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婚嫁上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各民族不同的婚礼习俗。图:朝鲜族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
图为苗族婚礼。婚前,苗族青年男女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种传统习俗在贵州黔东南被称为“游方”。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女方才可暂回夫家居住。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蒙古族的婚礼都要经过媒人说亲、相亲、订婚、娉礼、许婚筵、迎亲、送嫁、行见阿姑之礼、举行结婚等较为繁复的程序。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
蒙古族凡遇喜庆事,迎送宾客均献哈达表示庆祝或敬意。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壮族青年男女婚前一般是通过野外对歌、歌圩对歌及抛绣球等活动来进行交往。不过,此风俗在清代初年遭到流官的禁止。从清代到1949年以前,壮族地区实行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壮族男女婚嫁礼仪甚繁,一般有问婚、订婚和结婚三个过程。
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过火把节、婚嫁丧事和一些传统的聚会进行交际。每当一方看中了自己 的情人,就会主动去接近,并站在离对方不远处,拿出口弦弹奏,通过含蓄而流畅的音乐旋律取悦对方。而对方一经接到求爱的暗语时,也会迅速取出自己的口弦对弹。如此经过多次秘密交往,双方就约定时间,回去告诉自己的双亲。
傣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一般都在泼水节、赛龙船、赶摆等时节进行,他们载歌载舞,从傍晚开始,直至深夜结束。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