了好几十处歇脚的驿站,学名叫离宫别苑,也叫小行宫

而西顶就成了其中的一座,皇帝选在这儿一来是就近原则,二来就是还能拜拜娘娘,图个吉利,但是对于清朝的大部分皇室成员来说,在西顶这儿停留的时间顶多就是喝杯茶的功夫,而唯有慈禧太后只要进了庙门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会离开的

因为她得在这儿过足了‘娘娘’的瘾,有这样一个说法,娘娘这个词儿从宋代开始就是后宫嫔妃的一种称呼,但是在民间,老百姓管女神仙也叫‘娘娘’那么您想想,当慈禧太后进了娘娘庙再被左一个‘娘娘’右一个‘娘娘’地叫着,不就跟神仙同一个称谓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一国太后为了‘感觉良好’就在西顶住上十天半个月,实在有点耽误功夫,恐怕参拜祈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顶娘娘庙

丰台区大红门外,有条大街叫南顶路,现如今这附近最著名的地理标识就是海鲜城,然而要是倒退几百年,明清两朝那会儿,这儿不兴卖海鲜,倒是流行这么一句话,叫拜神的南顶路,赛马的沙子口

咱们老北京人留下的谚语,俗话一向是简单明了,说白了就是在南顶路这儿拜神,在沙子口那儿赛马,但鲜为人知的是据说当年来这儿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人,不能用‘数以万计’来形容,说文点儿叫‘摩肩接踵’说俗了就是‘大人看后脑勺,小孩看屁股’

这是著名的京城五顶娘娘庙里的一座同样供奉着老百姓心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娘娘,老百姓简称这儿叫南顶,如今娘娘庙早已踪迹全无,改成了大马路,早年间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一,春暖花开的时候,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贫民百姓都要这儿参加春季庙会

庙会的内容比较简单,没有摊贩卖东西,没有花会做表演,人们先祭拜娘娘,然后紧接着围着娘娘庙举行赛马活动,当时赛马的起点在娘娘庙,也就是现在的南顶路这一带,而终点设在了大约三公里之外的沙子口,从现在的地图上来看几乎没有难度

而且比赛要求和参赛队员更是没有门槛,甭管是贵族,名流,还是老百姓,无需报名,规则也不严格,凡是家里有马的都能参加,甭管快慢,能跑完全程就算赢,以至于清末时期赛马逐渐变成了遛马

甭管是赛马还是遛马,南顶的庙会无非就是个借口,人们已经从娘娘庙的精神世界当中逐渐走了出来,借着庙会的机会找了个理由,大伙儿聚聚齐,当然了,一定要衬上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当背景,所以在五顶当中,环境最好的南顶成了首选

中顶娘娘庙

如果说其他几个顶的娘娘庙举办的派对可以用‘运动会’‘民间物资交流会’‘游园会’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么中顶娘娘庙的派对我们也许只能用‘跑偏’这个词儿来形容了,北京的五顶娘娘庙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当是当我按照具体地址把它们标出来的之后却发现

东西南北都在各自的方向上,但是位于草桥的中顶明显不在北京城的中间,反倒是特别靠近大红门外的南顶了,中顶这个身份是明朝那会儿选定下来的,其实那时候北京南边有很多娘娘庙,之所以选择这儿作为中顶

一来是因为这儿的香火特别旺,周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到这儿来求娘娘办事儿,二来这儿也算是其中毕竟靠近北京内城的一座,也许正是这个跑偏的位置造就了中顶跑偏的一生,时至今日,这儿还留下了当年乾隆皇帝的一件‘跑偏’之作

中顶娘娘庙是五顶当中保存得相对完整的,明朝建造的时候叫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后来得到了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重视,三天两头的树碑立传赏赐表彰,虽然原来的三进院落只剩下现在的山门,院墙和第一进院的几座大殿了,但是形制和规模上跟过去一般无二

所谓的跑偏之作就是山门前头的两座石狮子,它跟一般的石狮子不同,它是藏式石狮,头部不像一般的石狮子,它是长的毛发,甭看中顶娘娘庙叫‘中’而不在‘中’但毕竟这代表的是北京城中心娘娘庙,是货真价实的道教寺庙

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其他几顶是没法比的,所以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建造了很多藏式建筑,比如颐和园的四大部洲,香山公园里的昭庙等等,而中顶则作为民间建筑的代表,也装点上了藏式的元素

就是门口的这对石狮子,跟咱以往看到的汉式石狮子相比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卷毛儿被拉成了大波浪发, 可能正是有了皇家这些跑偏的眷顾,对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这儿参加庙会的百姓来说才更为卖力

中顶是五顶当中唯一一个表演民间传统十三档花会的地方,而且这个习俗,从清朝的乾隆年间开始,时至今日一直没有停止,每年七月中旬,大概农历六月初一的时候,周围的村子,大队依旧会组织人到这儿来表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