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云南佤族砍头祭谷的风俗是怎么改变的)

曾经有过真实的砍人头祭祀的历史,还把制作木鼓的日子作为佤族隆重的宗教活动,佤族为什么曾经流行砍头祭祀。在他的回忆录《云南民族工作回忆》和中央访问团二分团的《云南民族情况汇集》中最真实和准确地记录了当时西盟一带的佤族砍头祭谷的情况,是远古社会包括汉族在内的大多数民族历史上几乎都有过的习俗,派李乔、谭森同志前往班箐、中课两个佤族聚居区访问...

在云南的西盟,沧源,两个县都是佤族自治县。在相邻的缅甸一方,也生活着大量的佤族,和西盟相邻的缅甸第二特区,就是俗称的佤邦。佤族是一个彪悍的民族,在佤族过去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真实的砍人头祭祀的历史,而且,这个习俗直到1958年才终止。对于这段历史,来西盟旅游的人,不应该只是看看风景,而要通过游览学习历史,了解这个民族习俗产生的原因,从而才能更好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化。

在西盟、沧源的每一个佤族村寨里,都至少有一对木鼓,供放在寨中高地的一间竹制木鼓房里,左边放母木鼓,右边放公木鼓。在佤族人民的心目中,认为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还把制作木鼓的日子作为佤族隆重的宗教活动,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从木鼓引申而来,任何民族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只能在那个阶段自己采取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而且在那个阶段,会当成一个规矩,无人能推翻,佤族的“砍头祭谷”也是如此。佤族为什么曾经流行砍头祭祀,为什么最后不再砍头了?这一历史过程就发生在我们经历过的时代,我们应该去了解。

在这个问题上,一位最权威的老革命,赫赫有名的回民支队的政委王连芳,在云南解放以后,他作为中央访问团的负责人,代表中央专门处理和解决云南各个民族的问题,王连芳以后一直是云南的省级领导,在他的回忆录《云南民族工作回忆》和中央访问团二分团的《云南民族情况汇集》中最真实和准确地记录了当时西盟一带的佤族砍头祭谷的情况,引用上述回忆录资料如下:

(以下均为文件及回忆录原文引用,有括号者是我的插话)

猎头祭祀,是远古社会包括汉族在内的大多数民族历史上几乎都有过的习俗。云南省部分佤族地区直到解放初期,还保留有“猎头祭谷”的遗风,其延续时间之长,令人惊叹。

1951年,中央访问团到澜沧,派李乔、谭森同志前往班箐、中课两个佤族聚居区访问。据李乔回来讲,他在班箐亲眼看到两个木鼓房外的一些竹竿上挂有六七个人头骨,向导还带他去龙山看了几十个篾笼里的人头骨。当地干部向我介绍了关于“砍人头”的三种说法:一是佤族最大的神“木依吉”于大发洪水时,告诉大家杀人头祭鬼,谷子才长得好,有饭吃。二是孔明老爹用熟谷种骗佤族,地里不长苗,说只有砍人头祭谷子才能丰收,然后才给他们好谷种。第三种传说较为普遍,说是要找一个人的灵魂来守护旱谷,谷子才能丰收。当时人们还说络腮胡子的人头最灵。

“砍人头祭谷”虽有其事,但不是乱砍有一定的规矩。一般只砍外寨不认识的人,不敢砍熟人和有势力的人。砍人头一般发生在农历三月撒下谷种不下雨或碰到八月谷子扬花遭虫灾或洪灾之际,这是人类遇到不可抗拒的灾害时难以避免的无力无奈表现,决不是一些猎奇的人所夸张污蔑的那样“野蛮”无知。当然,“砍头祭谷”也确实破坏村寨间的团结,恶化佤族与邻近民族之间的关系,严重妨碍了佤族地区的生产和社会进步。班洪一带的佤族因信奉佛教,早在本世纪初就破除了“猎头祭谷”习俗,而西盟一带却延续得很久。

我曾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到未定界蛮海佤寨,晚上听到有哭声,我派战士一打听,说寨里明天要砍人头祭谷,是那个将被砍头的小孩在哭。我赶快去看那个小孩,15岁左右的样子,身体很壮,杏核似的大眼睛又黑又亮,流露着惊恐与悲哀,嘴里喃喃的在哭诉着什么。我很难过,不能见死不救,就立即去跟头人商量,希望不要砍这个小孩的头。可头人不干,说这小孩是他们买来的,明天一定要砍头。我说:“我出两倍的价,你把小孩卖给我吧。"头人也不干,我又出三倍四倍的价,头人仍不干,但看我态度坚决,说:“除非你明天早上拿个老虎头来,否则我只能按时辰砍人头。"可我们又到哪里找老虎呢?个别情绪冲动的战士建议抢了小孩下山,可那时那里的工作付出很大力气后刚刚开辟,我们不能这样做只好第二天眼睁睁地看着小孩被砍头。尽管我至今想起来,仍然心痛内疚,觉得那个孩子的大眼睛始终乞怜地望着我,但由于当时这一带群众不了解共产党,境外匪特活动猖獗,情况错综复杂,一旦动武,必然与佤族兄弟冲突,可能要死更多的人,只好耐心继续开展细致的工作,相信佤族群众最后会因觉悟改掉这种习俗的。

(这些都是当时真实发生在西盟的历史。那么,佤族停止这一习俗的时间是哪一年呢?)

砍人头的人,头上缠红布裹头,在本部落内地位很高,称为砍头英雄”。记得1952年,西盟佤族县长魏岩景到北京参观,我们让他系上红布裹头,他却严肃地说:“不行,只有砍头英雄才有资格系红布裹头,我不行。"我们讲,你带领佤族群众跟党走,使大家过上好日子,比他们是更大的英雄,更有资格。他听了觉得有理,才裹上了红布。1952年,我陪佤族头人岩坎去北京,毛主席要岩坎与他同坐一席吃饭,讲到了砍人头祭谷的事,关切地问岩坎能不能用像人的猴子头来代替人头?岩坎说:“不行,猴子的魂会吃我们的包谷,只有老虎才行,可老虎不好捉呀!”毛主席笑着说:“这事还是由你们民族商量商量解决吧。”毛主席的话传到阿佤山后,佤族上层和群众开始议论破除这一习俗。而真正彻底革除这一习俗,是在1958年。那时西盟群众经过党的艰苦工作已经觉悟起来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民族内部协商,争论很激烈。革除旧习的最后突破是在一个佤族乡召开的会上。当时,头人坐一边,砍头英雄坐一边,群众坐一边。头人说:“砍头祭谷'是阿公阿祖传下来的礼。废不得。"砍头英雄说:“不砍人头祭谷,谷子长不好,谁来赔?”两者引经据典,振振有词,群众说不过他们。突然,群众中站出来一个佤族小伙子说:“我同意砍人头!"大家为之一怔。他接着说:“砍谁的头都难,大家都不愿意,我看要砍就先砍砍头英雄和头人的头,你们更懂规矩’,看守谷子不就守得更好了吗?"一席话赢得群众喝彩,热烈鼓掌。头人慌了,砍头英雄更慌了,只好表态赞成不再砍头。并约定谁要违犯了这条规矩,就送政府监狱判刑。从此就彻底废除了这一习俗。

(所以,佤族废除砍头习俗的准确时间应该是1958年,现在网络上有些说到70-80年代是错误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样残酷的习俗对年轻一代来说,已经是天方夜谭的神话,但是,在中国民族的发展史上,却是的的确确曾经存在过的历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